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日—12月31日)
一、引言
独立中文笔会献身于全世界中文文学工作者——包括写作者、新闻工作者、翻译者、研究者和出版者——的言论自由,尤其致力于在中国弘扬和捍卫的写作和出版自由,以及信息的自由流通,深切关注作为民主与人权基础的公民社会和开放话语的状态。
2011年,笔会观察到的中国公民的言论自由状况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仍在持续恶化。爆发于年初的“阿拉伯之春”运动席卷中东、北非,深刻改变着世界格局,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争取言论自由等基本人权和民主宪政的信心和勇气,以“茉莉花革命”名义的抗议行动呼吁通过互联网到处风传,而中国当局极为惊慌失措,一度草木皆兵,以疯捕滥抓暴力打压维稳,包括几位笔会会员在内的数百作家、记者、律师和维权人士相继被捕,或被失踪、被骚扰监控,其中大量人士在被强迫失踪期间遭各种虐待以至酷刑折磨。尽管当局在下半年中逐渐恢复理性,释放了绝大多数因此而关押的人士,但即使审判不多却基本都是继续滥用《刑法》第105条以言论罪恶法,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重判10年2人、9年和8年各1人,继2009年圣诞节以同一罪名判处本会前任会长和现荣誉会长刘晓波创记录的11年徒刑,再创1997年《刑法》列入此罪以来年度重判个案最高记录,意味着近年来中国当代文字狱确实已返回30多年“改革开放”前的更黑暗时期。
值得欣慰的是,在笔会狱委案例中,罗勇泉、徐泽荣和黄金秋三位荣誉会员获减刑出狱,唐才龙和左晓环两位荣誉会员获撤诉释放,部分也归功于国内外各方面对这些案子的持续关注。
但总的说来,中国言论自由状况持续恶化,体现在当局更肆无忌惮地滥用“(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煽动)分裂国家罪”、“寻衅滋事”等政治或非政治恶法,大部分被拘留、判刑者都因网文写作和发表的只言片语而被问罪。为被控作家和维权人士辩护的律师和法律工作者的情况继续恶化,受到更多的打击和关押威胁,尤其包括本会狱委法律顾问滕彪在内越来越多的律师失去执业证,被限制出访等行动自由,甚至遭受殴打和监禁。
到2011年底,本会系狱会员增加到4人,包括杨天水(12年)、刘晓波(11年)、师涛(10年)、朱虞夫(已关押9月未审判)。会员被禁止聚会,遭传讯、骚扰、威胁、虐待、短期监禁、禁止出入边境、拒发护照、干扰工作和生活者达50以上人,包括副会长兼秘书长赵达功,前任副会长余杰、江棋生,荣誉理事丁子霖、蒋培坤、高瑜、孙文广、廖亦武,前任和现任理事王怡、昝爱宗、张博树、莫之许,副秘书长兼网委协调人野渡等。旅居海外的本会会长廖天琪、理事马建、创会执行主任贝岭被中国边境检查站扣押盘查并不许入境。
尽管国内环境日趋恶化,本会去年仍根据原年度计划进行了大量工作,举行了一系列活动。
二、项目活动
1)召开第五届会员大会
10月8日-30日,本会在网络会员社区举行第五届会员大会,笔会232名在册会员中的167人报名或直接参加了大会,其中127人参加了投票。根据大会通过的议程,大会召开了6次全体会议,修改了《独立中文笔会章程》和《独立中文笔会会员大会议事规则》,通过了理事会提交大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根据章程改选了理事会——在任期未满的5名理事沙叶新、齐家贞(女)、马建、潘嘉伟、昝爱宗以外,廖天琪(女)和赵达功当选连任,蒋亶文和莫之许首次当选,并选出候补理事野火和艾鸽;廖天琪当选连任会长。
2)参加司徒华追思会
1月2日,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主席、香港特区立法会前议员司徒华先生于1月2日去世,享年80岁。1月28日晚上7点,司徒华追思会在香港九龙尖沙咀的浸信会举行,应邀到会者前后2400人。本会副会长潘嘉伟、自委协调任孟浪、狱委成员蔡咏梅、武宜三和会员心语、蔡淑芳到会吊唁。本会会长廖天琪、副会长齐家贞、理事沙叶新、赵达功等31位海内外会员以个人名义敬献了两个花篮。
3)访问波兰会见瓦文萨
2月23-28日,本会会长廖天琪和国际笔会理事杨炼应波兰笔会和瓦文萨基金会的邀请,访问华沙、格但斯克和克拉科夫等城市。廖天琪和杨炼在华沙与波兰著名作家米奇尼克、惠勒等前异议人士及波兰笔会成员会谈交流,杨炼也朗读了系狱的本会荣誉会长刘晓波的诗歌和自己的新近作品,两人还与同时到访的捷克笔会和立陶宛笔会代表一起讨论了有关营救刘晓波和白俄罗斯笔会荣誉会长最近因参加总统大选而入狱等两国良心犯的问题,四笔会会长联署发表《四笔会关于中国和白俄罗斯良心犯的联合声明》。此后,杨炼前往克拉科夫市参加诗歌朗读会,廖天琪则到格但斯克拜会团结工会的创始人和民主波兰首任总统瓦文萨先生。瓦文萨先生同意独立中文笔会的建议,双方建立经常性交流对话的机制,使这次访问成为独立中文笔会跟波兰有关方面的合作的开始。
4)拜会欧盟官员
3月24日,廖天琪和狱委助理协调人小乔,与国际笔会会长约翰·拉尔森顿·索罗(John Ralston Saul)、秘书长崛武昭(Hori Takeaki)、狱中作家委员会主席玛丽安·博茨福德·弗雷泽(Marian Botsford Fraser)一起,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先后拜会了欧盟议会副主席拉兹罗·托克斯(Laszlo Tokes)、爱德华·麦克米兰-史考特(Edward Mcmillan-Scott)、欧盟对外事务部人权民主处负责中国事务的副处长麦卡里斯·卢卡斯(Michalis Rokas)和中国问题专员托比·金(Toby King),呼吁欧盟关注中国人权状况和救援中国狱中作家,尤其是野渡、滕彪、冉云飞、刘贤斌等个案。
