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冬来,今年的严冬大雪提前了一个月。11月15日,我从南方回来,火车穿过菏泽、聊城,全鲁西大地是白雪茫茫,无边无际,我这个在文革中,脚踏实地种过10年庄稼的老汉,首先想到的是农谚“瑞雪兆丰年”。好啊,明年的小麦肯定会是一个好收成。

可是,看看国家,09年快过去了,留下了什么记忆呢?乌鲁木齐事件在我们这里已经不留一点痕迹,国庆大阅兵的宏伟壮观场面也被人们抛之脑后,09年能给未来“兆”出一点什么吉凶祸福呢?

于是,我想起了那个蹲在班房里的刘晓波,那个起草了《零八宪章》的刘晓波。刘晓波还蹲在班房里,中国人也只有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的人知道。假若有万分之一的人知道的话,也只有13万人。再多大概也多不到哪里了。因此,当局抓他关他,没有引起微风微浪。你就是登了报,谁知道刘晓波啊!

刘晓波起先是软禁了半年,半年之后改为正式拘捕,罪名是“煽动颠覆国家政权”,可是又关了快半年了,既不审,又不判,把他放在牢里吃闲饭,真不知原因何在。

去年,我签名了《零八宪章》,为了说明我签名的理由和揭露核查我签名的询问,我写了两篇文章,发表在《观察》。

在前一篇里我说:“在2008年即将过去的时候,每个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一个困惑了中国人百年的老大难问题。五十年前许多人就因为议论这个问题而打了右派。由于‘零八’在我们的心头留下了太多太多难以抹去的阴影,雪灾,地震,瓮安、孟连、杨佳、奥运、三聚氰胺……简直是一把剪不断、理还乱的记忆。中国社会走到了三岔路口。我们摸着石头过河,风里雨里,水里浪里,摸爬滚打了三十年,路标在哪里?边走边找。‘彼岸’在何处?总是叫人感到雾里看花,前路茫茫!”(《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横议和刘晓波被捕》)

在后一篇里我说:“一位主流学者说:”民主是个好东西。‘我以为民主之所以是个好东西,就是在于它大肚能容,百川能纳,喜鹊、鹦鹉之和鸣不以为是,乌鸦、麻雀之噪聒不以为非。这里不存在’民主‘的属性是什么’主义‘。

中国政府不是宣布要制定一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吗?很好,那么,请体现在对待《零八宪章》和刘晓波上。我们要听其言,观其行。千万不要把《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变成忽悠外国人的《国家人权宣传计划》。

明天就进入了2009年,祝愿我们的祖国看到自由的希望,民主的曙光,宪政的桅樯!“(《我万分拥护”社会主义民主“——竖议〈零八宪章〉和刘晓波被捕》)

可是风水轮流转,冬去冬来又一年,我们似乎还看不到“自由的希望,民主的曙光,宪政的桅樯!”其标志性的标志就是当局对刘晓波由软禁升级为逮捕。这似乎不是个好兆头,但也未必是个坏兆头。

那么,既然宣布了逮捕,为什么不审判呢?拖延的原因是什么,老朽难以揣测,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了当局左右为难、进退失据的困境。释放不甘心,判刑怕冒天下之大不韪。

刘晓波已经被逮捕过三次。俗话说,凡事不过三。对于刘晓波这样判刑过三次的人,再抓再判当然易于反掌,如果再判第四次,岂不是贻笑大方,说明共产党实在是无能。难道共产党的监狱是洗澡堂、洗脚房,可以进进出出、想进就进,想出就出吗?刘晓波不是盗窃犯流氓犯吸毒犯可以反复抓反复判。他是政治犯,思想犯,言论犯,良心犯,连关了三次都不能使他屈服认罪悔改投降,那么再判第四次只能说明当局太无能、太无理、太无赖、太无聊、太无奈、太滑稽了。判第四次其实是给刘晓波长脸,给他涂金,给他奉送政治资本。南非的曼德拉,捷克的哈维尔,都是判刑他们的人把他们推到政治凤凰台上的。再判刘晓波是“玉汝于成”。所以,审判就面临了难题。此其一。

