2010年10月8日,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正在中国监狱服刑的“零八宪章”发起者刘晓波。在腾讯和新浪微博上,此消息迅速触发大量感慨留言,但即使是那些极其隐晦的暗喻与描述,也在转发过程中频繁遭遇删除。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痕迹尚可存活于微博这样的社会化媒体渠道,而在那些“把关人”拥有更强控制力的平台上,刘晓波获奖一事被压制在极低的传播范围内,严格程度可谓近年来之最:不仅获奖消息禁止发布,连中国官方的抗议和谴责也极少有国内媒体刊播。宣传官员们吸取过往教训,以将“负面消息”在批驳文章中得以间接传播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以下为10月8日午后至10月10日午后,中国大陆地区媒体相关报道的概况:
网络媒体自8日午后起,陆续撤除原先设立的2010年诺贝尔奖专题,以免暴露和平奖报道空缺的尴尬,此前的文学奖等奖项消息均改以单条新闻形式出现。中国官方虽于晚间通过外交部官方网站发布发言人马朝旭答问稿,指责授奖刘晓波“是对和平奖的亵渎”,但这一通稿亦无法在四大商业门户中的任何一家得到新闻首页位置。甚至,素来有一定报道“特权”的凤凰网和环球网,当晚也作了同样的处理。
控制的力度在9日出版的纸媒上得到更明显的体现。中国大陆地区的重要机关报和市民报纸中,只发现以下几家刊载新华社所播外交部答问稿:光明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文汇报、新京报,其中最后一家是唯一一家市场化报纸。标准的标题为“诺委会授予刘晓波和平奖是对该奖的亵渎”,典型版位是国际新闻版中部两栏题。一则已经通过新华社播发的外交部答问电稿,最终却只有如此之少的纸媒公开刊用,“可以上天不可落地”,足以说明敏感至极。
虽然身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未作报道,但迄今唯一做出自选动作的只是其子报——环球时报。素来扮演冲锋陷阵角色的这家畅销报纸,除了在9日第三版刊发中国官方的谴责言论外,更于言论版头条位置推出社评,嘲笑“诺贝尔和平奖又砸自己的牌子”,“通过颁奖否定现代中国,成为诺贝尔和平奖新的偏执狂般的追求”。
10日傍晚,环球网再发一文,题为“诺贝尔和平奖已失真、失明、失信”,指出“2010年以来一直对华找茬的美国是从中作梗的最大因素”。
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谴责一样,环球系的两篇批判之作,似乎亦被严格限定了再传播范围,少有其它平台像往常那样加以转载。
这种“不论正反,避免扩散”的方针至10日晚间似有明显转变,显示宣传官员们在经过48小时的考虑后,最终还是决定要知难而进、直面挑战:门户网站开始在显要处转载来自新华社和中新社的报道,引用俄罗斯政治观察家和法国记者的评论,指责“诺贝尔和平奖沦为西方政治工具”、“最终的目的是为中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和平发展制造障碍”。
【《金融时报》中文网】2010.10.11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