5)出席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第九届大会
3月25-27日,国际笔会狱委大会由比利时荷兰语笔会在首都布鲁塞尔召开,国际笔会会长约翰·拉尔森顿·索罗(John Ralston Saul)、秘书长崛武昭(Hori Takeaki)、狱中作家委员会主席玛丽安·博茨福德·弗雷泽(Marian Botsford Fraser)等总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30多个笔会的代表共50多人参加了大会。本会会长廖天琪和狱委助理协调人小乔出席会议并应邀作专题演讲。同时举办的还有国际避难城市网络(ICORN)和欧洲文学中心网络(HALMA)两个机构的代表大会及当地两年一度的帕萨·珀塔文学节。廖天琪在25日的开幕式上作主题演讲,介绍中国近期“茉莉花行动”的情况和中国当局对言论自由日趋严厉的打压,呼吁关注中国狱中作家。
6)参加游行集会声援艾未未
4月23日,由香港艺术家、画家、诗人等自发组成,为声援艾未未和内地被拘押、被打压维权人士而成立的民间团体“艺术公民”,举行“关注表达自由、反对任何审查”的“4·23艺术公民大声行”游行集会,旨在“以一国两制下仅存的起码的表达自由,为(中国大陆境内)其它不能畅所欲言、基本人权不得保障的人们发声”。下午3时,游行人群在旺角商业区人行步道聚集出发,诉求强烈明确、表现形式多姿多彩的游行队伍在“草泥马”道具车的引导下,高举艾未未肖像和“艺术无惧,真相无罪”的前导横幅,开始沿着主要商业街弥敦道向尖沙咀进发。下午5时30分左右,游行队伍陆续抵达终点——尖沙咀文化中心集会场地,整个过程有近2千人参与。本会自委应邀参加,多位香港会员到会,自委协调人孟浪在集会上朗诵诗作表示声援。
7)参加德国笔会年会
5月5-8日,德国笔会的年会在南德因戈尔施塔特市举行,本会会长廖天琪和现为慕尼黑驻市作家的本会会员周勍应邀出席。应邀到会的还有白俄罗斯笔会会长,曾系狱22年的土耳其女作家伊朗,以及其它来自斯里兰卡、土耳其的历届德国笔会“流亡作家”奖学金获得者。开会的第一天晚间,一位女演员和一位男性作家朗读了刘晓波的几首诗,接着是副会长扎格尔先生(Dirk Sager)和廖天琪的对谈:艾未未被捕显示了,在中国作为一名良心知识分子的险恶境遇。最近官方的“抓狂”,使得作家们的境遇更为艰难。德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偏重经济并采取迎合对方的低姿态。廖天琪指出一个本身受过纳粹和共产极权肆虐的国家,应当负有道义的责任,对国际人权问题格外关心。
8)参与发起关注中国人权状况大型集会活动
5月15日下午3时,本会同香港记者协会、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国际特赦组织(香港)、香港天主教正义和平委员会、香港市民支持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联合发起主题为“国保出没注意──关注中国人权状况艺墟”的大型集会活动,对今年以来严重倒退与恶化的中国人权状况表达不满,对包括艾未未、刘晓波等众多内地人权活动家被拘押、被重判的现状表示抗议,声援中国公民知识分子、公民艺术家、公民维权人士在内地为争取言论自由、表达自由、艺术自由等天赋权利而做出的巨大努力。近百名人权活动人士在现场设置多个宣传摊位,征集关切及营救被囚维权人士签名,现场为民众制作“声援艾未未涂鸦”及发放纪念品,呼吁民众参加二十天后的“六四”22周年烛光晚会,同时先后表演和展示以声援中国人权为主的讲演、故事、朗诵、音乐及行为艺术。活动直至下午五时半结束。
9)参加阿姆斯特丹国际特赦组织50周年庆典
5月28日,本会会长廖天琪应国际特赦荷兰分部邀请,到阿姆斯特丹参加国际特赦组织50周年庆典,在集会上演讲介绍中国的言论自由恶化的状况。自本会荣誉会长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以及北非的茉莉花革命后,中国境内频频爆出维权作家、律师、艺术家等遭当局骚扰逮捕的消息,其中不乏独立中文笔会的会员。廖天琪表示中国目前这种随意抓人的现像只是过渡性,面对这种情况,声援与抗议都是有用的,国际社会也可以从制度安排上来抗议制衡。
10)参加德国波鸿鲁尔大学演讲会
5月31日,波鸿鲁尔大学东亚系、历史哲学及政治学所举办的一场名为“寻找艾未未”的演讲会,曾在该校获得硕士学位并任教过的本会会长廖天琪,应邀代表笔会出席演讲。她在演讲中指出:随着艾未未的被捕,中国知识分子被消音,被失踪,然而这毕竟是黎明前的黑暗。
11)参与香港“六四”22周年烛光悼念晚会
6月4日,由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联合会举办的“六四”22周年烛光悼念晚会,据集会主办方宣布有逾15万人参加。本会香港会员及从内地专程赶来的会员计有十数人与会。烛光晚会开始之前的整个下午,近百家香港的民间团体和公民政治与人权组织,在维园球场铜锣湾和天后两个主要入口方向的广场上设置宣传展位,本会“释放狱中作家,捍卫言论自由”的大型横幅在现场张挂,同时竖起介绍狱中作家和维权人士的展板,而展示桌上陈列着《中国狱中作家文选》、《剑与盾:中国维权律师》、《零八宪章》等各种出版物和宣传单张。本会的展位引起了前来参加集会民众的高度关注,特别是来自内地的人士对最近以来国内发生的作家、维权人士被拘捕、被失踪的情况尤为关切。本会副会长潘嘉伟、狱中作家委员会成员蔡咏梅、武宜三等在现场纷纷向过往民众派发笔会宣传品,讲解笔会宗旨及正在推动的各项工作,使民众对笔会有更多的了解。
