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奖颁奖前,诺贝尔委员会已经坦诚,诺奖不是“中立”的,她所持有的倾向性,就是普世价值。之所以把和平奖颁给刘晓波,就是自由、人权、平等和民主等普世价值观最具体体现,因为刘晓波就是当代中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进步人物,正如自六十年代开始,因为人权努力而得奖的美国的马丁•路德•金、俄罗斯的萨哈洛夫、南非的图图大主教、波兰的瓦文萨、流亡印度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缅甸的昂山素姬、东帝汶的贝罗大主教和拉莫斯•霍塔,等等。

●国际媒体、政要和学者分析和评论和平奖的意义

▲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7日发表署名沈平的分析文章:北京的诺贝尔和平奖宣传战

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礼进入最后倒数,国际媒体密切注视颁奖日的最后安排,而中国政府也加紧宣传反击战。

中国驻挪威大使唐国强12月6日在其使馆网页以中文和英语撰文表示,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先生”是错误的。

唐国强指出:“中国共产党和政府有能力接受批评和进行自我批评、不断完善自己……关于人权和法治方面的许多问题,在中国的改革进程中都早已得到妥善解决。”

在谈到关押刘晓波是否打压言论自由,唐国强强调:“中国主张言论自由,但是有法律限度,利用言论自由去危害国家安全就是违反法律,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反击诺贝尔

事实上,自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在10月8日宣布把今年的和平奖颁给刘晓波之后,中国政府便全力做出反击。

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官方媒体除了连番报道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以及在中国的专家学者反对诺贝尔委员会有关决定之外,也突出了一些挪威人反对和平奖的声音。

新华社10月12日发表了对挪威科技大学教授科尔斯塔的采访。他严厉批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今年的和平奖授予刘晓波,认为“这是大错特错”。

新华社引述科尔斯塔称,“诺委会这么做居心不良”,其目的是想在中国推行西方价值观和政治制度。

10月16日,新华社从奥斯陆发回的报道说,挪威斯考根公司总裁斯考根在挪威有影响力的《晚邮报》发表文章指出,“从经济发展和中国成为全球伙伴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才应该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民众不关心?

中国驻挪威大使馆网页的头条新闻都是关于反对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中国大使馆网页界图)

在突出强调“挪威人也反对和平奖”的同时,中国官方媒也引用民意调查,证明“中国民众反对和平奖人选”。

《人民日报》所属的《环球时报》舆情调查中心10月15日至17日通过电话调查方式,就中国民众对诺贝尔和平奖事件的态度展开调查。

结果发现,七成多的受访者并不知道今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是谁。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知道刘晓波获奖的受访者只有22.9%。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副所长倪峰指出,“这说明普通中国民众并不关注诺贝尔和平奖,它是一个小众的问题。”

不过《环球时报》的有关报道并没解释,在中国媒体封锁刘晓波获奖消息的情况下,为何还有超过两成受访者知道有关新闻。

孔子和平奖

就在中国媒体一面倒批评诺委会颁奖给刘晓波有“政治动机”、目的是为了打击中国之际,设立中国自己的诺贝尔奖的呼声也开始发酵。

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刘志勤11月15日在《环球时报》发表评论文章,建议中国的民间机构考虑设立“孔子和平奖”,

刘志勤认为,中国应该利用这次机会“抢夺话语权”,“向全世界宣示中国的和平观、人权观”。

不过《环球时报》11月26日报道说,自从上述文章刊登后,刘志勤本人以及其任职的银行都受到来自瑞士媒体的压力,指责刘志勤“为中国政府代言”。

虽然中国政府在过去两个月来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不过在西方媒体上,批评中国继续关押刘晓波,不让他出席颁奖礼的观点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

北京也许会因此进一步意识到抢夺国际媒体话语权的重要性,但最终能否达到预期的目标,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之音(VOA)12月7日报道:奥斯陆人眼中的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

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还有3天就要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奖,当地人对这个年度大事格外重视。今年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和奥斯陆大学还有特殊联系,20多年以前他曾经在这个学校做过3个月的访问学者。

每天下午1点半,挪威首都奥斯陆的王宫前都要进行传统的卫兵交接仪式,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挪威的全称为挪威王国,总人口不到500万。它是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经济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居世界第三。

每年12月10日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是奥斯陆的另一项传统。 当地的出租车司机艾哈迈德从伊拉克来。

艾哈迈德:“和平奖很重要,它帮助人们理解民主与自由。”

举办地奥斯陆市政厅这几天已经暂停对公众开放,全力为今年的活动作准备。 艾哈迈德认为2010年的和平奖授予给中国人刘晓波非常有意义。

艾哈迈德:“刘晓波告诉了世界自己的看法,中国应该怎么做,未来必须做什么。”

相比之下,奥斯陆大学的硕士研究生李恩对中国文化很热衷,但对刘晓波了解不多。

李恩:“我不知道,这个人没有让我特别感兴趣。”

奥斯陆大学跟刘晓波还有一段特殊联系,1988年他曾经到这里做过三个月的访问学者,文化研究与东方语文系教授艾皓德当时给他作翻译。

艾皓德:“他是一个比较叛逆的人吧,他当时。”

自那以后,艾皓德一直关注着刘晓波的状况及思想的演变。他认为,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刘晓波扮演的角色很重要。

艾皓德:“他和其他人跟军队谈判,让学生能够提早离开天安门广场。那至少算是能够让学生保住生命吧。”

刘晓波在08宪章的诞生过程中也起到了关键作用,艾皓德注意到随后关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可能性的讨论。

艾皓德:“08宪章还不够。08宪章之后他又进监狱,然后又被判这么严厉的11年的牢,这个增加他得奖的机率很多。”

▲德国之声12月8日援引德国媒体文章:“只有香港代表中国出席奥斯陆庆典”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在即,刘晓波和他在中国的支持者无法前往奥斯陆,香港的反对党领袖将作为中国的唯一政治家出席。随着民主化的逐步扩大,香港将作为民主的橱窗,对大陆起到示范效应。

《世界报》12月7日写道:“……尽管这个以前的殖民地‘回归祖国’13年了,它离西方意义上的真正民主还相距甚远,可是,这里允许批评甚至挑衅政府和有权有势者,北京对此并不采取行动,虽然议会大厦上空飘扬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旗要比香港的旗帜更高更大。”

文章接着写道:“任何人都不会阻止何俊仁(Albert Ho)在星期四晚上前往奥斯陆,星期五在那里将给身陷牢狱的中共政权批评者刘晓波颁发诺贝尔和平奖。中国的中央政府禁止批评者出境,并且要求西方国家的大使馆不要派代表出席,以免干涉‘中国内政’,而香港的反对党民主党的主席将作为唯一的中国政治家在挪威旗帜鲜明地支持持不同政见者。” 何表示:“刘晓波的妻子请求我去,我和许多香港人支持他。”

“多么自由,多么中国”

文章说:“北京的掌权者对这块拥有700万居民的领土控制地相对较松,1984年中英两国为统一商定的准绳‘一国两制‘的原则在起作用。正如毛当初没有让人民解放军越过香港边境,北京如今也在香港保持克制。许多香港人觉得,这对中国的改革进程不会没有影响,因为两边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今年,将近2千万游客从大陆涌进香港。自从2003年允许个人去香港旅游,游客的数字呈爆炸性增长。大学生在面向国际的香港高等院校学习,商人体验自由的气氛,每年6月4日都能看到维多利亚公园纪念天安门大屠杀的游行,报纸上可以读到批评性的报道。”

报道引用香港中文大学政治学教授马岳(Ma Ngok)的话说:“中国人看到这里变得多么自由,同时也看到这里多么的中国。”他认为,香港的发展证明,自由和民主并不像共产党所宣传的那样,是不适合中国的西方思想。文章估计,随着2015年新的高速铁路开通,香港的“示范效应还会加强”。

主要因为台湾

报道认为,北京的宽容“主要是因为台湾”。中共“想向这个岛屿上的宿敌示意,他们无需完全臣服。如果回归大陆,他们可以保留自治和自己的生活方式。”

文章说,“尽管民主党人如何俊仁及60%的香港人都感到香港的民主进程脚步太慢,北京还是逐步在允许这个前殖民地获得更多的民主。2017年香港行政长官由公民直选,批评者认为候选人会由北京挑选。马岳教授说,这虽然还并非民主,但是政府首脑必须要比现在更直接地面对选民证明自己是合法称职的。他担心北京恐怕不会走得更远。2020年,立法会的所有成员将由人民选举决定。而现在立法会的半数是由企业社团和其它利益团体派的代表构成。”

文章最后写道:“尽管北京保持控制,但同时允许香港市民更多参与政治,并且让新闻、集会和结社自由不受侵犯。政治学教授马岳深信,党内温和派可以设想在大陆的其他地方和区域实施类似的模式,以迎合日益自信的公民社会的愿望。‘为什么10年之后广州市长不能像我们的行政长官一样选举产生呢?’”

▲美国之音(VOA)12月8日报道:刘晓波获奖效应犹如当年萨哈罗夫

俄罗斯和乌克兰活动人士批评当局拒绝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的举动可耻,目的是为了取悦中国。

与此同时,前苏联著名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的遗孀说,刘晓波获奖产生的效应同萨哈罗夫当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非常相似。

*不出席颁奖仪式可耻*

俄罗斯著名人权活动人士,莫斯科赫尔辛基俱乐部主席阿列克谢耶娃星期二表示,俄国当局不出席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的举动十分可耻,她对此非常遗憾。阿列克谢耶娃说,中国持不同政见人士刘晓波因为信仰而失去自由,刘晓波获奖当之无愧。

另一家有影响力的俄罗斯人权机构,纪念碑人权组织不久前也同样激烈批评了俄国当局拒绝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的举动。纪念碑人权组织领导人罗金斯基认为,俄国当局把处理好同中国的关系看得比尊重人权这一普世价值观念更重要。

*为刘晓波获奖高兴*

俄罗斯捍卫人权运动领导人,莫斯科赫尔辛基俱乐部成员帕诺马廖夫说,俄罗斯人权人士支持刘晓波获奖,并为此感到高兴。他说,在俄国高级官员中,仅有俄罗斯总统人权事务全权代表鲁金公开表达了对刘晓波获奖的支持。

他说:“我相信,除了鲁金之外,俄国其他官员都没有公开支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的决定。从反对派的角度来看,体制外的一些反对派都支持刘晓波获奖。”

俄罗斯外交部稍早前表示,俄罗斯没有拒绝出席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只是由于俄罗斯驻挪威大使出差,因此无法出席颁奖典礼。

*乌克兰的反应*

在前苏联地区国家中,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也同俄罗斯一样将不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乌克兰通讯社说,不出席颁奖仪式的那些国家中,大多数国家的人权记录十分恶劣,乌克兰不应同这些国家处在同一阵营。

乌克兰媒体批评说,乌克兰希望融入欧洲。但另一方面,乌克兰忽视欧洲民主标准,乌克兰不出席颁奖仪式不会获得欧盟国家的尊重。

*讨好中国*

一名乌克兰政治学者说,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秋季访华,乌克兰试图密切同中国关系,并吸引中国投资,同时利用中国抗衡俄罗斯在乌克兰的影响,这促使乌克兰在诺贝尔和平奖问题上讨好中国。但也反映出亚努科维奇不象他的前任,颜色革命领袖尤先科那样更重视西方价值观念。

乌克兰外交部说,乌克兰驻挪威大使要出席将在基辅召开的驻外大使会议,因此无法出席颁奖仪式。

*萨哈罗夫遗孀评论*

与此同时,前苏联著名持不同政见者萨哈罗夫的遗孀博奈尔星期二表示,刘晓波获奖产生的效应同35年前萨哈罗夫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非常相似。

博奈尔说,萨哈罗夫获奖促使国际社会更加关注当时苏联的持不同政见者,以及苏联国内的人权状况。刘晓波获奖也同样使世界开始关注中国人权问题。但博奈尔认为,这是否能因此改变中国执政当局,目前还不知道。

*推动世界关注中国人权*

俄罗斯人权人士帕诺马廖夫说,他高兴因为刘晓波获奖国际社会开始关注中国人权问题。

帕诺马廖夫说,:“中国的经济势力日益强大,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非常快,但与此同时,中国却保留了极权体制,这种状况对整个国际社会和人类世界都非常可怕。”

帕诺马廖夫说,中国人权问题不是中国的内政,世界应该关注中国内部发生的事情。

▲德国之声12月8日采访报道:“以为用金钱及经济实力便能为所欲为”