抓刘晓波,判刘晓波,显然是最高层的主意。抓好抓,判也不难,但是如果判了,事先当然要评估一下利害得失。刘晓波已经不是一个个体人,他是一个代表,一个符号。判了他,在国内、在国外,会引起什么反应?开口闭口自卖自夸人权的中国政府,难道想用刘晓波来证明自己拥有良好的人权纪录吗?这不是自己掌嘴吗?此其二。

判刘晓波,任何一个法官都不敢签字。谁签字,谁负责。胡锦涛能够做到自己不签字,却让别人签字负责吗?李长春敢签字吗?玩弄政治的人,在事关历史责任的问题上,敢于签字画押的,在毛泽东之后,在邓小平之后,在江泽民之后,胡锦涛恐怕没有那么大的胆量了。他应当学点乖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是做总书记的底线。江泽民为什么不断地要争“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二”的镜头,究其实就是怕一旦失势,被追究他的历史罪责。据《大纪元》报道:“西班牙国家法庭近日做出了该国一项史无前例的裁定,决定以群体灭绝罪及酷刑罪,起诉包括中共前党魁江泽民等五名高官。法院通知书内容表示,若被告的罪名成立,将面临至少20年的徒刑。”这个裁决,大概只能起心理震慑作用,但是广泛的社会影响和给予江泽民们的心理打击不可低估。以江为鉴总不失为一条自保自守的退路。此其三。

中国社会处在三岔路口,而且矛盾越来越尖锐。“中国向何处去”并非是“海外反华”人士的白日梦。当前中国当局正处在独裁无胆,民主无量的矛盾、彷徨的歧途。沿着旧轨道走不下去了,光一个薄熙来叫板就够受了,但是实行民主也害怕,害怕权贵们的既得利益得不到保障。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及其御用学者,几年来不断地鼓吹民主,称赞民主,他们好像得了民主相思病。最著名的小夜曲《民主是个好东西》就不必说了,最新最近的是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教授的新著《中国到了非大力推进民主不可的地步》,发表在《南风窗》上。看这个双重否定句句式,叫人感到在中国推进民主已经是黑云压城、山雨欲来、城门失火、迫不及待的形势。王教授不是危言耸听。他说:“新华社9月27日文播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个充满危机感和忧患意识的重大决议。在决定中,执政党再次提醒全党,党的执政地位和先进性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请问什么“危机感”如此严重?王教授说:“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这里有一个伏笔、省略,就是“拥有”的宾语“政权”。全句补足宾语就是“过去拥有(政权)不等于现在拥有(政权),现在拥有(政权)不等于永远拥有(政权)。”这就是所谓“亡党亡国”——亡政权之谓也。这个危机感,不是毛泽东经常拿“红旗落地”、“人头落地”来吓唬人的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政权危机,共产党存在的危机。

请大家注意,中央党校的教授是分了亲疏远近的。王教授是属于亲近党中央的那一部分的教授。大家还记得,四中全会后,公报未出,江系太子党在《明报》抢先发文:《习近平任军委副主席四中全会通过》,声称“大会原则通过增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为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有关习近平出任中央军委副主席的决议,有可能在国庆阅兵后在中央军委的扩大会议上才对外公布”,求其先声夺人,避免接班未遂的尴尬。胡锦涛立刻组织中联部代表中央,为境外媒体举行新闻吹风会,介绍四中全会的成果,通过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王长江透露,“这次全会没有讨论这个问题”,从而彻底驳斥了太子党的“原则通过增补习近平为军委副主席”的谣言,无异于公开给习近平太子党一记响亮的耳光。

这样一个以中联部名义召开的“新闻吹风会”,就是由王长江教授出面讲话、辟谣的,可见,王教授应该是属于胡锦涛智囊圈中的角色,并委以重任。现在,王教授登高振臂疾呼:“现在中国到了非大力推进民主不可的地步。”如果我们只是泛泛地领会他所谓的“民主”,那么,这和《零八宪章》似乎也只是一百步笑五十步而已。

读了王教授的大作我们才知道,他讲的“民主”是党内民主,不是国家民主,可是既然党内“到了非大力推进民主不可的地步”,而且推进党内民主也是为了推进国家民主,那么,刘晓波为什么就不能说,一说就是“煽动颠覆政权”呢?