12)参加海牙“荷兰公众支持中国言论自由”讨论会
6月30日,国际特赦荷兰分部、荷兰笔会和普赫利工作室(Pulchri Studio)28日在海牙联合举办公众讨论晚会,以《荷兰公众如何支持中国言论自由》为主题,着重讨论荷兰作为今年第1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简称”北京书展”)主宾国参展的公众关注问题。讨论会于当晚7-9时在普赫利工作室楼内的展厅中举行,在主席台屏幕旁是椅背达五米高的艺术创作”刘晓波的空椅子”,荷兰作家、艺术家、记者、人权活动人士等各界公众近百人与会,本会常务秘书兼狱中作家委员会协调人应邀出席作引言演讲,并回答主持人和听众提出的问题,在会前会后还接受了荷兰国际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等媒体记者的采访。张裕以《中国的言论自由和作家状况》为题作PPT放映演讲,重点介绍的自从中国自1998年签署联合国《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来的言论自由正反两方面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持续恶化和今年广泛镇压的现状,以及国际关注导致改善的可能和机会。
13)参加香港“七一”大游行
7月1日是香港回归中国14周年,香港民间人权阵线发起的“七一游行”由集会地点维园出发,游行前往政府总部。这次游行的三大诉求是“还我2012双普选”、“打倒地产霸权”和“曾荫权下台”。主办单位宣布的游行六大副题,则涵盖了香港民众时下关切的民生、民主热点议题的主要方面,其中“谴责员警滥权”、“捍卫言论自由”也格外令人瞩目。本会副会长潘嘉伟、自委协调人孟浪、狱委顾问蔡咏梅等在港会员参加了游行,沿途打出“释放刘晓波!释放中国狱中作家!”的横幅。
14)会见美国笔会访华团
7月18-22日,美国笔会一行5人于在中国北京访问。7月20日,美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王晓岷先生主持言论自由座谈会,独立中文笔会前副会长、现任理事江棋生先生,藏族作家、2009年林昭纪念奖得主唯色女士和今年刚获释的前狱中作家、本会荣誉会员何德普先生应邀出席。其他部分受邀人士因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与会。在一个小时的座谈期间,主题是围绕作家们最切身的题目,言论、出版自由,也涉及到文学的主题。三位国内的作家对此议题深有体会,都谈了自己的一些经验。他们的想法得到了美国同事的理解和赞佩,公使和在座的使馆人员也都诚恳地表示他们的关切和支持。
15)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
7月23日下午1时半,国际笔会、美国笔会和本会在香港中文大学蒙文伟楼一号演讲厅首先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由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主席玛莉安·博茨福特·弗雷泽(Marian Botsford Fraser)主持,国际笔会秘书长崛武昭、美国笔会执行主任史蒂文·伊森伯格(Steven Isenberg)、自由写作及国际项目主任拉里·赛姆斯(Larry Siems)和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等出席了会议。赛姆斯和廖天琪分别向到会记者和听众介绍了笔会的先期活动和中国大陆相关作家和笔会会员的近况。在本会10周年会庆前的一周内,国内会员屡受威胁、骚扰和侮辱,许多作家已被中国大陆有关当局阻止前往香港。被邀请参加7月20日在美国驻华大使馆举行的座谈会者只有3人实际得以出席。其他许多受邀者,包括本会会员刘荻(不锈钢老鼠)和王金波,在座谈会前一天有公安国内安全保卫部门的员警造访,被告知不得参加,其中至少4人写信给使馆证实了这种警告。次日,有几位作家被阻止会见笔会代表团。代表团也无法接触系狱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妻子刘霞,她自去年10月以来就处于非法软禁中,并被阻止会见其律师。
16)在香港举行十周年会庆暨颁奖典礼活动
7月23日下午2时半,本会10周年会庆暨颁奖典礼活动在香港中文大学蒙文伟楼一号演讲厅开幕,来自国际笔会和国内外各笔会的会员及来宾聚集一堂。出席笔会庆典的各笔会贵宾有:国际笔会副会长、美国笔会理事乔安尼·利多姆-阿克曼女士(Joanne Leed·m-Ackerman),国际笔会秘书长、日本笔会理事崛武昭先生,国际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主席、加拿大笔会前会长玛莉安·博茨福特·弗雷泽女士(Marian Botsford Fraser),美国笔会执行主任史蒂文·伊森伯格先生(Steven Isenberg)、自由写作委员会主席海纳·帕库拉女士(Hannah Pakula)、自由写作及国际项目主任拉里·赛姆斯先生(Larry Siems)和自由写作项目协调人萨拉·霍夫曼女士(Sarah Hoffman)。本会会长廖天琪、副会长兼香港办公室主任潘嘉伟、理事马建、自委协调人孟浪、狱委成员蔡咏梅和武宜三等十多位来自国内外和当地会员也作为主办者到会,另外在中国大陆的独立中文笔会理事昝爱宗等至少5位会员和林昭纪念奖得主崔卫平被当局阻止前往香港。