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01年刘晓波、刘霞夫妇

到晓波、刘霞家送老包追思会的照片,已是深夜11点了。我第一次来,这是厨房、书房和客厅挤在一起的小屋,除了墙壁的书架,就是到处都摆着的烟灰缸,算是小舍一景吧。看到挂在墙上一幅大的黑白艺术照片很有创意,以为是买的,刘霞说是她拍的,我不免惊讶。另一张是晓波在背后搂着刘霞的彩照,笑得这般灿烂。我问是哪年拍的,刘霞说在2000年,她说和晓波的诗集封面照片用的就是这张,是她的密友李红拍的。

一晃七年过去了,真快。

我欣赏着刘霞捧来的摄影作品,都是黑白照片。黑暗背景中的主体迎着高光,画面黑白分明,每张都显得那么沉重,凸显出作者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构思与创意,符合我的胃口。似乎都是在黑暗中向往,我的博客就叫”黑夜给了我真实的黑色,我的真实只对黑夜诉说”。正好是晚上,昏暗的灯下,作品更增添了一种艺术意境。

我提起他们的诗集,还没看过。晓波从书架角落里找出,我翻阅,这是他们两人从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走过的20年人生之路,是他们心灵的写照。从初恋,到相思,到相拥,到携手,到现在过的日子……在说给对方,也在自己倾诉;不仅是相互的情思,还有灵魂的呐喊。真难以相信,动荡的岁月,晓波还是这般多情,颠簸的日子,刘霞这般坚贞!我说我回去要仔细读,请他们签名。晓波想了想,在扉页写上:供晓毕同志朗读。他哈哈笑着签完,叫刘霞签上,而不是代签。从这细小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他们的认真。

说来我和晓波相识已久,但并不太熟,在一起共事不多。那是89年5月,他刚从美国回来,下了飞机就到了广场,折腾了一宵没睡觉,下午又到我们所里开会。那天很热,他黢黑的脸上流着汗,说话很激动,急的时候结巴,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后我每次到广场都见到他在那里忙活着,后他又和周舵、侯德建、高新发起集体马拉松绝食行动,一直坚持到”六、四”清场。那几天有人说他死了,有人说他活着。后得知他被抓,出来又进去,进去又出来,风风雨雨十几年就这么折腾过来了。但他没有被岁月腐蚀,磨难中越发”臭”硬,他的头没有低下。

不知底细的人,决不会相信他是个知识分子,还是个文学博士。他不修边幅,说话直白,口无遮拦,伤人无数;处事不知好歹,交人性情使然。例如他无论何时都会真实地讲出他的看法,他也会不分场合说出让你下不了台的话;爱的是那么挚热,恨的是那么冷酷,真实得让你看得到他的心、肝、肺,甚至生殖器。我想这种真实也许残忍,但总比温情脉脉的虚伪,口心不一的阴暗要好的多。和他相处,你不用提防,什么都挂在他脸上,这脸色告诉你,他真实的心,他的诚实。他就象一个长不大的孩子,天真,幻想,固执,甚至”混蛋”得不懂事故。在我们这个缺失本真,要戴着面具才能生存的社会,这正是他让人喜爱可贵之处。

刘霞说他老是受骗。我说:这就对了。

他跟我说,这些年若能做点事,也早成千元万元户了。

我想这不是在吹牛,若不是身受控制,以他的才华和执著是能够成就一番事业的,起码要比现在的一些”成功人士”强吧。但他为人生价值而坚守着,忍受着重压和清贫。希望有朝一日他俩的生活不再艰难,日子有所改善,能有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房子。

记得上小学第一节课,老师对我们说:你们的人生就象一张洁白的纸,要在上面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这话刻在我心里,一直在努力画着人生。相比之下,我没有朋友们画的灿烂,他们如歌的高贵在感动着我。

晓波在诗中吼道:

让我的头再一次
高贵地昂起
直到最黑的时刻降临。

我读着,黑暗中,我看到了他那颗高昂的头。

有机会,我会朗诵他们俩口子的诗,但愿已不是黑夜。

2007年11月28日 北京 午夜

【新世纪新闻】
【民主中国】2007.12.05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