在围绕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事件上,德国及海外部分政治家以及人权组织对中国政府的做法进行了批评。

施泰因巴赫:中国是在怎样地蔑视人权

德国基民盟政治家施泰因巴赫(Erika Steinbach)说,中国对刘晓波获奖的反应显示,在那里为言论自由和民主事业奋斗的人们,必须付出怎样的代价。施泰因巴赫是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人权与人道援助事务的发言人。她表示,对其他国家提出抵制授奖仪式的要求,将刘晓波的支持者称为”小丑”以及阻止人们前往奥斯陆,这一切都清楚表明,中国是怎样地蔑视人权。

德柳斯:他们都是在本国以践踏人权而闻名

到目前为止,共有19个国家明确表示将不参加12月10日在奥斯陆举行的和平奖颁奖仪式。这些国家当中有俄罗斯、苏丹、哥伦比亚、伊朗、伊拉克以及阿富汗。此前,中国曾发出过威胁,参加领奖仪式的国家要后果自负。德国“受威胁民族协会”指出,不去参加颁奖典礼的19个国家都是些以在本国内粗暴践踏人权而闻名的国家。

该组织亚洲事务负责人德柳斯(Ulrich Delius)说,“这一圈子里的国家包括国际法院的大部分潜在调查对象”,“他们中间没有缅甸和白俄罗斯的独裁统治者,是因为它们在挪威没有设大使馆,所以也就没有收到邀请。”

潘嘉伟:未来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基础上

位于香港的维权律师关注组执行秘书、大赦国际香港分部总干事潘嘉伟在一次接受福音教新闻社的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以为,用金钱以及经济实力便能够为所欲为。”

潘嘉伟呼吁国际社会,重新考虑针对中国的态度。在刘晓波获诺奖事件上,中国践踏人权的现象应该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他说,”国际社会必须考虑,未来是以金钱为重,还是将其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上。”

潘嘉伟希望,通过授奖唤起更多中国人了解刘晓波,了解他的作品以及他为实现和平和自由做出的努力。他说,这一点做起来很难,因为国内宣传机器将刘晓波说成是“罪犯”,而且管制其它信息渠道。不过,“很多大陆来香港的旅游者同时也对政治话题感兴趣”,在呼吁释放刘晓波的名单上签字的人并不为少数。而且回到大陆后,他们也会传播这类信息。此外,潘嘉伟还说,对互联网的封锁并非没有漏洞。

▲美国之音(VOA)12月9日报道:刘晓波获奖显示中国社会正在变革

正在狱中服刑的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星期五将正式获得本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中国政府正在竭力限制由此带来的影响。分析和人权活动人士认为,虽然这一事件目前还不会对中国政治改革来说产生很大影响,但是在另一方面,刘晓波获奖也显示了中国严密控制之下的社会正在不断发生变革。

中国警告其他国家不要参加星期五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中国说颁奖给刘晓波是亵渎了这一奖项,并指责说这是国际社会干涉中国内政。

*刘晓波事件已经成为一起国际事件*

致力于推动言论自由的作家组织美国国际笔会主席阿皮亚最近在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作证时表示,刘晓波事件已经成为一起国际事件。

他说,“在把刘晓波拘禁一年多以后又判处了11年徒刑,这显然违反了国际公认的基本人权,是中国政府自己使这一案件再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中国的内政。”

中国政府目前限制人们接触到任何有关刘晓波获奖的信息,海外互联网上有关消息全部被封杀。

*刘晓波获奖将激发更多政治改革讨论*

人权组织“人权观察”研究员克莱恩说,大部分中国国内所能接触到的有关刘晓波的消息都是负面的,很少有人了解真相。他在国会及行政当局中国委员会作证时也指出,北京政府的作法将使人们更加关注刘晓波和他所倡导的理念。

他说,“只要中国政府不释放刘晓波,只要还有新闻报道提到被监禁的这位异议人士,那么他获奖给中国政府带来的挑战就会一直持续下去。这对中国政府来说是十分难堪的。”

克莱恩说,这次颁奖,将激发更多的讨论,看将来类似的情况如何处理,对这一点,他感到非常乐观。就在刘晓波得奖的消息宣布后,中国有23名老干部老党员和知识分子,联名上书中央说,诺贝尔奖发给刘晓波,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他们还呼吁中央能停止新闻审查,实行言论自由。

他说,这是我们会看到的一种发展潮流的开端。很显然,中国有两派:那些非要惩罚刘晓波的一派,以及那些开明派当中,将会就这个事情展开一些讨论或辩论

刘晓波被判处11年监禁,中国政府说刘晓波煽动颠覆政府。刘晓波是零八宪章的发起人之一。分析人士说,中国当局控制了互联网,但与此同时,人们也利用互联网这个媒介来组织抗议活动,并将那些腐败行为曝光,让老百姓都知道,同时,互联网还是老百姓申诉冤情的一个渠道。

*中国领导人担心失去对信息的控制*

设立在纽约的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易明(Elizabeth Economy)在国会作证说,互联网是政治组织力量,能启迪民众,比如,同达赖喇嘛在互联网推特上讨论,就是很好的例子。互联网,也曾让厦门的7千多市民,走上街头抗议环境污染项目上马。互联网也能给当局施加压力,网民的怒吼,可以让掌权者纠正错误决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有手机和能上网的中国的网民,都是记者。

俄勒冈州波特兰州立大学的布鲁斯.吉利是政治分析人士。他说,也正是因为中国当局失去了控制政治言论和信息的能力,我们才看到他们正加紧去修补和封堵已经千疮百孔的大坝。但是,我们要注意到,这个大坝的确已经有很多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光靠政府来修补,无论如何是修补不过来的。

布鲁斯.吉利在国会听证会上说,美国在考虑制定对华政策的时候,应该慎重考虑这些政策对中国的改革所能带来的影响。他说,苏联在80年代发生的那些情况,我们也有些误判。今天,中国发生的这些情况,我们也有再度误判的危险。

至于刘晓波今后命运如何,分析人士说,中国领导人在国际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最终将被迫释放刘晓波,让他流亡到海外。

▲德国之声12月9日采访报道:“头号国家敌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

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被授予中国的自由派知识分子刘晓波。目前,刘晓波本人还在狱中。去年,他因“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入狱十一年。刘晓波在中共领导人的眼中被看成为“头号国家敌人”。

为什么这位知识分子在中国如此“危险”?2008年刘晓波与其他一些异见知识分子共同起草了一份称之为《零八宪章》的宣言,此宣言提出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呼吁改善人权状况。香港记者,中国问题专家林和立( Willy Lam)讲到,中国掌权者认为08宪章是对政治体制的一种挑衅。北京把刘晓波视为危害国家安全的不安定因素。因此他受到了严厉的惩罚。
林和立说 :“刘晓波被判处十一年的监禁,应该是中共中央政治局的一致决定。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对北京来讲, 是西方国家的一种谋略。北京认为此举为的是削弱中国国家权力。”

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上任何有关释放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的呼吁都听之不闻。他的妻子刘霞仍被软禁。中方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对此作出强硬回应:“诺贝尔委员会把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完全违背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

中共领导人固执的认为目前中国没有对立面,因为中国的经济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尽管处于全球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的国民经济规模却上升到了世界第二位。据国际货币基金推测,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今年将超过4000美元。多年来,很少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经济会如此迅猛的发展。但是,中国问题专家林和立却认为这种情况并非如此:“稳定发展是重中之中。1989年中共第一代改革派领导人邓小平就已经提出这个战略。如今,20年后的今天,到了第四代领导人仍然遵循其宗旨。只要国家经济在长期稳定发展,国家行政机能正常运作,就没有完全改革的必要。”

一方面北京决不会允许损害国家的长期稳定。另一方面,国家也不允许由于人权问题而受到国际上的指责。中国当权者多年来尝试,在国家上宣传增强中国的软实力,从而影响公众的正面舆论。具有代表性的是去年中国80多个国家新设立了250多个孔子学院。在文化媒体项目,建立新的英文报纸,创办24小时英语电视频道等项目,国家拿出了45亿欧元的特别预算。

只要中国不允许言论自由以及民主人士的声音,如刘晓波仍在狱中,所有中国做的表面文章都无济于事。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家黎安友( Andrew J. Nathan)说:“大多数人会问,为什么中国政府不能接受这个诺贝尔和平奖? 尽管诺贝尔和平奖在世界上受到高度的重视,但是中国对他仍然不承认。中国政府甚至禁止刘晓波的妻子接受国内外媒体的采访。很多人认为,中国的这种做法并不能增强中国的软实力,完全持相反的意见。”

中国政府一如既往的认为应该严惩持不同政见者。国外有关的批评被视为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已经对一些国家发出警告,阻止他们参加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

▲德国之声12月9日采访报道:刘慧卿:为中国公民获奖骄傲

在奥斯陆机场出席诺奖颁奖典礼的香港嘉宾中,有四位因欧洲大雪在瑞士苏黎世滞留,最早将于9日晚间抵达。9日上午,香港立法会议员、民主党副主席刘慧卿(Emily Lau)经阿姆斯特丹转机抵达奥斯陆,在机场接受了德国之声的专访。

德国之声:您本次前来奥斯陆参加诺贝尔奖颁奖活动,有何感想?

非常高兴有中国公民能够拿到诺贝尔和平奖,但是我们很生气,因为刘晓波和他的太太刘霞明天一定不能出席颁奖典礼,我们也知道很多中国大陆的人不能出来,我们这次的一行人来自中国香港,其他人由于搭乘其他航班,因为天气原因耽搁在法兰克福和苏黎世,他们要到晚上才能到来,但我们一定要出来,因为我们作为中国人感到非常骄傲,这次也是代表中国人出来,我们也不同意中央政府对国际社会施压,或是阻止其他国家参加,以及他们阻止中国人离开中国,甚至有些人不是参加诺贝尔奖的他们也阻止他们出境,这是很荒谬的,有些传媒在前天也问我们,是否可以出境,我说如果我们都不能出境,这将是大事情,很多香港人要游行抗议的,这是我们基本的人权自由,所以我们可以来到奥斯陆,我也很高兴,我也希望有机会告诉国际社会,刘晓波先生不应该坐牢的,中国政府应该马上释放他,包括其他 异见人士政治犯等,他们也不应该坐牢。

德国之声:刘晓波获奖对于香港本地的发展会有什么意义?

刘先生拿的这个奖,对香港也好,对国际社会也好,我们有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法争取民主和自由,是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的,所以对所有争取民主自由的人,是一个很大的肯定,很大的鼓励,我相信很多人是非常高兴的,虽然不能有很多香港人前来,但我希望通过媒体将很多活动内容传回香港,在周五晚上,很多香港人会在立法会旁边的渣打花园看直播。

德国之声:就在今天北京传来消息,中国当局又大肆抓捕,包括将一些公共知识分子徐友渔,崔卫平等送到郊外严控起来 ,切断多人与外界的联系。您对此有什么看法?

我非常反对中国当局对此的做法,这是不尊重基本人权的表现,我们再次呼吁释放刘晓波以及给刘霞自由,包括对现在控制的这些人士给以自由。

德国之声:香港的代表因为天气的原因,飞机迟到,下午到中国驻挪威大使馆门前的抗议活动,您是否会如期出席?

现在只有我一个人到达,但是我会出席这次活动。

▲德国之声12月9日专访杨建利:共同见证历史时刻

12月8日晚,德国之声诺奖颁奖典礼报道小组抵达奥斯陆,在第一时间专访了代刘霞召集观礼嘉宾的民主人士杨建利。他向德国之声介绍了本次盛会的一系列议程安排,并剖析了中国人权现状以及刘晓波对于整个中国的价值和意义。

杨建利,一位旅居美国的中国异议人士,在2010年刘晓波获得和平奖中国当局对内大肆打压之时,临危受命,接受刘霞的邀请,成为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嘉宾的召集人。他曾经经历”八九民运”,在他与刘晓波之间,八九民运及相近的民主理念成为他们之间的联结并成为好友。

中国当局拒不释放刘晓波,刘霞也彻底被切断与外界的联系后,杨建利根据刘霞早已准备好的邀请名单,开始担任观礼团的召集工作。他期待籍此激活三十多年以来的中国民运、维权等目前在中国当局强力打压下的低迷状态。

奥斯陆清冽的空气中,德国之声奥斯陆采访报道组与杨建利博士在其所住的酒店中碰面,以下是德国之声与杨建利专访的内容:

中国政府立起“柏林墙”

记者:感谢您接受德国之声的采访,作为观礼团的召集人,请您简单介绍一下目前观礼团的组织情况,最后会有多少人参加?