廖天琪受国际笔会会长约翰·拉尔森顿·索罗(John Ralston Saul)委托,首先宣读了他的贺辞,随后致欢迎词。美国笔会执行主任伊森伯格宣读了会长安东尼·阿皮亚的祝辞。孟浪、马建、蔡咏梅代表笔会向2010年的第八届自由写作奖得主野夫、第六届林昭纪念奖得主崔卫平、首届刘晓波写作勇气奖(原“狱中作家奖”)得主刘贤斌和札加纳(缅甸)分别致颁奖辞。国际笔会秘书长崛武昭作为颁奖嘉宾,向到场的得主或其代表颁发奖品和奖金。令人遗憾的是,四位得主中只有湖北作家野夫(本名郑世平)得以出席领奖并致获奖辞。6月下旬才出狱的香港学者徐泽荣博士补领了2009年狱中作家奖的奖品并致答谢词。本会创会会员孟浪主持进行了“纪念独立中文笔会十周年和国际笔会九十周年座谈会”和随后的“自由写作与公民社会”讨论会,前一议题主谈者为10年前代表美国笔会直接参与推荐独立中文笔会加入国际笔会的见证人利多姆-阿克曼和赛姆斯,独立中文笔会另两位创会会员贝岭和马建。后一议题主谈者为大陆作家野夫、北京著名记者高瑜和台湾著名评论家、专栏作家张铁志。次日,本会与会会员到本会香港办公室举行座谈会。
17)参加廖亦武德文版新书介绍会
8月18日晚,德国柏林艺术节剧院与柏林国际文学节共同举办廖亦武《证词》德文版新书发布会,近千名观众参加。《证词》是本会荣誉理事廖亦武的自传体纪实文学作品,德文版书名为《Fuer ein Lied und hundert Lieder》(一首诗和一百首诗),取自他一首狱中诗歌的标题。廖亦武于7月初成功逃离中国到达德国,他这本新书由德国费舍尔出版社自7月下旬发行以来,已进入德国《明镜周刊》畅销书榜。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赫塔·穆勒女士到会做专题演讲,介绍廖亦武生平及其新书。本会会长廖天琪致贺辞,指出廖亦武的被迫离国,证实了中国国内作家的现实生存状况。廖亦武朗诵了他写于1989年6月4日的长诗《大屠杀》,随后男演员弗兰克·阿诺德(Frank Arnold)以德语朗诵全诗。表演以廖亦武的呜咽的箫声和淙淙的拇指琴淌流结束。观众则早已在抢购他的书,并耐性地排着长龙等待他的亲笔签名。
18)参加荷兰楼兰斯艺术节公众讨论会
8月21日,本会狱委助理协调人小乔在荷兰参加当地一年一度的“楼兰斯艺术节”活动,应邀出席国际特赦荷兰分部主办的题为《中国专制政权下的文学》(China:Literature in a Dictatorship)公众讨论会,作为主讲嘉宾与主持人、资深记者卞荷蕊女士(Garrie van Pinxteren)对谈,讨论中国言论自由和异议作家困境的现状。国际特赦荷兰分部中国专案协调人科斯坦·梅杰女士(Kirsten Meijer)和政治事务部珍妮特·范德伍德女士(Jeanet van der Woude)等也到会。围绕主持人提出的问题,小乔着重谈到刘晓波和妻子刘霞自去年诺奖宣布以来的恶劣处境,以及自身因写作在中国遭受打压和出国后被拒绝返回自己国家的故事。
19)参加德国埃尔朗根诗歌节朗诵及对谈会
8月27-28日,本会会长廖天琪和荣誉理事廖亦武应邀参加第31届埃尔朗根(Erlangen)诗歌节。27日晚上9点,廖亦武朗诵及对谈会在埃尔兰根的侯爵剧院(Markgrafentheater)举行。会议主持人托马斯·弗勒利希(Thomas Fr?hlich)是埃尔朗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Friedrich-Alexander- Universit?t Erlangen-Nürnberg)汉学系教授。廖亦武朗诵了《一首诗和一百首诗》,演员马库斯·霍夫曼(Markus Hoffmann)用德语朗读。廖亦武就自身的经历及作品,与弗勒利希教授对谈了中国的社会和人权现状,尤其是作家的处境和写作自由问题。
20)参观北京书展荷兰馆
8月31日至9月4日,第18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北京书展)在位于北京市郊顺义区的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荷兰是今年的主宾国。本会与荷兰文学基金会协调后,在8月中翻译了该会推广和信息负责人田仁文(Tiziano Perez)的邀请信,并协助转发给了数十位本会会员和其他在北京的作家、记者。然而,从8月30起,北京数十位异议人士就遭警方监控,不允许除外参加任何活动,包括明确被告知不得参加北京书展。不过,曾入狱8年于今年1月刑满获释的本会荣誉会员何德普于9月3日被解除监控,得以与妻子和朋友一起前往参观。上午,何在荷兰图书展区见到了田仁文及其同事,获赠一本《荷兰作家眼中的荷兰》,并应邀参加晚上在尤仑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的《好奇心的重要性》讲座。该讲座原计划由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女士主持,但她在之前接到警方的电话而不克到会。本会常务秘书兼狱委协调人张裕就中国作家在北京书展期间的遭遇撰写时评《正式访问中国引起很多麻烦》,其荷兰译本刊载于《鹿特丹商务晚报》2011年9月6日评论版。
21)参加国际笔会第77届代表大会
