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的七月十三日,阴云压境,黑夜无声,一个用文字点燃良知的灵魂,在没有自由的祖国、没有选择的病榻上,孤独地走向永恒。刘晓波,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一个甘愿用生命承担“我没有敌人”信仰的人,就这样在铁窗外仍封锁消息的祖国,离开了我们,留下未竟的诗篇、血写的遗嘱,还有沉默如山的人民。

八年过去了。中国依然没有真正的言论自由,《零八宪章》的签署人依然有人流亡、有人入狱;但每一个七月的这一天,世界的某个角落,总有人为你点亮烛光,总有人在心中低声念出你的名字:刘晓波。你是那个时代最坚定的知识分子。不同于那些沉默的教授、俯身权贵的学者,你站在风暴中心,用自己的真实去承担时代的虚伪。你说:“自由表达是人的天赋权利,不应被国家剥夺。”你知道这句话的代价——它曾带走你的讲台,你的婚姻自由,甚至你的生命。但你还是写下它。像一位真正的自由人一样,在囚室中捧书读诗,写下不朽的审判书;在铁窗之外,为这个麻木的国度守住一点点文明火种。你一生三次坐牢,从八九到零八,坐满整整一个时代。可你从不诅咒压迫者,从不主张以暴制暴。你说:“仇恨腐蚀理性,敌意扼杀希望。”你比任何人都明白专制的残酷,却仍选择温和与和平。这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超越。你的原谅不是出于无力,而是出于一种高贵的道德力量——你希望未来的中国,是一个连你的敌人也能享有正义的国家。

你死时,不能选地方;你死后,骨灰也被秘密撒入大海,家属不能安葬,也不能守墓。中共惧怕你的墓碑,因为他们知道,那将成为一个民族的良心坐标。他们甚至禁止人们提你的名字,但他们忘了:伟大的思想不靠塑像长存,真理的重量不靠媒体裁定。今天,我们纪念你,并不是因为你“胜利”了,而是因为你选择了在一个不允许做人的时代,仍然做一个人。你说:“我没有敌人。”但这个政权却视你为敌。你说:“自由是爱的前提。”但他们宁可让你死去,也不让你活着去爱。

八年过去,香港的街头不再有烛光,六四的母亲们愈发年迈,年轻一代已被教材格式化为顺民。可我们仍记得你在天安门广场跪下求军队开枪时的泪水,记得你在法庭上朗诵“我以最大善意对待政权”的从容,记得你在狱中写下“我愿意用十年追求一个自由的中国”的信念。也许你在天国看到,仍有千万人沉默,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因你而苏醒;仍有警察在深夜敲门,但也有年轻人,用真名发出声音;仍有恐惧,但不再是全然的恐惧。你说:“中国的希望,在民间,在民众自下而上的觉醒。”你是那第一个觉醒的人,你走了,但觉醒不会终止。

你那句“我没有敌人”,正在被后来者重新书写为:“我们将以爱与非暴力,改变这个专制的时代。”愿你在天国继续写诗,不再被审查、不再被禁锢、不再有敌人。我们在黑暗中纪念你,不是为了沉溺悲情,而是为了等待——等待那一天:你的名字可以被朗读,你的墓碑可以被鲜花围绕,你的国家可以容下你的信仰。刘晓波逝世八周年。我们记得你,并将继续做你未竟之事。

【北京之春】2025.07.14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