杨建利:刘霞的海外嘉宾会有50位,基本上都可以出席颁奖典礼,现在大家正陆续赶赴奥斯陆,听说巴黎由于天气的原因,有一部分转机的嘉宾受到阻滞。总体来说,嘉宾组织工作在海外进展很顺利,因为大家作出很多努力争取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但是国内的部分进展的很不顺利,中国政府使用了一切可能的手段,阻止了刘晓波和刘霞,也阻止了他的朋友和支持者,我有这样一个比喻,我认为中国政府在这件事上向世界表明,他们在边界上树起了一个21世纪的柏林墙。柏林墙的含义是什么?一般的墙是阻止外人进入,而柏林墙是阻止“内人外出”的,这样的墙代表国家成为监狱,刘晓波获奖以来,被阻止外出的人远远超出刘霞所提供的观礼嘉宾的范围,已经是超过二三百人,中国政府这样做无非是告诉世界他们树起了一座柏林墙。

中国当局的打压使得我的组织工作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国内没有一个能够出境参加典礼,在刘霞的名单上出来的内地人士只有万延海,也是因为他前早在美国旅居下来后才有可能参加。

中国政府面对诺奖表现出了软弱

记者:最近我们也看到,中国政府除对国内强力打压,同时又能过外交途径向国际上施压,一些国家屈从了中国的压力,表明不参加颁奖仪式,比如最近的塞尔维亚,他们公开承认:他们害怕中国政府的压力,怕会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所以他们不派代表参加,您怎么评价这种现象?

杨建利:最近我们又看到中国政府使用史无前例的强力在国际社会上行动,迫使很多国家不派大使来参加分奖典礼。中国政府这次的行为在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以前诺奖和平奖获得者,其国家虽然不高兴但都是私下与其他国家勾兑,希望一些国家不要支持。这次中国政府非常公开的使用政府强力,但我们会看到这些国家作出这样的决定,很显然是不会给他的国家带来荣耀的,因为他们选择和错误的中国政府站在一起。相信过几年这些国家都会后悔。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所做这些表现了超乎寻常的政府强力,中国政府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府,他可以让一个人消失,象高智晟律师、刘霞等,但这并不表明政府是强大的,表现的也远非表面的强力而是一种虚弱。

通过关押一个人来限制自由也是不可能的,我们希望这次颁奖典礼能促成中国政府思索他们的行为,应该抓住机会开始新纪元,还有不到两天的时间,尽管不太可能我们还是希望中国政府做出善良的回应。

诺奖将三十年民主带入一个新高度

记者:诺奖对海外和国内的民主人士意味着什么?

杨建利: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我为中国公民获得世界上最高的荣誉感到非常骄傲,我骄傲的另外一个原因,还因为我是中国民主运动的一部分,每一位中国公民也应该有这样的骄傲,中国人在过去的多年中经历了很多的苦难,我们想通过奋斗把中国从专制的苦难中摆脱出来,现在我们看到了曙光,所以我们应该感到骄傲也应该感到一种希望。诺奖其实也是国际对中国民主运动的承认,三十多年的民主运动我们做出很多努力也牺牲了很多人,这次获得了很大的助力,同时也感到一种压力,因为晓波还在监狱中,我们感到责任很重大,一方面要营救晓波;另一方面我们能不能把这次诺奖带来的好机会充分发挥出来,把中国民主运动带到一个新的阶段和高度中。我还要说,不要忘记其他的民主人士,如为《零八宪章》作出巨大贡献的张祖桦、”天安门母亲”丁子霖、刚刚出狱的秦永敏和其他很多朋友,他们在第一线,也经受了最大的痛苦,他们的牺牲给未来的人参与民主运动降低了成本和风险,使得现在民主的代价比过去要小了很多。所以我们未来的工作要以他们为主,支持他们。

年轻人是中国民主未来的希望

记者:这次观礼团名单上,有老一代民运人士,也有你们这一代中年人,还有不多的年轻人,我们也观察到在目前的中国,年轻一代有积极的行动力,这次颁奖活动会不会创造老中青精神的承继,对于中国的未来,您怎样看待年轻的行动者们的作用?

杨建利:我非常同意晓波的一个观点:未来自由的中国在民间,我们也看到,最近几年,中国的民间力量在稳步的发展,比如,出现结党,社团对公共事务的推动等,这已经成为一个持续的有生命力的力量,这个力量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就是年轻人,我一直相信中国这一代年轻人一定会比我们这一代做得好。我也接触了一些年轻人,有独立见解和主张,不一定是非常支持我们这一代的民运理念,也不会盲从于中国政府,他们分议题表达想法,他们了解自由的含义。他们会追求更大的自由。一旦空间打开,中国年轻人将作出让世界震惊的事情。中国年轻一代力量的这种增长,再加上中共党内矛盾的公开化,这时候就会为年轻人提供一个政治舞台,他们是未来民主的希望之所在。

▲德国之声12月9日援引德媒评论:“自由不仅是漂亮的词藻”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前一天,一些报章就刘晓波获奖议题发表评论及专访。我们从中选择了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日报》发表题为“自由不仅是漂亮的词藻”评论(节选):

“像古巴或者俄罗斯这样的国家不参加颁奖仪式,倒是一种肯定,况且人们可以在拒绝出席仪式的国家名单上看出,哪些不愿意或不敢惹怒中国。不过,勇敢无畏的人权斗士以及言论自由的捍卫者也不可太过夸张。去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奥巴马总统,而他领导的国家却将人权标准设定在较低的水平。毋庸置疑的是,中国是一个政党专制的国家,美国是宪法保障自由的国度。但维基解密公布秘密文件的事件再清楚不过地显示,一旦涉及到在海外伸张国家利益,美国对人权问题的关注是多么可怜。”

“阿桑奇不是塔利班,美国不可以出动无人驾驶飞机让他变得缄默。于是乎,企业们便行动起来:受到银行操纵的信用卡公司封堵了维基解密的资金支付程序,虽然对其并没有展开司法调查,更没有法庭的判决作为依据。”

“这一国家同企业展开的针对维基揭秘的联合行动,不得不让人对适用于互联网和其他领域的自由概念重新思索:如果真的同强权者较量,都会受到危险,不仅在中国,在西方也一样。而这恰恰是不应发生的现象。一项诺贝尔和平奖不会改变中国政府,但我们能够做到,阻止中国的习惯做法在我们这里扎根落户。”

《日报》采访中国知名艺术家艾未未(节选):

问:诺贝尔和平奖能够促进中国的人权事业吗?

答:奖项只发出了唯一的信号,它显示中国之外还存在哪些价值。对年轻一代而言,了解这些非常重要。它能够增强对普世价值的尊重。然而,中国从未就刘晓波是何许人也进行过讨论,了解情况的人自然很少。这是一种耻辱。这个奖项不会对中国的人权状况以及民主化进程做出任何贡献,因为对人权和民主的推动只能来自每日的实际生活。我指的是自由,关系到人们实际生活的自由,而不是某个宣言。

问:您怎么看刘晓波参与签署的《零八宪章》?

答:类似的宪章出自文化精英,一般而言,他们同老百姓每日为生存进行的斗争是脱节的。这便是《零八宪章》的问题。包括刘晓波在内起草这一宪章的人,主要是一些知识分子,老百姓每天发生的事情,这些人并没有真正地关注,比如不久前上海的火灾、2008年的四川地震,以及矿难等等。民主化解决不了这些问题,它们必须以直接的方式处理。对老百姓而言,重大的政治话题暂居次要,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此没有时间。

问:从外部看去,中国政府变得更为严厉了。这属实吗?

答:政府是更严厉了,但同时我们的自由空间也扩大了:一方面因为互联网,另一方面,人们对基本价值的理解也在增长。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今年很少有恐惧感。前不久我被软禁,可还是有800人应邀参加我在上海举行的“河蟹宴会”。人们并不站在政府一边,他们今天更具独立性,更少恐惧感。

《每日镜报》报摘:中国的朋友们抵制颁奖活动

“上周,北京临时取消了一项两国经济部长会谈的计划。挪威经济部长原计划同中方就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商讨最后的筹备细节。如果该协定成行,挪威便是第一个同中国之间进行自由贸易的欧洲国家。”

“挪威的出口工业对冰期产生的经济后国深怀忧虑。不过,一份挪威电台对国内最大康采恩进行调查的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和平奖的授奖事宜还没有对两国贸易产生具体影响。挪威重要的产业支柱渔业今年向中国出口的三纹鱼比2009年甚至增长了55%。”

▲德国之声12月9日发布分析文章:奥斯陆:空缺的获奖者坐席

没有什么比2009年与2010 年两届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所形成的反差更为强烈。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亲赴奥斯陆领取该奖,轰动一时,而今年,人们只能目睹刘晓波的巨照。

挪威诺贝尔评奖委员会预先已作好了准备。没有人真的认为,狱中的中国异见人士、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会亲自到场,领取该奖。

2009年12月,刘晓波被判处11年监禁,目前他在辽宁省锦州一所监狱服刑。中国政府对他的指控罪名是,其推动中国民主化的努力以及由他参与发起和起草的呼吁中国实施政治改革的《零八宪章》是“犯法行为”。

75年来,奥斯陆市政厅内获奖者的荣誉席将首次空缺,届时也不会出现颁奖和颁发获奖证书的场面。1000名受邀嘉宾无法聆听刘晓波本人的致谢。

刘晓波的妻子刘霞也不准亲赴奥斯陆,替丈夫领奖。在刘晓波荣获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传出后不久,北京有关当局对刘霞采取了措施,目前她被软禁在北京的家中。

挪威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已做好了刘晓波缺席颁奖仪式的准备,安排挪威女演员乌尔曼(Liv Ullman) 朗诵刘晓波的一篇文章,乌尔曼曾在瑞典著名导演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的许多影片中担任角色。领奖台上高挂着一张刘晓波的巨照,让人们意识到他目前正被关押在狱中。

人虽不在 影响力不减

尽管如此,颁奖仪式的象征性力量不应受到任何影响。诺委会规章禁止由第三人代替获奖者领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诺贝尔研究所主任伦德斯塔(Geir Lundestad) 解释了为什么没有安排由另一位中国持不同政见者朗读刘晓波的文章,而是请一位演员朗读的原因。

“因为,如果由另一位异见人士在领奖台上朗读刘晓波的文章,会使人觉得,这位代表获得了一份殊荣。”

75年前,奥斯陆就经历了颁奖仪式上领奖者缺席的一幕。那时,希特勒禁止被关入狱中的德国著名政论家,社会主义者及和平主义者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 出国领奖。奥西茨基荣获1935年度荣获诺贝尔和平奖。但一年以后,该奖正式颁发给了奥西茨基。如果有一天,刘晓波获释出狱,他也能前往奥斯陆,领取该奖,并发表迟到的讲话。对此,诺贝尔研究所的规章中有明文规定。在今年传统的颁奖仪式活动安排上,唯一无法弥补的一点是获奖者本人不可能站在富丽酒店的阳台上向围观者挥手致意。诺贝尔颁奖仪式宴会会场就设在富丽酒店,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酒店的阳台门一律关闭。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9日发表分析文章:奥斯陆颁和平奖典礼上的空椅子意味深长

费加罗报常驻北京记者拉格兰日围绕中国对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刘晓波的怒气至今未消的文章强调指出,在明天的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将有一把象征着诺贝尔奖得主刘晓波缺席的空椅子,刘晓波曾在圣诞节之日因“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十一年徒刑。而一位诺氏和平奖得主被阻挠前往奥斯陆则要追溯到1936 年,从被德国纳粹关押的和平主义者卡尔冯奥谢斯基那里才能找到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被阻拦前往奥斯陆出席颁奖仪式的先例。

奥斯陆的空椅子足够北京领导人义愤填膺

费加罗文章继续写道,这把空椅子已足够令中国领导人义愤填膺,以至于中国外交官甚至有出格的表现,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把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成员说成是“跳梁小丑”。在出席诺氏和平奖颁奖仪式问题上,北京重申大部分国家抵制出席这一仪式,但是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秘书长反驳说只向与奥斯陆有外交关系的65个国家发出了邀请,谢绝出席和平奖颁奖仪式的十九个国家当中包括俄罗斯,伊朗,古巴,委内瑞拉和希望加入欧盟的塞尔维亚等国。将出席奥斯陆颁奖仪式的国家包括欧盟和中国的近邻日本,韩国和印度以及金砖四国之一巴西,美国重量级人物,美国前众议院主席佩罗西代表美国前往奥斯陆。