9月12-18日,国际笔会第77届代表大会于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本届大会由塞尔维亚笔会主办,主题是“文学—世界的语言”,国际笔会会长约翰·拉尔森顿·索罗博士、副会长乔安尼·利多姆-阿克曼女士、秘书长崛武昭和来自88个国家的250多位代表和来宾与会。本会会长廖天琪和本会自由写作委员会委员兼翻译与文学交流委员会委员、国际笔会理事杨炼参加大会。今年中国官方作协的几个笔会在缺席十三年后,首次派出上海笔会中心副会长叶辛和中国笔会中心副秘书长张涛出席。9月13日,大会开幕式首先以一项用英、法、西三种语言拟定的临时动议——祝贺2010年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和马力奥·瓦尔加斯·略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来启动大会。该动议获得全场一致的鼓掌通过。9月14日,大会进行国际笔会理事的部分改选,本会杨炼以38票胜出,再度当选连任国际笔会理事。中国大陆的笔会由于多年未缴纳会费,投票权被取消,只能作为观察员出席。大会还通过了关于中国言论自由问题的决议。
22)举行禁书推介会
10月8日,本会荣誉理事廖亦武在洛杉矶亚太博物馆(Pacific Asia Museum)向中外读者推介在中国被查禁的多本著作,并在访问期间讲述因中国当局高压封锁和人民集体健忘的八九民运等“六四印象”,以及他于7月间逃离中国出访海外的心态。他说:1989年“有千万人上街要求民主改革,实际上是个爱国行为,但是,共产党告诉人民——如果你要爱国,我就开枪对付你!从此之后,人民醒悟这个国家我爱不得,我不能爱啊,于是转头爱钱。这就是共产党提倡的概念,两者仅是一字之别。1989年之前全体人民都爱国,1989之后转而爱钱,大家爱钱爱到今天,让中国社会成了眼前集体堕落的后果,中国正一步一步变成一个非常大的垃圾场。”
23)合办法兰克福书展“中国时间”的访谈会
10月14日,德国笔会邀请独立中文笔会在第63届法兰克福书展合办“中国时间”访谈会,由德国笔会秘书长维斯勒(Herbert Wiesner)主持,与本会会长廖天琪和会员贝岭、周勍进行了一小时的访谈对话。话题围绕着刘晓波目前状况、中国的繁荣经济表象、中国食品安全问题和明年中德两国的文化年这些主题。贝岭去年底就出版了一本关于刘晓波的书,将刘晓波的性格和在六四的角色做了很大程度的呈现。渔夫出版社今年也出版了刘霞、廖天琪主编的《刘晓波文集》和本会荣誉理事廖亦武的《证词》德文版。《刘晓波文集》将以十个语种出版,目前已有德文、意大利文、日文和韩文问世,明年还将有英文、荷兰文、法文、西班牙(西班牙版本和阿根廷、巴西版本)等。维斯勒还介绍了德国笔会和独立中文笔会的文学合作计划。
24)参加德国慕尼黑文学节绍尔兄妹奖颁奖会
绍尔兄妹奖(Geschwister-Scholl-Preis)由德国书业联合会和慕尼黑市文化委员会颁发,本会荣誉理事廖亦武以今年新出的《证词》德文版获奖,为该奖32届以来第三位外国人。11月14日晚7时,颁奖会在慕尼黑大学大礼堂开始举行,包括本会会长廖天琪在内的各界数百人应邀出席。本届颁奖会是慕尼黑文学节的重头戏,德国书业联合会巴伐利亚州协会主席沃尔夫·迪特·埃格特(Wolf Dieter Eggert)和慕尼黑市长克里斯蒂安·乌德(Christian Ude)主持颁奖并致词,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作为特邀嘉宾致祝辞。廖亦武到会领奖,并致答谢辞,还吹箫演奏和朗诵诗歌《六四悲歌》。
25)访问澳洲出席作品发布会
11月18日-12月11日,本会荣誉理事廖亦武作为今年5月悉尼作家节所邀请的嘉宾,因被中国警方阻止而不克出境,后于7月逃离中国,应邀访澳出席其名著《中国底层访谈录》的英文版(The Corpse Walker)签名发布会,终于在11月18日抵达澳洲。11月21日晚,悉尼作家节特别为其保留的专场签名售书会在悉尼的拜尔沃剧场(Belvoir Theatre)晚举行,到会者两百多人。与本会长期合作的悉尼笔会狱中作家委员会前主席、悉尼作家节艺术主任罗利(Chip ROLLY)主持会议,并朗诵了廖亦武的诗。廖亦武则现场表演了吹箫、演唱、脱口秀,并与罗利对谈,回答听众的问题和接受采访。11月18日至12月11日,本会理事齐家贞创办的齐氏文化基金会与欢欣华人基督徒传播中心合作,先后在墨尔本、悉尼和布里斯本共同举办三场廖亦武《上帝是红色的——中国十字架地下寻访录》新书发布会。11月26日下午,墨尔本的发布会由齐家贞女士、欢欣华人基督徒传播中心周伟文主席、墨尔本约明基督教会蔡坤助牧师和本会会员阿木先生共同主持,来宾100多人。廖亦武到会演讲,并表演了吹箫、转经钵、拇指琴,与听众进行了热烈讨论。
26)参加《刘晓波文集》瑞典版新书发布暨刘晓波讨论会
11月29日,讨论会由瑞典Weyler出版社主办,在纪念去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给刘晓波一周年前夕,推出刘霞和廖天琪共同编辑的刘晓波文集瑞典文版《Jag har inga fiender, jag hyser inget hat》(我没有敌人,我没有仇恨),下午1点在斯德哥尔摩Axess电视台会议厅举行。本会创会执行主任贝岭以刘晓波老朋友的身份,去年出版了德文的刘晓波传记,应邀作为主讲者到会。应邀到会讲评者是三位中国问题专家:瑞典SEB银行高级经济师、隆德大学经济学院讲座教授克拉斯·埃克隆德(Klas Eklund),瑞典国家电台驻中国记者汉娜(Hanna Sahlberg),瑞典第三大党——在野的环境党领袖、国会工业贸易委员会副主席玛利亚·韦特斯特兰德(Maria Wetterstrand)。本会狱委协调人小乔也应邀出席听讲。贝岭在瑞访问期间,还与本会常务秘书长张裕一起拜访了瑞典笔会理事,商谈了两会开展合作的意向。
27)参与香港人权组织在刘晓波被重判两周年示威
