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杂志”编者按:守望在北京的杰出政论家刘晓波,十多年如一日地观察分析中国政经与文化演变,落笔入木三分,大气磅礴,概括力无出其右。这篇新作,不容错过。

●在山东曲阜举行祭孔大典

六四后,正统意识形态急遽衰落,邓小平的“不争论”使中共统治陷入意识形态焦虑,从江泽民的“三讲”到“三个代表”,从胡锦涛的“新三民主义”到“和谐社会”,党魁们提出的这些意识形态口号,虽然能够靠权力垄断写进党章和宪法,但在社会中却如同过眼烟云,普通百姓不当回事,就是七千万党员也口是心非。於是,民族主义迅速抬头,变成国人的意识形态护身符,中共也把爱国主义确立为新的意识形态,对外,把大国外交和大国崛起的官方口号与反美反日反台独捆绑在一起,把满世界建“孔子学院”作为输出软实力的重头戏;对内,官权引导着纵容着整个社会向皇权时代回归,伟大的皇帝与伟大的盛世变成大众文化的主旋律,就连对岸的李敖来大陆,也加入鼓吹“汉唐未有之盛世”的行列。

重温帝国梦,凸显大国崛起

随着官方演奏的“盛世”主旋律的风靡,知识界再次扮演了吹鼓手的角色,在御用精英的笔下,一面是赶超英美的预言,一面是文化复兴的号召。大动乱之后的发展经济是休息养生,对未来的小康承诺是温饱知足,和谐社会是传统太平盛世的翻版,八荣八耻的德治迎合儒家传统。君不见,配合着官方民族主义煽情,成群的社会名流振臂高呼复兴中国传统文化。

二○○五年春节晚会的开埸歌舞名曰:〈盛世大联欢〉,收场节目名曰:〈盛世钟声〉,首尾呼应地突出当下中国已步入“太平盛世”的主题。此一主题,早在以古颂今的古装戏热中得到煽情的表达:“统一秀”、“天下秀”、“明君秀”、“青天秀”……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康熙、乾隆等帝王成为影视界抢拍的对象,由此生发的对历史的再现和诠释,完全基於成王败寇而毫无是非善恶的极端功利主义的价值观,用重温“帝王梦”和“帝国梦”来凸现当下“大国梦”。

一群新儒家,大倡儒学治国

许嘉璐、王蒙、杨振宁、季羡林、任继愈等名流领衔发表《甲申文化宣言》,号召重评和重建文化传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以蒋庆为代表的一群中年“新儒家”提倡所谓“王道政治”,主张“儒教”治国,呼籲政府用行政手段推广“少儿读经运动”,把儒教作为官方钦定的意识形态(王官学),重建新的科举制度与经典教育制度,将《四书》、《五经》教育作为基础课。与此同时,民间要建立“中国儒教协会”,将为儒教古籍等有形财产,以及包括孔子像等在内的无形财产申请专利保护。凡以各种方式出版的营利性的儒教古籍,使用具有儒教内容与人物形象的商标、广告、公司企业名称、经贸商旅活动,以及以儒教内容为题材的营利性的文艺作品与影视作品,均需向“中国儒教协会”交税。如果这样的设想变成现实,那么“中国儒教协会”也就变成了“第二政府”。

十博士生公开号召抵制“耶诞节”,让中国人找回一以贯之的辟邪教的传统:先秦的孔孟主张“攻乎异端”和“放淫辞邪说”,唐代的韩愈等人极力“辟佛”,宋明儒学将中国文化复归正统和正位。所以,今日国人“能言拒耶教者,圣人之徒也。”不仅要“拒斥耶教”和“天主教”,也要拒斥活跃於东三省的“东正教”。

前党魁江泽民在亚太地区峰会上穿了“唐装”,一时间“唐装”风靡全中国;数十位教授、博士、硕士发出倡议书,呼籲政府把“汉服”定位北京奥运开幕式上的礼服。

于丹热到祭孔国内烧到海外

国学热持续升温,开办国学院、国学班和国学大师讲坛,开通国学短信,百名学者开通“国学博客圈”,央视的“百家讲台”提供了大众传媒平台,邀请众多文化人开讲中国古代经典和朝代历史,让传统文化由象牙塔走进千家万户,不断地制造出文化热点。最近,“于丹热”风靡全国,为虚幻“盛世”注入通俗化的精神麻醉剂——无论遭遇到什么,都不要向外抱怨,而要专注内心,就能随遇而安。

士大夫狂妄传统高调回归,许多中国文化人的个人博客首页都有宋儒张载的那段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甚至有人狂妄得目无地球,写出《儒家文明整合全球》的专着。