北京以孔子和平奖对抗诺贝尔和平奖

数周以来,在全世界范围内北京掀起一场广泛的外交游说活动并威胁说,支持刘晓波则被视为公然侮辱中国司法,奥斯陆首先领教了中国的愤怒,北京取消数次中挪双边会晤并冻结两国间的自由贸易协议案。

在中国国内,中国安全机构也明显对反对的声音收紧政策。许多表现出支持刘晓波的零八宪章签署人被软禁并被警方严密看守,可能支持刘晓波的著名人士或普通公民均被禁止走出国门。

费加罗文章还就北京今天举行颁奖仪式的,旨在同诺氏和平奖竞争的“孔子和平奖”写道,台湾前副总统连战成为孔子和平奖得主,以表彰连战为海峡两岸之间的关系所做出的努力,颁发孔子和平奖的协会自称不是官方政府机构,但是与中国文化部的合作紧密。据中国相关的报道,连战在八位候选孔子和平奖的人当中脱颖而出,其他候选人还有比尔盖茨和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等人。

刘晓波的名字在中国从鲜为人知到家喻户晓

费加罗报在辩论与思潮栏目中发表法国作家吉索曼分析文章,吉索曼就刘晓波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的意义指出,直到获得诺氏和平奖,刘晓波的名字在中国广大老百姓当中还鲜为人知,而是企图阻止刘晓波获和平奖的愚蠢做法而使刘晓波的名字在全中国家喻户晓。 刘晓波获奖后通过妻子刘霞之口向中国人和全世界传递的信息非常重要:刘晓波把诺贝尔和平奖献给被遗忘的天安门亡灵。

法国作家吉索曼接着写道,自从1989年以来,中国当局一直否认在天安门广场上造成遇难者,而据国际红十字会的不完全统计至少有六千名死难者,但死者的名字并不为人所知,死难学生的家长还没能为与遇难的子女举行葬礼。刘晓波便属于那些试图列出遇难者名单以悼念和慰籍六四亡灵的人,吉索曼认为,任何经济增长指数都不能抹杀这种非正义,诺贝尔和平奖奖金将献给子女在天安门遇难的“天安门母亲”协会。

另外,占据今天法国各大全国性报纸头版头条位置的主题分散,包括经济,政治,气候问题和巴黎大区大雪给交通等带来的不便等。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9日发表分析文章:诺贝尔和平奖:争议与道义内涵

如果说中国人每一年都热切关注诺贝尔奖评选活动、并年年为与诺奖无缘而感叹的话,中国人从未像2010年这样直接置身于围绕诺贝尔和平奖的争议之中。2010年10月8日,挪威诺贝尔奖委员会将这个奖项颁发给了中国著名异议人士刘晓波。

诺贝尔奖并不是第一次走近中国,1989年,被中国政府视为分裂势力的西藏流亡精神领袖达赖喇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00年,被中国政府视为异己的旅法华裔作家高行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刘晓波是第一位在中国本土获得诺奖的人士。而刘晓波因涉嫌颠覆国家政权罪名在中国监狱服刑的事实重新激发了围绕诺贝尔和平奖的种种争议。在今天的时事观察节目时间里,我们就同大家谈谈相关的话题。

诺贝尔和平奖的起源

享有国际声望的诺贝尔奖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莱德-诺贝尔于1895年创立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是,诺贝尔为什么在物理、化学、医学和文学奖之外,又加上了一个和平奖,又为什么选择由挪威评选并颁发诺贝尔奖,只是后人的种种推测。诺贝尔本人生前在科学研究和文学兴趣外,的确比较关注社会话题和和平努力。一般认为,他与挪威社会活动家和著名作家比昂松,以及奥地利作家和反战人士贝尔塔?冯?苏特纳的交往影响了他设立和平奖的决定。但也有人认为,诺贝尔生前对和平问题的关注可能因为他意识到他在爆炸物领域的发明最终被更多地用于战争而感到内疚。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挪威评奖和颁奖,而不是像其他四个奖项一样在瑞典由皇家科学院主持,并在瑞典颁奖的疑问,也没有人能拿出有根有据的答案。但是,诺贝尔设立这些奖项时,挪威和瑞典还同属于一个王国—瑞挪联盟,挪威在1905年才正式独立。从这个角度看,选择挪威评选并颁发和平奖也就不那么奇怪了。

评委会成员与政治的关系

围绕和平奖的主要争议之一是评选委员会与政治的关系。事实上,在诺奖百余年的历时中,这种关系已经历了多次重大调整,诺委会已逐渐加强了自己的独立性。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由5人组成。他们都由挪威议会任命。成立之初,其成员与挪威政治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第一任诺委会主席任职期间,曾同时先后担任政府外交大臣和首相。但是这种兼职关系中的矛盾在1935年的评选活动中凸现出来。当时,挑战希特勒纳粹政权的德国记者奥西茨基是热门人选,而当时的挪威外相考特是诺委会成员之一。为了避免在宣称中立的挪威与好战的纳粹邻国间引发争执,考特宣布退出评选委员会。自此事件之后,1937年,挪威议会决定今后任何人不得同时在政府和诺委会任职。

近四十年之后,1973年,诺委会将和平奖颁发给美国国务卿基辛格和越南领导人黎南寿,以表彰他们为结束越战谈判中的努力。这项决定在诺委会内引发争议,两名成员宣布退出,而黎南寿本人也拒绝领奖。诺委会再次自我调整。自此以后,任何诺委会成员不得同时是议会成员成为一个不成文的规定。

如今,诺委会虽然始终由挪威议会任命,但已完全独立于政府之外。2010年,挪威政府与中国启动自由贸易谈判前夕,诺委会宣布将和平奖授予被中国政府视作罪犯的刘晓波本身其实就是这种独立性的最好证明。

和平奖评奖标准的变迁

围绕和平奖的另一个重要争议是评选标准。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当颁发给那些“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规军队以及为组织和宣传和平会议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

自1901年评奖开始以来,共有97个个人和23个组织先后获得和平奖。其中有人道援助人士或团体,有反战运动组织,有和平谈判的参与者,也有推动不同族群和解努力的人士,更有为维护人权而努力的活动人士。如果说战争年代的和平努力定义相对容易理解的话,随着国际关系格局的变迁,维护人、维护个体的基本权利逐渐上升为诺贝尔和平奖的评选标准之一。自六十年代开始,因为人权努力而得奖的名单日益加长:美国的马丁•路德•金、俄罗斯的萨哈洛夫、南非的图图大主教、波兰的瓦文萨、流亡印度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缅甸的昂山素姬、东帝汶的贝罗大主教和拉莫斯•霍塔,等等。然而,也正是这些和平奖评选引发更大争议,一方面因为得奖者往往是面对掌握国家机器的政权维护个体基本政治与公民权利的人士,诺委会的选择因此常常招致一些政府的不满;另一方面,不少人认为人权与和平无关,有时候,诺贝尔奖的选择甚至会在短期内引发冲突。但是,曾经在1991年至1999年间担任挪威诺委会主席的弗朗西茨•瑟耶尔斯蒂德在2001年写道,持久地和平必须建立在对个体的人权的尊重之上,在这样的条件下,重要的是诺奖对于勇敢捍卫人权的立场的象征意义。弗朗西茨-瑟耶尔斯蒂德以二十世纪西方世界经历的独裁政权和种族清洗为例指出,1948年的人权宣言加强了国家的人权义务。此后人权义务也成为国际法中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说,挪威诺委会将维护人权列入评选标准只是大势所趋。

诺贝尔奖自1901年开奖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一十个年头。这期间虽然不断有其他各种奖项设立,但尚没有任何奖项的国际威望超越诺贝尔奖。这当然与这段漫长的历史有关,但前挪威诺委会主席弗朗西茨-瑟耶尔斯蒂德认为,更重要的原因是贯穿诺贝尔和平奖多项评奖标准的强有力的道义内涵。

诺贝尔和平奖百余年历史中不乏得奖者无法前来领奖的例子。萨哈洛夫、瓦文萨、昂山素季等人都是由家人代为领奖。然而,刘晓波本人不仅因为仍在狱中服刑而不能亲赴奥斯陆,而且,其妻子刘霞也与外界失去了联系,刘霞希望代表领奖的人士也陆续受到当局阻挠,无法出境。1935年,德国记者奥西茨基因为被希特勒关入纳粹集中营而不能领奖。后来,一名身份不甚明确的律师代表他领奖,并将奖金据为己有。此后,诺委会决定,在得奖者本人不能前来,又没有亲属可以代表领奖时,奖章、证书及奖金均延后再发。

▲德国之声12月9日发表分析文章:刘晓波获奖是中国民主运动的机会

12月10日,周五,将为本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在押中国异见人士和文学教授刘晓波举行颁奖仪式。北京政府对此提出了强烈的抗议,杯葛了在奥斯陆举办的颁奖活动。德国之声记者吴安丽认为,这表明中国官员们对象刘晓波这样的批评者有多么害怕。

诺贝尔和平奖历来属于最有争议的奖项之列。围绕这个奖的争吵和对得奖人的担忧同样属于奥斯陆12月盛典的内容之列。因为,那些在严重的冲突中或者在戏剧性的状况里为和平与理解而斗争的人士,多半面对的敌人比朋友更多。奥斯陆诺贝尔奖委员会10月8日决定把今年的和平奖授予在押的中国文学教授和活动家刘晓波之举,是对当今全球力量推移作出的措辞准确的评价。对这个决定必须作出这样的评价:一个象中国这样崛起的大国必须尊重全世界的人权和公民权益。这是奥斯陆发出的信号。

这是给中国当权者一记响亮的耳光。他们也作出了相应的反应,在中国国内,他们压制了对曾经如此向往、如今又如此仇视的第一个给予(中国籍)中国人的诺贝尔奖的讨论。此外,许多活动家,其中包括刘晓波夫人刘霞,或被警告,或干脆被软禁起来。北京这些粗暴的反应表明,挪威评委真的是触及了北京政府的神经。而忠于北京政府的评论家们可笑地指责奥斯陆这一行为意在挑衅,意在阻止中国的崛起。事实恰恰相反。很长时间以来,包括毛时代老干部在内的许多人都在要求获得更多的思想自由。最近一次是由一封一批有影响的前共产党干部发给党的新领导人的公开信表达的。他们指出,一个迅速转折着的社会需要拥有讨论的自由和批评的空间,以便为未来作出理智的决定。本届诺贝尔和平奖可以视为对这样的声音的鼓励和象征意义上的支持。因为只有中国人自己能够决定,中国应该怎么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授予刘晓波的这个和平奖对混乱纷争的、在很大程度上被边缘化了的中国民主运动来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

奥斯陆可以成为一个新运动的起点。要做到这一步,中国境内外的活动人士必须证明,他们是能够控制自己局部膨胀的个人主义的,是能够把自己的精力用来为事业服务的。北京的当权者将尽一切努力将民主斗士们边缘化,让他们失去关注。过去的几周已经表明,他们有这样做的能力。

但是,中国的公民权益斗士们现在有了一个国际上认可的标志性形象。他们拥有一个理智的宣言,即由刘晓波起草的”零八宪章”。他们有一个遍及全世界的善意的观众群体,他们有互联网。可惜仍然缺乏的是一个把所有志士团结在一起的运动。

▲德国之声12月9日发表分析文章:刘晓波——中国民主运动的荣耀

中国针对刘晓波的宣传攻势,反而引起了令北京高层意想不到的附带效应:刘晓波这位人权人士的知名度与日俱增。直至不久前,13亿中国人中知道这个名字的人并不多。

中国媒体报道称,刘晓波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因为他多年来试图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从”分裂主义分子”达赖喇嘛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一事已能看出诺贝尔委员会的险恶用心。刘晓波不过是西方用来削弱中国,导致中国混乱的政治工具而已。中国媒体还说,将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刘晓波是对他背叛祖国的奖赏。而作为刘晓波背叛的证据,中国媒体往往引用刘晓波曾经说过的一段有关中国需要殖民统治的讲话。

中国知识分子中的“黑马”

这句话的确出自刘晓波之口。1988年他在接受香港《开放》杂志总编金钟采访时说了这番话。当时32岁的大学讲师刘晓波因对社会公开发表批评性意见已经是中国大名鼎鼎的人物,成为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匹“黑马”。当时他第一次访问香港,当时的香港还是英国殖民地。由于对这座城市宽松自由和富裕的生活留下了深刻印象,因此当金钟问他,中国该如何继续发展时,他随口就说出:“香港100年殖民地变成今天这样,中国那么大,当然需要三百年殖民地,才会变成今天香港这样,三百年够不够,我还有怀疑。”

金钟回忆说,这段话当然是一种夸张的说法。这完全是因为刘晓波是西化论者,他推崇西方的民主和自由价值观。刘晓波的这番有关殖民主义的话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热议。爱国者们对此表示强烈愤怒。而政府批评人士则反问说,既然国外不好,为什么党政高官纷纷将自己的子女送到西方国家读书呢?