12月25日,在刘晓波被重判两周年的圣诞节,本会理事潘嘉伟等香港会员会同支联会等多个香港人权组织成员到中联办示威,要求中共停止软禁刘晓波妻子刘霞,释放刘晓波及所有以言获罪的良心犯。在中联办门口,示威者还为一直支持中国异议人士刚逝世的捷克前总统哈维尔默哀一分钟。示威者在中联办门外宣读了个团体的联合声明:“促请中国政府立即释放刘晓波、刘贤斌、高智晟及所有良心犯,停止打压异见及维权人士,正视社会的矛盾冲突,尊重人权,开放言论,推进国家的民主发展,在新的一年让人民看到政府对建立和谐社会的诚意。”
笔会管理和秘书处工作
本会继续致力于加强其管理功能和操作,以建立更有序和有效的组织结构,并通过理事会和秘书处完成了以下管理项目和活动:
规则的制订和落实:2011年10月,第五届会员大会修改了《独立中文笔会章程》和《独立中文笔会会员大会议事规则》,此后理事会根据新章程对笔会各机构的设置进行了相应调整。
理事会职能调整:新章程规定将本会由“会长负责制”改变为理事会负责制,新一届理事会决定加强理事会的决策和监督职能,安排所有理事都参加至少一个工作委员会,并尽量由理事义务兼任主任委员。
秘书处职能调整:根据会长和理事会决定,2011年4月在香港开设了办公室,由副会长潘嘉伟兼任办公室主任,并于7月完成在当地的注册。笔会一直试图在香港招聘雇用一名相对长期的专职人员担任常务秘书(半时),由于未找到合适候选人,只好从5月起临时聘用了一位担任香港办公室秘书(每周10小时),分担常务秘书的文书、新闻及会员权益方面的职能,但试用到11月辞职。因此,新一届理事会批准任命秘书处人数现为6人:秘书长、副秘书长兼国内司库(兼网委协调人)、常务秘书(兼发翻委协调人)、出纳、法律顾问、香港办公室主任。
工作委员会职能调整:新一届理事会根据新章程调整了工作委员会的设置,将原自由写作委员会(自委)、文学交流和翻译委员会(文翻委)的职能进行的适当调整,分别改名为自由写作和文学交流委员会(自文委)、发行和翻译委员会(发翻委)——前者负责以往自委和文翻委除网刊和文集以外的其它所有事务,主要包括奖项、会员资助的评选,出访、会议等文学交流活动;后者负责本会有关作品和资料的发行、翻译、参加书展等事务,重点是编辑发行《独立中文笔会作品年鉴》的中英文版,从本会每年发行的刊物和文集中精选;各刊物和文集相对独立,由主编自行组织编委会,预算在发翻委内协调,统一报理事会审批。
会务计划和报告:主要有2010年工作通报,2010-2011财政年度总结评估报告,2011-2012财政年度计划及预算报告,2005-2010五财政年度综合评估报告,第五届会员大会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给美国民主基金会(NED)的申请和合同报告,各季度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以及各种会议计划、提案、通知、报道、公报、通报、声明等,包括起草和翻译,并在理事会通过后,发给会员、国际笔会、基金会或其它相关机构。
自由写作委员会/自由写作和文学交流委员会工作
会员大会之后,新一届理事会在11月的首次会议上将自由写作委员会上重新建构,分出《自由写作》月刊,纳入原属文翻委的文学交流工作,更名为“自由写作和文学交流委员会”,由原文翻委协调人担任新自文委协调人,副会长蒋亶文兼任主任。
奖金和资助项目评选:自文委于11月进行了2011年度自由写作奖、林昭纪念奖和会员写作资助项目的初评工作。对所有被提名者资料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审核整理工作,交由自文委所有委员进行评审和投票,本委员会十三名委员有十二人参加了评审和投票,从六名合资格的自由写作奖被提名者中初评出杨显惠为唯一候选人,从四名合资格的林昭纪念奖被提名者中初评出艾晓明女士为唯一候选人,初评曾仁全、秦永敏、逸风、田永德为写作资助项目候选人,递交笔会理事会审议核准
电子刊物:《自由写作》月刊正常出刊。鉴于本会会员、诗人力虹因当局的迫害不幸在去年12月31日去世的紧急状况,本刊在1月号立即特别组编了“纪念诗人力虹特辑”。为纪念当代中国民主进程中少数最为重要的历史事件——四五运动、六四学运,特别组织了4月号、6月号分别为“四五运动35周年专辑”和“纪念六四22周年专号”。为纪念本会创会10周年,自8月号起,本刊组织“独立中文笔会创会10周年纪念专辑”,连续3期(8-10月号)。
会议与合作:除以上已报告的活动外,7月22日下午,自委主办“杨伟东《立此存照:500位中国人的心灵记录(第一卷)》新书发布暨媒体见面会”在“独立媒体(香港)”办公室进行,向社会介绍继艾未未之后又一个艾未未式的北京艺术家、独立制片人杨伟东,杨本人无惧打压、排除干扰,也到场出席。自委会协调人孟浪主持,香港重要的独立影像机构“社会记录协会”全程做了网络直播。
狱中作家委员会工作
狱中作家及亲属人道资助:狱委为30多位狱中作家争取到生活和法律资助,共3万3千美元,并已确认全部到位。此外,狱委还争取其它团体向近28位狱中作家及家属提供了捐款合4万多美元。
狱中作家资料库:每月以中、英两种文字更新1-2次,以电子版发送和公布在狱委的网页<http://www·penchinese·com/wipc/>上。到2011年底,共有136位狱中作家的信息资料,包括个人背景,个案历史和现状等。
荣誉会员和狱中作家奖:狱委进行了“刘晓波写作勇气奖”(原“狱中作家奖”)和荣誉会员的初选工作,并报理事会批准该奖授予哈达、秦永敏和陈卫,增加陈卫、李铁、买买提江·阿布都拉、王茘蕻(女)、东科、布旦、尕让云巴、卓日次成、文炎(孙不二)为荣誉会员,并于11月15日国际笔会“狱中作家日”为此发布新闻公报并上报国际笔会。,