王教授是御用学者,官方教授,而且是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的主任,那么,他为推进党内民主开出了什么药方呢?王教授开了四味药,最重要的是第一味。

他说“一是推行有竞争性的选举,要给人们选择的机会”。在这方面他本来可以恣意发挥,却语焉不详。胡锦涛面临着十八大交班的问题。现在已经没有可以提名江泽民、胡锦涛那样的强势人物了。这是中共走向党内民主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时不可再。胡锦涛的智囊参谋们,特别是具有像王长江这样身份的高参,对外起码可以说几句暗示的话呀!十八大谁接胡锦涛的班?是等额选举还是差额选举?候选人怎样提名?他们怎样“竞争”?怎样给每个党员、每个中央委员“选择的机会”?这么急迫的事情王教授怎么竟然不吐一词建言献策呢?所谓“稳定”,究其实,最高领导人的轮换制度化、公开化、透明化、民主化、程序化、法制化,比什么都重要。美国、英国、德国、日本都没有“稳定”问题,唯独中国时时都要“稳定压倒一切”,这是因为最高领导人的轮换没有章法可依。

最近薄熙来在重庆以“唱红打黑”为招徕,大树特树自己的形象,“在毛派的网站上,不乏‘民族英雄’、‘人民政治家’、‘人民敬爱的薄书记’、‘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这样肉麻的赞颂,甚至高呼‘薄熙来书记万岁’。”(金钟《左派拥戴薄熙来任毛共总书记》)据说,左派要推举薄熙来做总书记,挑战党中央,问鼎中南海。毛泽东说“党外有党,党内有派”。薄熙来或许就是一派之首。如果这是分裂的话,那也是一场有意义的分裂,或许真是中共走向党内民主的第一步呢。

可惜王教授只能在文章标题上,鼓足熊胆振臂高呼“中国到了非大力推进民主不可的地步”,但是只会说空话大话,危言耸听,含糊其辞,而已而已,但是我们却看到了一个有趣的现实:中共走到了独裁无胆,民主无量的十字路口。

我写过一篇《挂羊头卖狗肉的“政党主导型的民主”——评王长江〈我们是政党主导型的民主〉》。我说:“何谓‘共产党主导型民主呢’?究其实,还是‘一党专权’。看来,这是旧瓶装新酒,也可以说是新瓶装旧酒,反正是改了包装,换了品牌,勾兑了若干新成分,闪亮走进超市,而已,而已。”王教授实在只是一个蹩脚的党建专家。

在“中国选举与治理”网上读到顾旺炎先生的文章《贫困的理论,蹩脚的卫道士》,颇有切中肯綮之言。他说:“改革开放以来,包括理论家在内的所有人都富裕起来了,但理论却越来越贫困了。……咱的理论家们,有独立的见解,自成一派的学说么?卫道而乏学力和学理,眼高手低,志大才疏,实在蹩脚。”卫道士们现在确实是丧失了话语权。

自由的问题,民主的问题,人权的问题,宪政的问题,等等等等,都是《零八宪章》提出的诉求,议论这些问题,俞可平可以,王长江可以,刘晓波却不可以,再加上签名就成了“煽动颠覆政权罪”。

再有几天,刘晓波就蹲班房周年了。怎么办呢?

第一是判刑。罪名是什么?罪证是什么?谁能拍板决定此事?

第二是释放。是有罪释放,还是无罪释放?能学学希特勒审判国会纵火案,让季米特洛夫自我辩护,最后爽然宣布当庭无罪释放吗?

(2009-11-21于山东大学附中)

【观察】
【独立中文笔会】2009.11.29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