中国民主运动得到国际承认

中国大多数自由派人士对刘晓波获奖表示欢迎。他们认为这不仅是对刘晓波本人投身民主运动的表彰,也是对中国整个民主运动的赞赏。

在德国生活的华人记者钱跃君认为,没有谁比刘晓波更适合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了。他说,刘晓波是中国民主运动唯一的一位有资格获得这一殊荣的人。他还说,作为《零八宪章》的发起人之一,刘晓波在很短的里就征集了1万多签名。在现今中国四分五裂的民主运动中,没有哪个人还拥有这么大的号召力。《零八宪章》是争取中国实现更多民主和自由的一个宣言,并于2008年年底在联合国人权宪章60周年之际公布。《零八宪章》公布前两天,刘晓波被逮捕。 一年后,北京的一家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罪判处刘晓波11年徒刑。

甘愿妥协

在对中国政府持批评态度的人士中,也有人对诺贝尔委员会表示不满。因为在他们眼中,刘晓波对中国专制政权体系采取了妥协的态度。生活在德国的华人学着仲维光认为,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来说,刘晓波的思维方式很成问题。因为他在大学里学的是马列主义,代表着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因此他没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尽管出现分歧,但是仍有不少中国民运代表受邀前往奥斯陆参加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仪式。而75年以来,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首次设置了空缺的获奖者座席。

▲德国之声12月9日采访报道:奥斯陆访吾尔开希等华人嘉宾

八九学运领袖,目前生活在台湾的吾尔开希12月9日抵达奥斯陆。他也是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召集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的观礼嘉宾之一。

吾尔开希向德国之声记者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说:“很复杂,又很高兴,然后也有伤痛,也有愤怒,也有受鼓舞,也有希望的感觉,这些感觉都有,但基本上来讲是心情愉快的,我想我们过去搞民运这么多年,民运的朋友常常聚会,但我们的聚会不是抗议就是纪念六四,有的时候开开研讨会算是比较轻松,但这次是稍微有一点欢庆的感觉。我的心情也有点欢庆的感觉,就好像走了20多年很辛苦的路,原本以为我们这些民运人士很孤独,结果后来发现有人可以拍拍你的肩膀说‘辛苦了’,就是那种感觉。”

吾尔开希继续介绍他此行的目的说:“我这次来到奥斯陆,是想见证中国现代化历史上最重大也是最令人鼓舞的一天,当然是个里程碑,而且我们也希望它是一个转折点。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因为中国的经济发展使得全世界对中国采取的态度是姑息、是纵容,而我也希望挪威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通过这次颁发和平奖给刘晓波,从此改变整个西方世界对中国的态度。中国政府的态度历来面对压力都会改变,只不过有大有小,有的时候压力刚刚发生的时候,它表现的可能暴跳如雷,狗急跳墙,但是往往,二十多年的经验可以告诉我们,压力从来都是有效的,这次压力是诺贝尔和平奖,当然会有效。只不过它的效果怎样呈现,能不能和其他的力量结合起来变成一个积极正面的、我们所希望看到的压力,这也要看我们自己共同的努力。我想,今天还没有颁奖,明天颁奖。那现在中国政府仍然处于一种几近疯狂、狗急跳墙的状态中,眼前、未来这一段时间能发生怎样的一种变化,并不意味着一种长远的变化 ,我并不觉得希望对我们有多渺茫,希望对我们来说本来都很渺茫,我们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吧。”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4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华人嘉宾参加本次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其中也包括来自澳大利亚悉尼的一位电气工程博士钟锦江,作为诺奖组委会邀请的嘉宾之一,他在接受本台记者采访时表示:“刘晓波这次获奖给中共造成的压力,这个可想而知会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影响。再说,刘晓波是一个坐言起行的人。现在刘晓波获了诺贝尔和平奖,他现在可以跟世界上其他的伟人,你像曼德拉、马丁路德•金、哈维尔这些人并肩齐名,这样一位伟人却在中国的监狱里,这件事情足以说明中国人权现状的恶劣。那么,现在中国到底是放还是不放,我相信给他们带来很大的难题,如果不放,中国政府则面临更大的压力,如果放,刘晓波现在有国际影响力,他又是个做言起行的人,势必给中国专制政府带来很大冲击。”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10日发表述评:挪威诺委会为什么将和平奖授予刘晓波?

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将无法亲自前来奥斯陆领奖,而不仅他的家人,而且,她的妻子希望委托来奥斯陆参加颁奖典礼活动的朋友很多人也都因为受到当局的阻止,而不能离境。与此同时,中国政府近日展开大规模外交攻势,希望阻止其他国家参加每年一度的诺贝尔和平奖典礼活动。然而,中国政府的努力也激励那些支持诺贝尔和平奖所代表的人权普世价值的人士和团体更加努力地制造声势,希望这次不同寻常的典礼活动能够发出强有力的捍卫人权的声音。

周四晚间,挪威右翼保守党在其党部,与前来参加典礼活动的各方嘉宾二百余人举行媒体见面会。挪威保守党领导人以及诸多中国海外民运的知名人士,香港泛民主派纷纷与会。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秘书长,诺贝尔学院院长兰德斯塔德在会上发言,解释了诺委会今年的选择,他说:

“挪威诺贝尔和平奖评委会考虑奖励一名中国异议人士已经多年。但是,诺委会面对很多困难的问题。第一,是否应当向一名中国异议人士颁发和平奖。因为,变化中的中国情况非常复杂, 变化是多方向。诺委会已经向缅甸等国家的活动人士颁发了和平奖。我们应当可以用同样的方式,像对其他国家一样,批评在中国发生的事件。。所以,这个问题我们已经找到了答案:我们必须关注中国问题。”

“诺委会面对的第二个问题,是选择哪一位异议人士。刘晓波是近年来影响逐渐扩大的人权活动人士。在我们看来,他的所说所做已经变得非常有意义。此外,中国政府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诺委会的选择。中国政府在2009年判处刘晓波11年徒刑,刘晓波也因此从一个中国人权活动的代表人物变成了得到普遍认同的争取人权努力的象征。”

“我们知道中国异议人士非常分裂,但我们非常高兴地注意到将和平奖颁发给刘晓波得到了广泛的支持。虽然不是全部,但是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

“诺委会面对的第三个问题,是颁奖给刘晓波是否会给中国异议人士带来更大的麻烦。我们当时知道——大家都知道这个奖短期内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

刘晓波已经入狱,他被判处11年徒刑。我们明确注意到他和他的家人已经决心面对这样的奖项带来的后果。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刘晓波在得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时非常高兴。但他并不是从他妻子,而是从监狱的看守人员那里得知这一消息的。“

“你们能来这里真是太好了。我希望你们能在明天的颁奖典礼上度过一个美好时刻。”

刘晓波在得知获奖消息后,曾希望他的妻子刘霞代表他领奖,并宣读感谢辞。但刘霞已经预感自己可能无法参加颁奖典礼,委托旅美中国学者胡平先生代为致谢。胡平先生在这次媒体见面会上表示,接受这项委托之后,刘霞就与外界失去了联系,胡平表示只能代表刘霞感谢挪威诺委会,感谢那些提名和支持刘晓波的朋友,感谢所有参加颁奖礼的贵宾,认为这些支持不只表达了对刘晓波的关切,也表达了对中国所有良心犯的关切,和对中国人权问题的关切。

胡平在讲话中强调了这次诺贝尔奖的重要意义,指出:“二十年前,很少有人想到中共政权还能维持到今天。十年以前,人们看到中国政权重新得到巩固。但是,很少有人想到他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展的这么迅速。今天的人们已经不得不面对中共的专制强权已经崛起的事实。下一个十年将会发生什么情况?正像挪威诺委会主席雅格兰德所说:今年的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奖一百多年历史中最重要的颁奖之一。这个奖是对正在争取人权的中国人民的巨大鼓舞,也是让国际社会再一次聚焦中国人权。中国是大国,中国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中国的人权问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中国的人权没有改善,世界的和平就没有保障。”

▲德国之声12月10日援引德媒评论:中国需要刘晓波这样的自由思想家

面对巨大的社会矛盾,要在中国建立稳定的富裕社会,就需要刘晓波这样的自由思想家。中国政府对刘晓波和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宣传攻势只会适得其反。

奥地利《标准报》今天(12月10日)发表的评论认为,目前中国政府“开动全部机器”,“针对狱中作家刘晓波以及颁发诺贝尔和平奖所作的宣传,是中国的社会与发展模式的阴暗面,这个模式使落后的农业国在一代人之间变成了经济大国。中国要求其国民精神上的高效率,以尽快消除差距赶上西方。但是,谁要是敢于不合常规地思考或者批判性地思考,政权的愤怒就马上会落到他头上。”

评论写道:“北京这场恼羞成怒的斗争,是针对所有今天在奥斯陆给刘晓荣誉的人。而这场斗争有一点尤其让人惊讶:发起者并非愤世嫉俗的掌权者,而是深信:那位勇敢的持不同政见者真的是危及政权的罪犯。尽管当权者得以阻止超过1/3的国家参加诺贝尔颁奖仪式,但这种野蛮行径却给对手加了分。因为,他们以此证明了,刘晓波针对中国内部压迫的批评是多么正确。”

评论认为,刘晓波之所以被北京视为“危险人物”,是因为他为了言论自由和民主的斗争“也在中国的精英中获得支持”。“30年来,如何对付知识分子,一直是困扰中共改革者的问题”。

文章称,自从1989年6月4日天安门广场的抗议被镇压以来,“这句箴言就起了作用:中共的独裁在哪里开始,思想的自由就在哪里结束。中共在胡锦涛领导下,采取了特别强硬的路线,而这不仅受到知识分子,也受到退休老干部的公开批评。感谢互联网,这种内部的讨论泄漏出来,证明所谓‘支持刘晓波是反对中国利益和价值的西方阴谋’的声称不过是谎言。

“那些公开或隐蔽的批评者也许知道:若想利用其公民的精神力量,以及青少年的学习成绩,建设一个稳定的富裕社会,中国就需要刘晓波那样的自由思想家。谁若不仅仅生产手机,而且还研发下一代的智能手机,就得有提出批评、抨击弊端和政治参与的自由。为了消除社会上的巨大社会矛盾和冲突,中国需要刘晓波这样的调解人。”

评论最后指出:“在奥斯陆受到尊敬的囚徒是一个带来希望的人,不仅对反对派而言,也对所有相信中国伟大未来的人而言。”

孔子和平奖对抗诺贝尔奖

针对中国抢先颁发“孔子和平奖”,德文媒体纷纷回顾当年希特勒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抵制。《新苏黎世报》写道:“对于诺贝尔和平奖的决定,做出反应设立自己的奖,中国并非唯一的国家”。1935年,深陷牢狱的记者卡尔•冯•奥西茨基(Carl von Ossietzky)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希特勒下令禁止德国人领取诺贝尔奖,也不许奥西茨基前往奥斯陆,并在1937年设立了德国国家艺术与科学奖作为纳粹德国的最高和平奖。”

《每日镜报》则认为,“中国当局或许应该更深入地学习孔夫子,这位中国哲学家和老师留下了大量的智慧……。”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10日分析及采访报道:林培瑞:挪威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正在挪威首都举行的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虽然带着得奖者刘晓波及其家属都不能前来领奖的遗憾,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变成了海外民主力量和长期关注中国民主进程人士的一次聚会。1989年学运领袖人物封从德,吾尔开希,张建等人已先期赶到奥斯陆。柴玲和六四期间被坦克碾断双腿致残的方正也于周五抵达。诺贝尔奖颁奖典礼显然重新唤起了二十年前一段惨痛的回忆。但是,这种惨痛之中也掺杂着某种喜悦。
吾尔开希这样描述他的心情:

吾尔开希:“我刚才过来之前在我的推特上说,来奥斯陆,我的心情是高兴,伤恸,愤怒,受鼓舞,也充满希望。这些感觉都有,这些感觉全部在一起。过去二十多年以来,民运的朋友如果有机会聚集在一起,通常是或者开会,或者抗议活动,或者是纪念六四,很少像这一次大家抱着一种很快的庆祝,庆功的心情。虽然这种庆功里,还有很多伤恸的成分,但是,我还是以为我们可以稍微快乐一下,稍微庆祝一下。感觉就像是自己很独立地在很辛苦的路上,孤独地走了很久,以为这世上只剩下自己一个人的时候,突然有人过来拍拍你的肩膀。”

刘晓波获奖使海外民运人士感到振奋,关心中国民主进程的人也从中看到了积极的影响。美国著名汉学家,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研究系教授林培瑞先生来到奥斯陆参加颁奖典礼,他认为2010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林培瑞:我觉得挪威人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因为很多国家看中国,看中国政权,他们把中国和中国政府做一个等同号。共产党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共产党。中国在联合国如何,如何,中国的要求,中国的经济地位高不高……这些说的都是中国,可是,实际的意思是中国政府。但是,发这个奖给刘晓波,(这样一位)民间的人物,那就说明,中国这个概念,跟共产党这个领导团不能划个等同号。中国比共产党大得多。除了共产党以外,还有很好的,很可贵的《零八宪章》这种中国。所以,挪威人能够做到这一点,已经超出了很多国际上,西方的国家能够做到的。我很佩服他们。

法广:这些年西方政府越来越多地调整自己的政策,觉得可以先经济,后人权,挪威诺委会将诺贝尔奖颁发给刘晓波,对于西方政府来说,会不会也是一个新的起点?