文宣活动:除以上已报告的活动外,主要还有:1月1日发表沉痛哀悼力虹先生病逝公告,2月23日就本会狱委法律顾问滕彪博士等被北京警方带走发表抗议声明,3月2日声明对本会网委协调人野渡被警方带走“监视居住”强烈抗议,3月7日声明对浙江会员朱虞夫和贵州会员莫建刚被当局刑事拘留强烈抗议,3月25日声明对本会荣誉会员、2010年刘晓波写作勇气奖得主刘贤斌被判十年重刑强烈抗议,4月7日就北京艺术家艾未未等维权人士被拘捕发表抗议声明,6月10日就本会荣誉会员、记者齐崇怀齐崇怀服冤狱四年即将刑满之际再遭重判加刑八年发表抗议声明,6月24日声明欢迎艾未未、徐泽荣、野渡等获释并呼吁释放其他因言获罪者,12月23日声明对荣誉会员陈卫被判重刑强烈抗议,12月31日致中国狱中作家的新年问候。
团体联络:除世界范围的笔会外,继续加强与其它组织的协作,如保护记者委员会、记者无疆界、世界报业协会、人权观察、国际特赦、美国世界人权、对话基金会、中国人权、公民维权、香港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香港记者协会、英国罗里·佩克信托基金、爱尔兰前线基金会等的联系,其中一些团体还为本会推荐的狱中作家或受迫害作家进行经济资助。
文学交流和翻译委员会/发行和翻译委员会工作
原文学交流和翻译委员会(文翻委)在2011年笔会大会之后的首次理事会上重新建构,将文学交流部分分到自委,将《自由写作》月刊纳入,主要任务是负责本会有关作品和资料的发行、翻译、参加书展等事务,重点是编辑发行《独立中文笔会作品年鉴》的中英文版,从本会每年发行的刊物和文集中精选。各刊物和文集相对独立,由主编自行组织编委会,预算在发翻委内协调,统一报理事会审批。协调人由原兼任狱委协调人的常务秘书张裕改兼。现有的《自由写作》月刊和《自由之笔》翻译季刊仍由原主编负责,继续编辑发行。
文翻委的翻译季刊《自由之笔》(PEN for Freedom)编辑委员会由本会与悉尼笔会联合组成,经两笔会会长批准组成人员:陈标,杨炼,马建,廖天琪,张裕,卡罗尔·德特曼(Carol DETTMANN),邦尼·卡西迪(Bonny CASSIDY),总编辑陈标。编委会继续按计划《自由之笔》出刊。第五期为追悼去年底去世的本会会员力虹的专辑,包括翻译他的七首诗歌,以及翻译本会《自由写作》网刊所发表的会员阿海、陆文、井蛙、一平回忆、悼念他的散文和诗歌作品。第六期——六四22周年纪念专刊包括:刘晓波诗歌《孩子·母亲·春天──为“天安门母亲”网站开通而作》、胡平时评《纪念六四之际重审中国人权》,马建时评《遗忘的权力》,傅国涌随笔《二十二年了,六四!》,井蛙诗歌《二十二:白色宣言》,盛雪诗歌《你—我—感觉—黑色》,艾鸽长篇诗体小说《自由的诱惑》节选,颜敏如随笔《天安门》,郭小林诗歌《方砖·广场》,朱虞夫回忆录节选《八九那一年》。第七期——纪念笔会十周年和国际笔会九十周年专刊包括:贝岭回忆录《独立笔会之筹创》和张裕的关于国际笔会创会和本会源流史话,廖天琪的纪念会欢迎词《筚路蓝缕十年康庄大道在前》,马建演讲《和而不同》,刘逸明随笔《为文学而生,为自由而战》,汪建辉随笔《笔会十年:寄廖亦武》,陆文随笔《独立笔会:荒野里的篝火》,野火随笔《回顾与思索》,阿钟随笔《散漫的记忆与思绪》。
网络工作委员会工作
网委在2011年主要工作是配合理事会和秘书处做好筹备及召开会员大会的各项工作,包括开设会员大会社区,向全体会员群发大会的有关通知,联系报名、报到、缴纳会费、解答疑问,参与大会和维护会员大会社区的正常秩序,向全体会员群发大会选票等,保障了会员大会的正常运作。
主网站(chinesepen·org):笔会网站在网委工作人员付出大量义务时间的努力下,2011年上载文章3891篇,到年底已有中文文章共27538篇。从2009年5月7日起开始利用Google Analytics追踪统计访问记录,2011年全年总计访问数675597,平均每日访问数约1850,比2010年下降了约60%。由于本会荣誉会长刘晓波获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笔会主网站访问量曾剧增,在10月8日公布后增加6倍。但是,也基于同样的原因,自2010年2月开始有大量报道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提名的消息后,笔会主网站在当年3月起就开始遭受频繁密集的攻击,在公布获奖不到20天后就被攻击封锁有效访问长达一个月以上,2011年第一季度更遭到建站以来最猛烈的黑客攻击,自1月末起被封锁有效访问长达3个月至4月20日网站才得以恢复。Google的Analytics网站分析程序统计本会网站在4月20日至6月30日的有效综合访问数为181,025,比前一年同期(2010年4月20日至6月30日)的373,603访问数降低一半以上,排名受到严重影响, Alexa世界网站排名在2009年底近20万位,到2010年底跌至120万位以下,在海外中文同类网站从第1名跌至第6名,2011年经过努力总算回升到100万位以内,略回升到第5名。
笔会网站与其它14个海外知名同类网站的比较表
序号 |
网站 |
排名(2010年底) |
排名(2011年底) |
变化 |
1 |
开放 |
1,261,484 |
421,662 |
上升 |
2 |
争鸣/动向 |
1,810,011 |
531,898 |
上升 |
3 |
六四天网 |
1,756,423 |
806,474 |
上升 |
4 |
新世纪新闻 |
650,749 |
931,577 |
下降 |
5 |
独立中文笔会 |
1,262,879 |
963,289 |
上升 |
6 |
中国人权 |
847,671 |
976,721 |
下降 |
7 |
纵览中国 |
1,424,029 |
1,164,963 |
上升 |
8 |
黄花岗 |
1,630,069 |
