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离开人世者立像,是对先贤伟人哲者的尊崇,除了石雕,多以铜铸,有的还置于花岗岩座之上,巍峨耸立,伟岸挺拔。
后人来到像前瞻仰凭吊,先是唱名,后读伟绩,总会生出一番敬意,有时也会鉴照世情人心,除了感叹伟大的年代与人物难再,还为一己之庸碌苟活而自惭。
立在广场公园的伟人像,往往成为鸽群嬉乐之地,在那尊容上着下斑斑鸽粪。鼎鼎有名的大胡子诺贝尔,生在瑞典,逝于意大利,终生未娶,亦无子女。他很有先见之明,不塑像只建碑,仅垒一灰色尖顶石碑,围以十株丝柏,是为墓也。他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发明炸药,二是设立诺贝尔奖。随便哪一件都足以立像志念,当然也会免不了招惹群鸽前来拉屎。
诺贝尔用自己的钱设立这么几个奖项,为何会为世人所接受并奉为圭皋呢?世界上拿得出这笔钱的人很多,各种奖项也不少,惟诺贝尔奖被视为人类这个物种最高智慧与创造的结晶,自有它骂不倒也颠覆不了的道理。
诺贝尔一生致力科学发明,共取得三百五十一项专利,这些专利所跨领域涉及化学(炸药)、光学、机械力学、生物学、生理学和医学。除了对科技文明贡献甚巨之外,其人格亦伟大非凡。
致富成名后诺贝尔坚决拒绝其兄为他立传。他认为自己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写的哟!”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当代世界精英。
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惠林在《闲话诺贝尔奖》一文中谈到﹕丹尼尔·尤金(Daniel Yergin)在一九九一年出版的鉅着《石油世纪》(The Prize)这本书里的说法,阿弗雷德·诺贝尔(Alfred Nobel,1833~1896)之所以创设“诺贝尔奖”,是因为一八八八年时,石油大王路德威·诺贝尔(Ludwig Nobel,1831~1888)心脏病发去世,有些欧洲报纸将诺贝尔兄弟搞混了,以为此君是发明火药的那位阿弗雷德·诺贝尔。由于发布讣闻,盖棺论定的评论称路德威为“火药大王”,并论定他是凭发现新的杀人法而致富的“死亡贩子”。
其实诺贝尔极为痛恨暴力和战争,把战争称为“恐怖中的恐怖、罪恶中的罪恶”,石油大王路德威.诺贝尔逝世的张冠李戴,使诺贝尔和平主义理念更为坚定。所以诺贝尔奖诸奖项中,和平奖格外重要与意义重大!
很多人不明白为什么作为瑞典人的诺贝尔,他所设立奖金中的物理、化学、生理医学、文学等奖项,是由瑞典评定并在瑞典颁发。而偏偏惟独和平奖,要交由挪威议会任命的挪威诺贝尔和平奖评定委员会来评定及颁发呢?
这段历史并非很多人加以留意﹕早在一八一四年,挪威和瑞典已结成联盟,并由同一君主领导。十九世纪末,挪威展开脱离联盟之争,诺贝尔希望借将和平奖交由挪威议会处理这种方式来缓和这一有可能演变成危机的争端,实现两国永久和平友好,其用心良苦,天地可鉴。
安希孟在他的“诺贝尔和平奖的意义”一文中写道﹕“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不同,诺贝尔文学奖与和平奖经常引起争议。在世界一些地方,为和平人权自由而奋斗常常引起嫉恨。直到如今,还有些人为了自由人权信念被系狱。争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人类追求并向往和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其荣耀不次于奥林匹克运动奖。它同诺贝尔科学奖一样有价值。当今人类不仅重视科技,更重视人文与和平。诺贝尔和平奖与科学奖的并重说明,科学应用于和平的目的而不是相反。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何人,这问题也许并不如设立和平奖的意义重大。”
每届诺贝尔奖颁发都免不了引起争议,对于委员会评议甄选的标准考虑,往往有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人们一般都是质疑评选是否得当与众望所归,基本上不会攻击早已作古的诺贝尔本人,因为他的确作为先贤受到世人尊重与敬仰,由于他和他所设立的奖项,使得人类在二十世纪得以避免因贫穷、错误与人为的限制,孕育出思想、知识、才能与智能的天才和先驱,激发了人类心灵与脑力的创造大能,其中也包括除了科技之外,人文与和平的勇敢求索。
得到世人与国际社会笃信的诺贝尔和平奖,告诉那些为了思想独立心灵自由而奋战的人们,世界没有遗忘与抛弃你们。
正如海格特教授﹝Gilbert Highet)在《人为万物之灵》中所言﹕“从人类历史来看,理性永远可以战胜那些要限制理性、或废除理性的人。一再有人要毁灭理性,但也一再不得成功。将来还会有要毁灭理性的人,目前也有这样的人,可是他们一定还要再度失败的。”
诺贝尔和平奖向那些企图限制甚至毁灭理性的人,传递了以上这一信息!人们听到的一些诋毁诺贝尔、诺贝尔奖以及诺贝尔奖得主的胡言,一如伟人先贤雕像上的鸽粪,或有碍观瞻,但小小野禽排泄之物,从来无法改变正义与真理的面目。
【BBC】2010.12.02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