林培瑞:对西方政府也许有点影响,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政府的影响。他表面上当然是非常反对,反对得不得了,很强烈的,丑恶的手段都使上去,但是,他内心肯定有一些别的反应,他不能忽略这东西。不能把它扫到门外去,说这是人家的价值观。这些普世的价值观就是普世的。他自己心里也明白。什么言论自由,结社自由,出版自由,法制,宪法,这些东西是全人类的东西,他也知道。他很难一方面说,我反对刘晓波,另一方面是我接受这套东西。他进退两难。心理的作用我想也是相当大的。

▲德国之声12月10日援引德国媒体分析评论:中共错过了一次表现成熟的机会

在奥斯陆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隆重举行颁奖典礼的当日,德国媒体纷纷对这次没有领奖人的庆祝仪式发表评论。

《世界报》

中国共产党在刘晓波事件上错过了一次显示某种成熟的机会-与不同声音打交道就是一种成熟,也错过了能够容纳不同声音的体现灵活的机会。非但如此,他们使用特别残忍的行为,紧紧抱住强大权力制造的假象,他们在西方也留下了制造恐吓的印象。一些人委身求全,另一些人则受到极大的吸引,在这样的混合体中,容易将中国的专制统治看作是“不同文化圈”的真实体现,“西方”的个人权利则是陌生的东西,因而不被臣民接受。刘晓波指出,人权属于普世价值、因而也适用于中国13亿老百姓,他的不屈不挠的声音,震撼了这一建立在文化相对论基础上的错误景象。

《明镜在线》

“警察加强了刘霞居住的小区的监控。他们包围了这幢楼房,所有进入小区的人都要出示证件。刘晓波妻子刘霞早已处于软禁状态,同外界失去了联系。”

“大赦国际报道,中国驻挪威的外交官‘系统性地给当地华人施压’,告诫他们不要参加抗议活动。如果有谁违抗,后果自负。北京的外交官将组织反对诺贝尔和平奖的示威活动。大赦国际说,‘我们感到震惊,中国政府居然将这类压抑的氛围从北京移到了奥斯陆’”。

法新社(德语版)

“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前,欧盟议会绿党议会党团人权问题专家罗赫比勒(Barbara Lochbihler)向欧盟所有成员国发出呼吁,顶住来自中国的压力。她说,中国应该知道,这样做是不可能成功的。她在接受德意志电台采访时说,要求实施符合人权标准政策的中国人,决不能因受到威胁而屈服,欧盟国家则更不能这样做。”

《商报》

“在奥斯陆展开的公关及人权的笨拙权力较量中,最大的牺牲者便是刘晓波。今天,诺奖委员会一定会为他举行庆祝,但他提前释放的可能已消失殆尽,民主试验的余地也随之变小。即便是中国领导层内的开明势力也必然在保守势力面前作出举动,避免留下不够强硬、受到敲诈从而危害中国稳定的印象。”

“如果是聪明的举动,比如之前将该奖授予中国的某位政治家。比如中国总理温家宝在1989年曾作为赵紫阳的助手站在了大学生一边,此后,他为中国数亿人扩大个人自由空间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这次金融经济危机中,他又以勇敢沉着的行动,避免了一场为中国、为世界造成更大危害的灾难。”

《法兰克福汇报》

“德国教授通常的‘合作伙伴’比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是中央政府下属的一个部门;或者马列主义编译局是中共中央委员会下属的一个部门。数百项德国高校以及科研机构展开的’中国项目’都是按照一个模式制定的,正因为如此可以说:独立的德国科学工作者来到党委书记的保护之下。他们对此很清楚,也作出相应回报举动 – 各个级别的中国当权者都很容易受到感情上的刺伤,而一旦到了这样的地步,‘合作’也就完结。因此,德国的中国问题教授们对北京展开的激烈的反诺奖活动,也就是‘西方’不愿中国崛起的活动,宁愿保持沉默。”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10日报道:刘晓波获奖:中国有动静了

12月10日,也是世界人权日的这一天,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正式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隆重举行。面对一把空着的椅子,诺贝尔委员会呼吁中国政府释放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不仅仅是诺奖委员会,其他很多国家的领导人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

诺奖委员会主席雅格兰德(Jagland)在把诺贝尔和平奖奖章放在空椅子上的同时讲话指出,刘晓波仅仅做了一个公民有权利做的事情。

参加颁奖仪式的有美国总统奥巴马。欧盟外交事务负责人阿什顿(Ashton)也都相继呼吁中国当局释放刘晓波。去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美国总统奥巴马还补充说,刘晓波比我更应该获得这一奖项。法国则强调,全世界所有因维护人权而遭关押的人都应得到释放。雅格兰德在发言中还强调说,恩多人不解,中国尽管如此强大,还非要将一位自由发表言论的人关押十一年,中国当局这样做是不是显得太弱了。

然而国际社会的呼吁完全不被中国政府理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昨天指出,中国坚决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人利用诺和奖干涉中国内政,侵犯中国司法主权。这一立场得到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重要国际组织理解与支持。她还表示事实充分说明,挪威诺委会的决定不能代表世界大多数人,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意愿。偏见和谎言站不住脚,冷战思维不得人心。这场政治闹剧丝毫动摇不了中国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一些人的图谋是不会得逞的。

诺贝尔奖已经有109年的历史了,这是第二次发生获奖人或者他的亲属不能来领奖的情况,第一次是纳粹时期,反纳粹的德国人冯奥赛兹奇在获奖后没能来领奖,因为他当时被关押在集中营。

在昨天的仪式上,美国众院前主席佩罗西和一对挪威皇室夫妇以及著名挪威演员乌尔曼朗诵了刘晓波在被捕前曾发表过的一些非常温和的讲话:我没有敌人也没有仇恨。任何监视我的,抓捕我的,审讯我的人,任何传讯我的检察官,任何法官都不是我的敌人。

在中国政府的强大压力下,很多国家放弃前来参加和平奖颁奖仪式。据诺贝尔委员会表示,有近二十个国家没有来奥斯陆,包括俄国,阿富汗,古巴,委内瑞拉,伊朗,伊拉克等。另外有45个国家参加了仪式,包括欧盟,美国,日本,印度,韩国等。

中国国内更是对刘晓波获奖自始至终封锁消息,但是中国当局的封锁并没有阻碍人们获得消息,在网络信息发达的今天,很多中国人都知道了这一消息。

据本台驻北京记者斯特凡?拉加德发回报道,就在挪威诺委会在奥斯陆为今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举行隆重颁奖典礼的当天,中国大学生位于在长沙的湖南中南大学校园内亮出一条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热烈庆祝刘晓波获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感谢全世界没有忘记中国人民!”

这条大学生的横幅只挂出几分钟,就被校方强行收走。但被摄下来横幅图片随后被网友放到网上,与官方猛批西方借诺贝尔和平奖干涉中国内政的文章形成鲜明对照。

一名法国专家德斯潘(Renaud de Spens)指出,中国政府最担心的是群众示威游行,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的日期和具有象征意义的地点等。比如在天安门广场,比如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的日子,中国当局最担心在这样的敏感地区和敏感地点一旦发生群众示威将会成为蔓延至全国。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11日采访报道:陈奎德:刘晓波获奖对中国人权事业会有推动

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至今仍在狱中的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在12月10日挪威奥斯陆的颁奖仪式上,刘晓波不但没能来领奖,他的夫人和他的朋友都不能来替他领奖,诺贝尔委员会于是用一把空椅子来代表刘晓波。这在诺贝尔颁奖史上还是第一次。但获奖的人不能来领奖在诺贝尔历史上已经不止一次了。在今天的关注中国专题节目时间,我们请旅居美国的学者陈奎德为我们介绍一下诺贝尔和平奖的历史。

陈奎德,你好,大家知道,诺贝尔和平奖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了,是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所创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中的一个。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和平奖不应该与其他四个奖项一起在瑞典颁发,而是应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颁发。

当时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这次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中国政府方面认为刘晓波的行为同诺贝尔和平奖没有任何关系,有一部分海内外的中国民众也持这种看法,你认为刘晓波的行为到底同和平奖或者说世界和平有没有关系。

当然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全世界大部分国家获得高度赞赏,甚至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也说这可能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颁奖之一。 可以看出来,刘晓波代表的是一种长期不懈的争取中国人权状况的改善,争取中国现实状况的和平的改良改善,而且是长期的坚韧的无畏的做这样一种抗争。 因此他获诺贝尔和平奖是实至名归的而且也获得了很多人,包括世界上各个相关人士的,有权威人士的高度赞赏。从这次各方面的反应看也是这样的。这个是没有异议的。因为和平奖本身就是代表着人类在争取进步的过程中间,通过某种和平的手段争取人类基本权利状况的改善。当然任何奖项有不同的声音都是正常的,但是如此压倒性的全世界各国都持赞赏态度,这在世界历史上是少见的,在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而不能亲自前来领奖的人不止是刘晓波,是不是历史上还有过很多这样的例子。

当然,因为和平奖和其他的科学奖项是有所不同的,例如物理奖,化学奖,医学奖,经济学奖等等。和平奖是表彰推进人类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他当然含有某种社会的比较深远的含义的。 因此在历史上它就和某些还不是民主国家或者那些尊重人权不够的国家产生冲突。在历史上,例如在德国希特勒统治时期,德国的卡尔冯奥斯茨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这就同希特勒政权产生冲突,奥斯茨基当时被关押在狱中。 另外,缅甸的昂山素姬,也是长期受到缅甸军政权迫害的,她也没能领奖,还有前苏联的萨哈罗夫也没有能够出席颁奖仪式。 这些说明,诺贝尔和平奖与其他奖项有所不同的是 ,它可能同获奖者所在国的政权,特别是这些政权主要以迫害人权为主要特征的政权有可能发生冲突。我们刚才谈到奥斯茨基和萨哈罗夫和昂山素姬等人, 当然还包括文学奖,某种意义上也同诺贝尔和平奖有相似的地方。

当时萨哈罗夫和波兰的瓦文萨都是由他们的妻子去领的奖,但这次,中国不但不允许刘晓波妻子领奖,而且对刘晓波所有的朋友和支持过他的人都不许出境,中国当局这次做的好像也特别过火。

对,中国政府这次的表现恐怕也是诺贝尔和平奖历史上最极端的和最严重的同诺贝尔和平奖对抗性的一次行动。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这样的政权,包括希特勒时代,奥斯茨基当时是他的律师到奥斯陆去领奖的,而中国这次公布了一大堆刘晓波的朋友的名单,这些人不仅是本人而且他的亲属都被限制出境。这在历史上是非常荒唐和可笑的,而且中国外交部和中国政府还通过各种外交手段胁迫各国政府,阻挠各国的外交使节按照传统的礼仪出席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仪式。这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而且是公然的胁迫而且威胁各国外交使节出席仪式。