国人开始玩起祭祖宗运动,从“祭黄帝”到“祭孔”,从国内祭孔发展为全球华人联合祭孔,排场华丽和造势夸张。〈二○○五中国曲阜孔子国际文化节祭孔大典祭文〉,也是民族主义和盛世的双重奏:“小康初成,大同在梦。欣逢盛世,强国威风”。

然而,这种小康,不过是温饱的“猪圈”;这种盛世,不过是繁荣“娼”盛的粉饰太平;这种威风,不过是官权对民众的榨取盘剥和大款的富贵攀比而已。草根维权人士遭到官权的逮捕和黑社会的围殴,更凸现了“盛世”掩饰下的政府黑社会化的末世。

●青年女学者于丹在中央电视台讲论语,风靡全国,然后又出书《论语心得》热卖。

商业营造,盛世美感暴君美学

事实上,在今天的中国城市里,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越来越远离传统,特别是高喊“民族复兴”的中共权贵和知识精英,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赚钱方式和消费方式,他们的家居用品和学术工具,早已“西化”到大多数生活细节,甚至细节化到内衣内裤。

在商业娱乐越来越成为官方主旋律的包装的小品化时代,知识精英还营造出一种盛世美感和暴君美学,两者共同使用着以古颂今的献媚技巧,臆造古代中国的盛世狂欢,重温狂欢中的大一统梦想,煽起梦想中的英雄主义和救世主义。这种伪崇高的英雄主义美学,在名导演张艺谋的《英雄》再上层楼。它既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也是伪崇高的英雄主义的美学表达,粗糙而牵强的人物关系和情结设置,与最精美的风景明信片的拼凑在一起,对暴力征服的崇拜披上伪善道义的盛装,如同胡温的恐怖政治披上“亲民”的盛装一样。

它依靠一种自我改编的历史和一种自我标榜的正义,用天下主义的“真理”来为嗜血的皇权文明辩护。是的,具有英雄情结和霸权野心的暴君最不在乎牺牲,因为他握有一言九鼎的绝对权力,又有太多的百姓可供他任意驱使,来作为他实现帝国梦的工具。所以,张艺谋取得了官方首席导演的地位,大一统和盛世包装的暴力美学取得了准官方的美学地位。央视名嘴朱军也跟着向皇家看齐,他在接受採访时曾大言不惭地谈及自己的主持风格:“央视作为国家电视台,就要有皇家的气派和风范!”

精英戏子化,精神假象必成泡沫

在独裁制度仍然主宰国运的当下中国,综观“传统文化复兴”所制造的文化产品,如同一百多年前康有为“尊孔”和袁世凯的“祭孔”一样,变成腐朽帝制价值复辟的意识形态前奏;也如同六四后普遍走向娱乐化的文化产品一样,堕落为辩护意识与休闲消费,全民的调笑和尊孔有助知足常乐心态的普遍化。当学者和作家变成了小康时代舞台上的明星戏子,学术和艺术自然蜕变为装点讴歌盛世晚会上的小品。今日中国所谓的精英平民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知识份子的戏子化和人文精神的小品化;所谓知识份子的边缘化,不过是知识人放弃知识而进入文化市场而已;知识明星成为小康时代最醒目的文化标志。

后现代的技巧包装着前现代的腐屍,御用文人的生花妙笔如同闪亮而柔软的丝绸,编织出大红顶戴和明黄龙袍的鲜艳,审美的视觉效果是何等醒目!利用现代媒体传播前现代价值和献媚於当权者,巨大投资、百般雕琢和铺天广告所堆砌的古今王朝,它们的精致也把审美上的粗俗和陈腐推向新高。暴露的恰恰是知识精英已经丧失“精神创造”和“文化重建”的能力,中国制度也丧失了鼓励诚信的内在动力和培植高品味文化的底蕴。现在,对传统文化的高调回归,非但无助於国人精神危机的缓解和文化创造力的恢复,反而只能加深这一危机和文化创造上的无能。

反讽的是,精英们对“国学”和“儒家传统”的所有言说,不过是与胡温的“亲民秀”相配合的“人文秀”;知识人和媒体共同制造的一个个传统文化热点,运用的恰恰是来自西方的市场营销术,制造者和营销者的最大收穫是赢得了市场,是靠制造精神假象来掩盖无灵魂的生存。

在一个制度性造假的中国,假烟假酒假药假食品假处女与假文凭假学术假孔子假传统正好般配:“新政”是泡沫,“和谐”是泡沫,“盛世”是泡沫,“尊孔”也必然是泡沫。

二○○七年五月十八日于北京家中

【开放】2007年6月号

刘晓波:在祭孔闹剧的背后

刘晓波:虚幻盛世下的“祭孔”闹剧

港刊批评中国知识精英犬儒化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