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民运的参与者及被当局称为“长胡子的黑手”中,“天安门绝食四君子”之一、原北京师范大学讲师刘晓波,是六四事件后少数几个自我忏悔的“黑手”之一。

在六四16周年前夕,由“天安门母亲”丁子霖撰写的《寻访六四受难者:1989─2005 》一书,由香港《开放》出版社出版,刘晓波、林培瑞和苏晓康为此书作序。

为亡灵们做过什么?

刘晓波表示,在六四16周年来临前夕,他“以忏悔和赎罪的心情面对心灵和天安门母亲”。另外,他在题为“倾听天安门母亲的声音”的万言序文中,向六四难属表示深深的歉意和忏悔。他说在八○年代自封为“精英的文化人”,并成为“八九风云人物”,这些年来,他“时时被负罪感困扰”,一直问自己为六四亡灵们做过什么?

他说:“在秦城监狱,我写了悔罪书,在出卖了个人尊严的同时,也出卖了六四亡灵的血。出狱后,我还有个不大不小的臭名,得到过多方的关怀。而那些普通的死难者呢?那些已经失去生活能力的伤残者?那些至今仍在牢狱之中的无名者呢?他们得到过什么?”

六四后因写作长诗《屠杀》和《安魂》而入狱四年的四川诗人廖亦武,在诗的结尾自问自答道:“谁是幸存者?幸存者都是狗崽子!”

而刘晓波认为,面对六四受难者遗属这些年来的不幸遭遇,“我这个幸存者连他妈的狗崽子都不如!”尽管他是最后一批撤出天安门广场的人之一,他仍忏悔没有在大屠杀后的血腥恐怖中挺身而出,以行动表示自己的人性。“离开广场后,我没有回到母校北师大去看看那些从广场撤出的学生,更没有走上街头去救助那些死伤者,而是由天安门广场逃向了相对安全的外交公寓。无怪乎那些亲历了六四血腥的普通人会问:当屠杀的大恐怖正在笼罩北京城时,你们这些‘黑手’在哪?”

珍惜生命换来的资源

他指出,六四过去16年,那些在西方国家拿到“六四血卡”的人(因六四而获得西方国家居留权),应该为六四亡灵及其难属们做点什么,面对一无所有的受难者家属,这些因六四受惠的人,应该自责和内疚,应该坚守做人的底线,珍惜无数人用生命换来的道义资源。

刘晓波1999 年出狱后,一直与“天安门母亲”的代表人物丁子霖等人保持密切联系。他感谢难属们,为中国留下了大屠杀中的普通人的形象。“在我们心中,她们不仅是死难者的母亲,她们也是天安门前整整一代人的母亲,是在六四之后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母亲”。

刘晓波强调,六四难属群体,为六四付出了惨重代价,16 年来泪水从未乾过。在极为艰难和充满人身风险的情况下,她们为六四受难者家属争取国内外的人道捐款,收集六四死难者的证据证词,始终如一坚持见证历史和寻求正义的诉求。刘晓波通过这些年与丁子霖、蒋培坤夫妇和张先玲、苏冰娴、周淑庄及徐钰等六四难属的接触,发自内心深处敬重他们的人格。

难属以爱心融化恩怨

在刘晓波眼中看来,这个主要由母亲们组成的难属群体,“堪称最具凝聚力和感召力的道义象征”。她们以爱心融化恩怨,以理性约束愤怒,以勇气呼唤良知。她们从未采取过激进的行动,从未提出过激的要求,也从未使用过咬牙切齿的言词。相反,她们所做的一切和要求,皆合法合理合情。

除了刘晓波为六四难属忏悔外,一些当年参与过八九运动的大学生,现在也开始注意那些被遗忘的、不幸卷入六四灾难的普通民众,以忏悔的心情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和关注。如曾卷入八九运动的北京政法大学学生浦志强,现在已经是大陆知名维权律师之一,去年他为纪念六四15 周年,写了《不该被忘却的“暴徒”群体》一文。

浦志强说:“在这个痛苦记忆不断唤醒遗忘的煎熬中,还有一个不该被忘却的群体,一个被‘合法’地处决、监禁、流放以及领受了酷刑的‘暴徒’群体。我们甚至没有想过,你们都是些什么人?你们的家人怎么样了?你们出狱后都在干什么?”

浦志强回忆,在学生们游行的时候,是这些后来被当局指为“暴徒”的人,用自行车挡住军警,给学生们闪出一条路;在学生们疲惫的时候,是他们用三轮车拉着走不动路的同学走下去;在学生们饿了的时候,是他们端来汽水、可乐、小米粥和大饼,嘴里还喊着“大学生万岁”;在学生们绝食静坐的时候,是他们支好帐篷为学生们遮阳挡雨,听学生们演讲给学生们捧场;在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是他们挡住军车前进的脚步,苦口婆心地劝阻不明真相的士兵;当冲突开始后,是他们在大街小巷用棍棒、石块等面对坦克冲锋枪倾泻的弹雨。

浦志强沉痛地说:“你们只是没想到人民军队真的会把枪口对准人民,你们想到的可能只是广场上还有我们。当时你们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兄弟姐妹,但15年来,我们竟然把你们忘了,我们竟然可耻的忘却了你们!”

这些支持学生的普通市民,没有在街上成为遇难者,却在事后死在刑场上或者被判重刑。“你们所有的罪过,可能不过是情急之下扔了几块石头、烧了个把军车、抢到过若干武器,甚至是像被判刑十年的萧斌那样,不过传了几句话而已!我们都清楚,在那样一场骚乱中,你们的行为可能仅仅是一个正常人的条件反射,根本不应算是犯罪。……但你们却落得了如此下场!”

风云人物还剩下什么

浦志强在文章的结尾,对所有当年的“风云人物”进行良心拷问:“与哲人相比,你们不习惯记忆;与文人相比,你们不擅长表达。你们的家人15年来所能做的,只能是把屈辱和悲痛埋在心底,甚至强迫自己也遗忘你们。但有谁敢说,你们就不是父母养的,你们就没有鸣冤叫屈的权利!”

刘晓波惭愧地说,在浦志强律师的忏悔和拷问面前,“我也是在吃人血馒头”、“我究竟为亡灵和其他无辜受难者做过些什么,可以让自己想起来问心无愧”?

刘晓波批评中国的精英,大多失去了记忆和时间,在精神上活得麻木不仁,“这样的生存质量,与那些平凡的牺牲者、与浦志强提到的那些‘暴徒’所付出的鲜血相比,连沙漠都不如,沙漠还有广漠和荒凉,八九年的风云人物们还剩下什么”?

(曾慧燕)

【世界周刊】2005.06.05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