你认为中国政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有人替刘晓波领奖应该不会影响中国当局政权的稳定。

这就是中国本身,他对自己政权性质和自己政权的判断这点正好恰恰说明了中国当局缺少信心。因为现在世界上很多人都认为,中国政府似乎经济上有了长足的发展,中国政府自信满满,似乎更乐意同世界交流,更愿意在世界上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但是这次通过对诺贝尔和平奖的态度,就知道这些话都是虚妄的,不是切实的,其实中国政府对自己政权的合法性,在世界上的所谓软实力都没有任何信心。所以才会采取这种在历史上空前的荒诞的行径来阻挠这次颁奖。我们知道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当然发生过,我们刚才举出的那些例子。那些人也受过政府的阻挠,但还没有那么极端。当时我们看到似乎获奖者是非常软弱的,政权却是铜墙铁壁,势不可挡,可以随时置于人生死。但是最后在历史上留下的,那些压制人的人最后在历史上都烟消云散,不值一提了。但这些获奖者却流芳百世。所以中国政权现在正在非常精确地重复过去那些政权的行为方式。如果以为让一个人去领奖或者让他的亲戚朋友领奖就能够颠覆这个政权的话,这个政权之脆弱度和他的公信力他的自信心也不言自明了。所以中国政府自己对自己的判断是非常虚弱的,没有信心的。

当时有人认为,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能对中国民主进程有所推动,但是后来看到,中国当局好像更加严厉镇压异议人士。

我想从短期看是这样,例如现在很多异议人士受到压制更大了。甚至现在,在12月10日之前,很多人家门前都会有国安的人24小时轮流值班,比前一段任何时候的控制都要压力,但是我想这是一个短暂的现象,段时期的现象,可以想象这种非常不正常的状况。中国政府因为一个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人就同世界上很多国家紧张关系和中国知识界的紧张关系能够持续多久。这是不可能的,当然,中国政府现在某种意义上是迫不得已,实际上,他还是想办法找一些台阶进行过度,从长远来看,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对中国人权事业,民主事业是有相当的推动,就像过去,我刚才举的那些例子,前苏联的那些例子一样,刘晓波一定会获得自由,一定会在历史上获得他应有的位子。而且中国的人权状况一定会比现在更好。这是没有异议的,因为这是中国的现状,中国人基本权利状况,现在越来越清楚地彰显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尤其是诺贝尔和平奖颁布后,很多人以前不知道刘晓波现在都认识他了,所以,中国政府和这么庞大的世界进行对抗,谁都看得出来,中国领导人也看得出来,他是没有前途的,他不可能成功的,因此他只有找一个台阶下。所以整个中国的人权状况,我不相信永远会想现在这样。短暂的时间,他们由于心理上的紧张,由于政治控制的惯性,他会有一段非常艰难的时候,就像天亮之前一样,有一段是非常黑的, 但这时候光明就不远了。

▲德国之声12月10日报道:大赦国际秘书长谈刘晓波获奖

大赦国际德国分部要求国际社会对中国政府施加压力,使其遵守人权。该机构秘书长吕克(Monika Lüke)在接受德意志电台采访时说,刘晓波获奖为此发出了明确信号。

海涅曼(C.Heinemann):吕克女士,刘晓波近况如何?

吕克(Monika Lüke):遗憾的是我们不知道他目前的情况。大赦国际无法进入中国。尽管如此,我们曾长期与刘晓波的妻子刘霞保持联系。但现在已经不可能了,因为刘霞目前被软禁在家中。今年10月,刘霞最后一次去监狱探望丈夫。刘晓波正在狱中服刑,同另外5名囚犯住在同一牢房里。他们每天放风两次, 早晚各一次。刘晓波得知获奖的消息后所作的表态鼓舞了我们大家继续对他提供支持。

海涅曼:他目前的处境是有所改善,还是更糟了,您是否得到了有关信息?

吕克:我们非常希望,刘晓波的处境能得到长期改善。当然,我们现在一无所知。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由刘晓波发起和起草的零八宪章在中国得以迅速传播。刘晓波也因零八宪章再次被判监禁。就我们所知,尽管受到刁难和威胁,但仍有人走向街头,支持零八宪章。当然也有另外的实例证明,为民主而奋斗是值得的,我们对独裁政府的施压也会产生影响。缅甸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昂山素季就在被软禁和关押20多年后重获自由,大赦国际也为此付出了自己努力,我们大家都曾为昂山素季获释征集签名。

海涅曼:在中国发表怎样的言论,就会被定为持不同政见者?有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吕克:这正是问题所在。根本就没有一条红线,规定哪些是被允许的,哪些是被禁止的,这完全是武断的。比如艺术家艾未未,过去他经常定期出国,来西方国家,几周前还来过德国。但现在,中国有关当局也禁止艾未未出境。其实他根本就没有去奥斯陆的计划,只想去韩国而已。也就是说,在中国没有明确的界限。

海涅曼:吕克女士,说到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中国,人们就会说,当我们的祖先还在树上,或是以兽皮裹身时,中国已进入了高度文明社会。西方国家有什么权利要求中国接受它的价值观呢?

吕克:这是一种误解。西方国家并没有要中国接受自己的价值体系,因为许多人都不知道,言论自由也被写入中国宪法中。但问题在于如何落实言论自由。大赦国际希望,中国人能切实履行自己的责任,也就是确保中国人享有言论自由权。作为经济大国的中国在人权问题上却是一个矮子,这是绝对不允许的。中国政府总有一天会认识到这一点,对此我非常乐观。

海涅曼:西方媒体对刘晓波获奖的强烈反应也许令中国共产党感到难堪,但他们采取了同样的做法,这并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如果西方不这么做,是否效果会更好,能为刘晓波和其志同道合者争取到更多权利?

吕克: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对中国施加道德和政治压力,督促其遵守人权是十分必要的。授予刘晓波诺贝尔和平奖就是为此发出的明确信号。

▲德国之声12月11日报道:“悲喜交集”——刘晓波支持者谈感受

庄严肃穆且充满了忧伤气氛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在奥斯陆市政厅落下了帷幕。未能出席颁奖典礼的不仅仅是受奖者刘晓波和他的妻子刘霞,他们邀请的所有来自中国大陆的友人都未能到达奥斯陆。

刘晓波的支持者们在典礼结束后大约都使用了“悲喜交加”来形容他们的心情。“89”学运工自联核心人物吕京花说,作为刘晓波的私人嘉宾她为刘晓波的获奖感到非常的荣耀。吕京花描述颁奖典礼现场气氛时说:

“当女演员在朗诵刘晓波的作品《我没有敌人》的选段时,当她读到‘即使我被碾成粉末,我也会用灰烬拥抱你。’我的眼泪哗地一下子流下来。我在想,晓波还要等9年的光景才能出狱,这9年的时间刘霞不知道还要忍受多少孤独。想到这儿我心里很不好受。”

独立中文笔会主席廖天琪在颁奖典礼结束后说,她和很多人的感受差不多,一方面她感到非常高兴,因为“这么高的荣誉给了刘晓波,这不仅是对他个人,对他所做出的事业的承认,同时也是对同行共同努力的一种承认和支持”。但是另一方面她感到心里难过的感受却高于喜悦。“这么高的荣誉应该是他自己亲自来接受或者他的妻子代替他来领奖。”

廖天琪说:“刘霞现在一个人坐在家里,跟外界完全隔绝。那么刘晓波现在怎么样呢?他和四个刑事犯住在一间牢房里。天气这么冷,他们没有暖气,还要睡在水泥地上。刘晓波得到了世界上人文方面最高的荣誉,可他还是被关在中国的监狱里。我非常难过,我在想,刘晓波今天在想些什么?他一定整天都在想,不知道那边是怎么样的。如果他在,他一定会写一篇非常感人的感言。一定!一定会的。”

天安门学生运动领袖吾尔开希讲述他和刘晓波之间有着非常深厚的私人情感。他说,去年他在澳门闯关的时候发表了一份声明。在声明中他表示:“我要回到中国,我要和刘晓波一起坐牢。我觉得这是一个够格的朋友应该做的事情。”

“今天的现场让我感觉,这种礼敬是如此强烈,这种认可是如此的一致,以及未尽事业的责任是非常的沉重。”吾尔开希说:“我希望这个奖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舞和鞭策,也是一种认可。”

吾尔开希说:“无论是鼓舞鞭策还是认可,这都是西方社会重新将民主化这个议题当作是更重要的议题,是超越经济利益的一个议题。这些都可能是改变和中国之间的互动模式的转折点。我觉得挪威人很勇敢,做出这样一种表率。”

六四天安门事件中另一位学生领袖封从德在表达自己的心情时用了一“悲”一“喜”两个字。他认为,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是在天安门事件结束21年后的今天国际社会对”六四民主运动”的最高认可,这是可喜的事。谈到“悲”字时,封从德说:

“今天是一次严重的缺席,109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仪式,这是第一次受奖人或者他的家属都不能到场。所以这种缺席不仅是他们个人的缺席,也是中国的人权在国际社会上的缺席。这非常典型地表达了中国人权状况是多么地糟糕。”

封从德认为,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历史时刻”对于未来中国“和平的政治改革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德国之声12月11日报道:“刘晓波才是真正的爱国者”

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引起世界瞩目,不少人从世界各地赶到奥斯陆见证颁奖的历史时刻。其中有大陆人也有港台人,有汉族人也有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有中国人更有外国人。他们对于刘晓波获奖的感受如何呢?

刘晓波在中国自由知识分子中曾经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文风泼辣,争强好辨。而在六四屠杀发生之后,刘晓波在20年的漫长岁月中慢慢蜕变成一个态度温和但立场坚定的民权领袖。《零八宪章》成为中国民主派的一篇纲领性文章,但北京政府却用11年重刑做出回应。正如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在颁奖致辞中所言,“晓波所获的严刑,使他不再仅仅是人权运动的一个重要代言人,几乎一夜之间,他就成了中国人权运动的民族和国际象征。”

众说纷纭话晓波获奖

中国官方显然并不赞同这样的说法,政府发言人一再强调刘晓波是”罪犯””反华分子”,而官方媒体则将颁奖典礼当天的奥斯陆描绘为“邪教中心”。但是法国著名汉学家白夏却认为,刘晓波才是真正的爱国者,“我并不觉得刘晓波是‘反华分子’,刘晓波还在国内,无论怎么样,他就是在国内为了争取自由和民主做斗争。他没有离开国内,我觉得这样的人是爱国主义的。支持刘晓波就是考虑中国人民的利益,希望中国人民过的日子越来越好。所以我并不觉得是‘反华分子’。有的拆别人房子,开除人,不让别人说话的人,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反华分子’。今天在挪威,开始有些人不考虑自己的利益,而考虑普世价值,认为中国人与其他人有一样的权利,都是平等的。如果这样的人是‘反华分子’,但我愿意当‘反华分子’。”

在颁奖当天晚间,大赦国际组织在奥斯陆市区组织了火炬游行,数千民众参与其中。在游行队伍中有几名身穿蒙古民族服装的参与者尤为显眼。记者询问才知,他们都来自内蒙,目前生活在法国。为了到奥斯陆参加颁奖仪式,从巴黎坐了30多个小时的汽车赶到奥斯陆。王龙蒙也是其中一员,他在89六四发生时是中央戏剧学院的学生,后流亡国外,一番辗转之后定居巴黎。王龙蒙认为,刘晓波争取民主的勇气和行动令他敬佩,而中国的民族问题只有改变现有体制才能得到解决,在《零八宪章》里有一个重要的精神是各民族和平共处。有一天在中国的土地上,如果实行民主自由的制度,民族问题不会成为最重要的问题。不会像今天一样,西藏、新疆,包括内蒙的问题已经变得如此尖锐。我相信,如果中国有一天变成《零八宪章》所描述的那样,那对世界是一个福音,更是中国的福音。”

▲德国之声12月11日报道:胡平:国际社会还是讲道义的

旅居美国的民主人士、《北京之春》主编胡平作为嘉宾之一在奥斯陆参加了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此前他接受德国之声记者的专访。

记者:通过这次的事件我们看到,推动中国的民主,既需要国内也需要国外的支持,您怎么看?

