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纪念文强110周年餐叙时与黄大地同席,可惜他来得迟,我有急事要早走,没有顾上细聊。他曾接受过我的采访,回忆到他父亲黄药眠教授生前指导博士生的一段往事,我觉得很有意思。他说:

改革开放后,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虽然都是由家父来带,但怎样物色人选,怎样考核等具体过程都是交由他的学生童庆炳去操作,这是因为家父有带博士生的资格名头,他的学生童庆炳当时还没有,而另一方面家父身体不好,已经没有精力去做这些事务性的事情了。所以每年一届的研究生招上来后,就集中找一天带到家里来见个面,家父也就跟各位随便聊聊,问问个人的情况,打算,如此而已。晓波头一次来我家的时候,也是混在大拨之中,并没有引起家父的注意。后来晓波与李泽厚对话,反传统文化,成了一匹黑马,火起来了,但官方也坐不住了,教育部何东昌首先发难,说,这样的人怎么还能让他读博士,要取消他的博士资格,晓波的直接导师童庆炳有点抗不住了,来问我爸。我爸说:那哪行啊?年轻人思想上再有什么问题,也是教育性质的。取消学籍,这不又变成搞运动整人了吗。所以童庆炳对上边说,黄先生不同意,还得让晓波读下去。教育部方面挺生气,但没办法,因为有家父保他。于是到1986年夏,当时的中宣部长朱厚泽说:关于晓波的问题,还是让他的导师黄药眠去教育好了。这个话传出来,《文汇报》记者闻风找到我家,问家父:你对你的学生晓波的这些言论怎么看?当时我爸病得很厉害,没看过他的东西。我在旁边说,还是我先去晓波那里,把他的那些东西拿来给家父先看看。你十天后再来采访吧。过了十天,家父看了晓波的文章后,记者也来了。于是也就有了后来《文汇报》发表的采访讲话。家父高度肯定了晓波反传统向前看的观点,称:改革开放需要有新思想,新观点,如果我们总是固守着老传统,那么改革开放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并最终陷入孔子的藩篱之中;但他也批评了晓波一些过于偏激的地方,认为他否定理性,是失之偏颇了。总的说来,家父是支持他的敢于向前看向前闯的态度的,而评价也是比较客观公允的。

家父在《文汇报》上的讲话发表出来后,晓波来过几次,意思是表示感谢,闲谈中也就说到李泽厚。晓波说,李泽厚说,黄药眠老了,现在弄出一个晓波来和我作对。家父则说,李泽厚并不真正了解文艺的特点规律……。

当时钟敬文也曾经说过,晓波的反传统与黄药眠的马列文论有什么联系啊?表示很不理解,但他不了解,作为“五四”文化人的家父,在本质上正与晓波正有许多相通之处呢。

黄药眠教授于1987年9月3日病逝,今年是他逝世30周年。童庆业炳教授于2015年6月14日病逝,已经过了两周年。晓波也身患重病。但这一段不寻常的教学生涯,还是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小众群言】2017.07.01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