1,773,822 |
下降 |
9 |
观察 |
1,736,607 |
1,894,390 |
下降 |
10 |
中国劳工观察 |
1,751,294 |
2,082,019 |
下降 |
11 |
新世纪 |
1,853,661 |
2,559,892 |
下降 |
12 |
民主中国 |
1,036,931 |
3,079,451 |
下降 |
13 |
民主论坛 |
2,631,156 |
3,638,273 |
下降 |
14 |
北京之春 |
1,084,682 |
8,116,027 |
下降 |
15 |
自由圣火 |
2,408,446 |
11,059,873 |
下降 |
分网站(penchinese·com/):目前主要继续管理三个主要网页:狱委网、自委网和刘宾雁纪念网。狱委网(penchinese·com/wipc/)设有狱中作家名录及档案资料,每月更新1-2次。自委网(penchinese·com/ftwc/)则作为本会月刊《自由写作》专用网站,每月按期出版。刘宾雁纪念网(penchinese·com/lby/)是专在本会创会及荣誉会长刘宾雁先生于2005年12月5日去世后不久开设。
互联网社区:本会目前九个Google社区:会员社区、发翻委社区和辞典编委社区各一个,理事会社区、秘书处社区和狱委社区各两个。会员社区不但为本会内部日常交流提供了方便,而且使本会得以在互联网上召开会员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和狱委、发翻委和辞典编辑委员会召开会议或日常讨论,都在社区顺利举行。
会员文集:几年前,本会成员作品在博讯网(boxun·com/hero/chinapen·shtml)上刊登。部分成员已取得本人文集的管理权,部分会员的文集仍由网委代管。
协助秘书处:对外公布笔会文告和消息,向会员群发笔会文件和通知等。
三、组织事务
会员人数及变动
2011年批准新会员入会10人,到年底有效在册会员总数为235人(另有46人失联)。
会员系狱
1·师涛——诗人兼新闻工作者,自2004年11月24日起因“非法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罪名将系狱10年;
2·杨同彦(笔名杨天水)——网络作家,自2005年12月23日起因“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将系狱12年;
3·刘晓波——作家,前任会长和现任荣誉会长,自2008年12月8日被北京市公安局以“监视居住”至今关押,2009年6月23日被正式逮捕,12月25日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4·朱虞夫——网络作家,自2011年3月23日起因涉嫌“颠覆国家政权”被拘留至今关押,4月11日被正式逮捕(2012年1月31日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
会员获奖
1·廖亦武:德国绍尔兄妹奖(Geschwister-Scholl-Preis);
2·范燕琼、高瑜、朱虞夫、杜导斌:人权观察赫尔曼-哈米特奖。
选任负责人
会长:廖天琪(女)
第一副会长:赵达功
第二副会长:蒋亶文
理事:沙叶新,潘嘉伟,齐家贞(女),马建,昝爱宗,莫之许
候补理事:野火、艾鸽
理事会下属机构
1)章程规则小组
协调人:潘嘉伟
成员:张裕、李进进、滕彪
2)筹款募捐小组
协调人:齐家贞
成员:廖天琪、潘嘉伟、张裕、李剑虹
3)财务监事小组
协调人(财务监督理事):昝爱宗
成员:蔡楚、一平、滕彪
工作机构成员
1)秘书处:
秘书长:赵达功
常务秘书(副秘书长、组织、国际、新闻、文书、财务、会计、档案、会员权益事务):张裕
副秘书长兼司库(国内):野渡
出纳:司鹏程
法律顾问:李进进
香港办公室主任:潘嘉伟
(注:常务秘书继续在香港开放招聘。)
2)狱中作家委员会
主任:莫之许(北京)
协调人(聘任):李剑虹(瑞典)
委员:齐家贞(澳洲墨尔本),张裕(瑞典),王一梁(美国),井蛙(美国),张小刚(澳洲悉尼),盛雪(加拿大),武宜三(香港),孙越(俄国),艾鸽(法国),王进忠(日本),潘永忠(德国),蒋亶文(上海),焦国标(北京)。
顾问:蔡咏梅(香港),宋永毅(美国),胡平(美国),孙立勇(澳洲),王建波(上海),滕彪(法律顾问,北京),陈破空(美国),蔡淑芳(香港),一平(美国),蔡楚(美国)。
3)自由写作和文学交流委员会
主任:蒋亶文(上海)
协调人:陈标(澳洲)
委员:沙叶新(上海),孟浪(香港/美国),杨炼(英国),马建(英国),昝爱宗(杭州),张博树(中国/美国),王一梁(美国),莫之許(北京),廖亦武(德国),余世存(北京),汪建辉(四川)。
4)网络工作委员会
主任:赵达功(深圳)
协调人:野渡
委员:王金波(国内),李剑虹(国外)。
5)发行和翻译委员会
主任:马建(独立作家辞典主编,英国)
协调人:张裕(狱中作家文选主编,瑞典)
委员:孟浪(会员文集主编,香港/美国),王一梁(会刊主编,美国),陈标(翻译季刊主编,澳洲),杨炼(英国),周勍(德国),孙越(俄国),王进忠(日本),李剑虹(瑞典),西飏(美国),爱莎(英语,香港),逸风(英语,中国),李笠(瑞典语,英语),禤素莱(德语,英语),颜敏如(瑞士德语,英语),潘永忠(德语),楚金(出版,法语,香港),武宜三(出版,香港)
(独立中文笔会第五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2012年4月7日通过)
【独立中文笔会】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