胡平:当然需要国外的支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流亡的人都愿意回去(的原因)。因为都知道回去作用能够更大一些,当然海外也能做很多事情,最简单一点就是刘晓波二十年来所有的文章,都是在海外发表的, 因为在中国任何一家媒体都不允许出现他的文章,一个字都不允许,海外又不能靠别的媒体,只能靠我们这些异议人士的媒体,别的媒体只能登有关他的消息,一两句话,所以他的影响力主要通过海外我们异议人士办的媒体。国内是通过翻墙看互联网才能看见,所以他在中国也有影响。但如果海外没有这些杂志和刊物,那他连说话的地方都没有。

记者:这次他给海外维权人士的活动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胡平:当然对我们是很大的鼓舞,这也让整个世界更注意我们的存在,因为很多年来媒体都不关注我们了。

记者:有人说,中国的高层官员里,也有人要推动政治改革和民主化,可是因为此次刘晓波获奖影响较大,这些开明人士会受到负面的影响吗?

胡平:那倒不会,这个只对他们有好处,问题是他们在共产党里的力量本来就太小。

记者:您怎样评价中国政府这次的反应?

胡平:很坏。非常坏。刘晓波说现在中国政府就在向很危险的方向发展,我今天的讲话也要提到这句话,他说”中国离法西斯主义只有一步之遥”,这是他五年前讲的话。

(中国政府的做法)非常恶劣,比纳粹德国还坏,比苏联都坏,还威胁各个国家的大使。他觉得他有力量了,他不怕了。国内的警察就是这样跟异议人士说的,“你们不要以为刘晓波得了诺贝尔奖了,国际上怎么怎么样了?我们现在谁也不怕!”

我觉得就是要让整个世界注意,中国现在非常危险,中国是这么大一个国家,如果这么专制下去,又强大起来,对整个世界是很大的威胁,这次有很多国家都不敢来了。下次就更不敢来了,下次遇到中国的人权问题就更不说话了。这件事情,就是怎么样对付中国的专制政权。这个是中国历史上最坏的一个政权。你要把它以前做过的事情加起来,毛泽东饿死过那么多人,还有文化大革命,他是同样一个政权下来的。而且,现在很多政府还去讨好它。

所以(刘晓波得奖)这个对海外,还有国内有很大的鼓舞,因为20年前89民运谁都看到了,六四杀人都知道。当时你们各个政府都反对,所有人都反对,但是为什么没过几天,都忘记了这件事情。这样就有一种被背叛的感觉。原来那么支持,现在不理不问。所以这次诺贝尔和平奖他们觉得非常好,21年来这个消息是最好的消息。他们相信,这个是世界上,还是有人讲道义。以前都已经认为中国社会不讲,国际社会也不讲道义,都是只认钱,只认好处。那么,这次觉得国际上还是讲的。

▲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11日援引英媒体:诺奖仪式是不同寻常的政治剧作

周五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为在中国服刑的异议人士刘晓波举行了今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周六(12月11日)英国报纸刊登了颁奖仪式上为刘晓波专设的空座椅。

政治剧作

《泰晤士报》报道说:一张空座椅上摆放的诺贝尔奖证书昨天成为西方联合行动督促中国走向更开放、更民主的象征。

“这是一场不同寻常的政治剧作。中国对和平奖授予正在服刑的‘罪犯’异见人士刘晓波所做出的愤怒反应,凸显了西方国家和北京的对立。 但是,诺贝尔委员会在面对这个世界上正在崛起的超级大国时实际上反败为胜。形成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可以囚禁反对者,而不向中国妥协的挪威政府却可以受到公众的质疑。”

报道说,“诺贝尔和平奖评审委员们和演员乌曼用英文念出的刘晓波的文章,与其说是展现自己的软实力,不如说是向北京领导人挑战。”

空座椅

英国《独立报》周六刊登社论:“空座椅的雄辩”。

文章说,周五“在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上的空座椅及时地提醒了两件事: 一,尽管中国巨大的进步和前所未有的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但中国奉行的价值观与我们的有很大的不同。第二,虽然在国内和国外都取得了成功,但是自我封闭专制的北京政权认为刘晓波和他所代表的价值对其继续掌权造成了威胁。”

文章认为,“可以跟刘晓波相提并论的最近的例子是安德烈•萨哈罗夫。他1975年也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当时克里姆林宫也对西方干涉苏联的内政同样怒不可遏。虽然苏联不让萨哈罗夫在监狱中领奖,还是允许他的妻子代他出席颁奖仪式。”

“相反,中国在国内实行了全面的封锁,居然在这样一个超级网络时代做到了。中国不让任何与刘晓波有关系的人前往奥斯陆。如果说克里姆林宫对萨哈罗夫得到诺贝尔和平奖表示出不以为然,中国则高调地警告其他国家不要出席颁奖典礼,甚至还荒谬地设立了自己的孔子和平奖。”

《独立报》社论同时也以去年美国总统奥巴马获奖为例,认为诺贝尔和平奖已经政治化了。

不过社论指出,和平奖被政治化并不能掩盖人权是不可或缺的真理,也就是说个人自由和法治对中国、挪威、或者瑞典同等重要。人权也是和平的最坚实基础。

社论说,“萨哈罗夫获奖仅仅16年后,苏联就不复存在了,被萨哈罗夫所帮助发动的力量推翻了。或许,刘晓波和今天在专制的伪共产主义统治下的中国也会遭到同样命运。”

刘晓波邮票

《卫报》的社论标题是“难以想象?把刘晓波印在纸币和邮票上。

社论认为,“通过这一奖项,世界找到了一个呼吁中国进行改革的途径;但是更难的下一步是如何找到让中国听这一呼声的办法。

社论说,办法有一个,如果让那些抵制北京压力出席颁奖仪式的国家把刘晓波印在钞票和邮票上,那么中国人就会好奇想知道他是谁,因此也就给中国出了一道难题,“当局必须做出选择,是抗拒世界的呼声呢,还是拒收外国货币。”

▲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11日援引法媒:诺奖暴露中国当局恐惧软弱

诺贝尔委员会于12月10日正式向受到中国当局监禁的异见人士刘晓波颁发和平奖,法国媒体对此有广泛报道。

左翼的《解放报》11日发表评论,批评中国官方恐惧和软弱。

文章说,中国官方连“空椅子”这个词也在国内互联网搜索栏中被封锁,难道刘晓波和他的诺贝尔奖真的使中国那么惊恐吗?别忘了中国有13亿人口、强大的一党统治、两位数字经济增长以及2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的百万富翁人数,似乎比异见人士更多。这个诺贝尔奖正反映了这个政权的独裁。

文章指出,刘晓波是一位和平合法的反对者,他只是简单要求实现民主制度,但是这些言论为他带来11年的囚禁。北京仿佛害怕这些简单言论会摧毁中国共产党的帝王堡垒。这次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出现首个和唯一的空椅子情况,是中国政府一手造成的。这象征着中国的软弱,同时又象征着民主斗争。

法国其他各大报章,自9日起不断发表有关刘晓波未能出席领奖和颁奖礼的报道和背景分析。《世界报》网络版讨论区,以“刘晓波,中国民主斗争的象征”为题,要求各方面人士发表意见。

该报总结是,中国应该就尊重和保护人权方面继续工作,释放刘晓波。

右翼的《费加罗报》这两天也紧密报道,发表接近10篇有关文章,其中一篇的标题是“全面禁止”,文中表示中国媒体目前没有任何有关刘晓波诺贝尔奖的报道,该报驻北京记者认为,这个奖励有可能导致中国官方对其他异见人士的进一步收紧和强硬对待政策。

法国的电视台、电台和网站新闻都关注报道刘晓波获和平奖典礼,强调因他未能出席而以空椅子作为象征。

▲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11日援引德媒:和平奖拷问中国的影响力

德国媒体本周对中国持不同政见作家刘晓波获得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普遍做了详细报道,并发表了多视角的广泛评论。

大多数德国全国性报纸例如《法兰克福总汇报》、《世界报》、《南德意志报》、《日报》都借助自己的驻华记者,从北京当局对本届诺贝尔和平奖的攻击乃至对刘晓波同情者的打压角度,详细报道了中国国内的氛围。

“应有之义”

《法兰克福环时报》为此发表的评论指出:“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为人权奔走呼号的刘晓波,真正恢复了这个奖项因为去年授予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备受杯葛的应有之义,那就是通过对人权活动家的褒奖,来促进和平的持久。”

《南德意志报》驻京记者在报道后配发评论,批评北京如此兴师动众地打压国内外支持刘晓波获奖的个人和国家。评论认为:“这背后不仅仅是中国现任统治者对于人权的蔑视,而且也充分反应出北京几年以来在强权外交上的连续性。”

倾向保守的德国《世界报》则分析在周五刘晓波获奖前不久,北京传出设立“孔子和平奖”授予台湾前副总统连战。该评论认为“此举实在是愚蠢。1937年,德国希特勒法西斯政权在德国作家奥茨辛斯基获得诺贝尔奖的时候,也曾在其国内匆匆忙忙设立作为德国民族科学与艺术奖,借以抗衡世界上声望最高的和平奖。”

“帮倒忙”

几乎是作为唯一的例外,德国《商报》周五谨慎地以一家之言的形式,刊载了驻北京的德国作者佛朗科-希伦的看法称:诺贝尔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是在帮倒忙。

他认为,挪威的这个世界著名的授奖机构原本应该考虑到将这个奖项首先授予一位中国当代政治家,比如现任总理温家宝或已故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赵紫阳,以此来昭显欧洲对中国的尊重。

汉学家失声

引人注目的是:周五德国最有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报纸《法兰克福总汇报》和《南德意志报》同时从不同角度发问:为什么德国汉学家对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如此讳莫如深?

《法兰克福总汇报》以同是德国观察中国事务的学者鲁道夫的文章,提出质疑:德国汉学家们是否因为北京在小小的德国已经设立了10所孔子学院,并重金补贴其教学与“科研”费用,所以出卖了自己作为独立研究者的立场?

而《南德意志报》前任驻京记者斯特马特则通过对多个德国汉学家的采访,描写了从自称自己专事古代中国研究到自诩必须考虑到中国经济上取得的进步,全面评价中国的德国汉学众生相。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11日援引法国媒体:诺贝尔和平奖:中国为什么害怕?

今天的法国《解放报》,《 费加罗报 》,《人道报》等都重点报道了挪威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解放报》在头版的大字标题是:“诺贝尔和平奖:中国为什么害怕”。文章说,昨天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德将诺贝尔和平奖的奖章和奖状放在了一张空椅子上,这是 109年来第二次出现诺贝尔和平奖空椅现象。亚格兰德在典礼上说:“刘晓波今天无法出席,他的妻子刘霞和其他家属也都无法前来代表领奖。”他称:“单单这个事实本身就足以证明我们把和平奖颁发给刘晓波是正确的选择。”《解放报》指出,在和平奖颁奖典礼之前,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出奇的积极活动”,向有关国家施加压力,要求它们不要出席颁奖仪式。《解放报》还专门列表登载了没有出席颁奖仪式的国家,它们是:中国,阿富汗,沙特阿拉伯,古巴,埃及,伊拉克,伊朗,摩洛哥,巴基斯坦,俄罗斯,苏丹,突尼斯,委内瑞拉以及越南。

《解放报》在其发表的社论中写道:专制政权都应该被授予非故意幽默奖。中国就是如此,它在网上连“空椅子”这个词都加以封杀。刘晓波与和平奖使中国害怕,尽管它有13亿人口,一个强大的独一政党,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以及25000亿的外汇储备。中国拥有的百万富翁人数比异议人士多,但诺贝尔和平奖恰恰是对该政权的挑战。社论强调,刘晓波是一名作家,一名守法和平的反对派。他常说:“我没有敌人也没有仇恨”。他因为参与撰写08宪章而被判刑11年。中国当局的这种不成比例的反应凸显了该政权的局限性以及缺乏合法性。社论指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和平奖空椅子成了中国当局懦弱的象征,也是民主斗争的象征。

今天的法国《费加罗报》也报道了在奥斯陆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仪式。《费加罗报》文章的标题是:北京指责诺贝尔和平奖是阴谋。文章说,如果中国与美国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昨天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发具有全球性的影响。对中国来说,这是国际社会阻止中国崛起的阴谋。而美国总统奥巴马昨天则公开宣布认为刘晓波代表了普世价值观。奥巴马还要求中国当局立即释放刘晓波。《费加罗报》引用奥巴马的话说:“刘晓波比我更配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今天的法国《人道报》也以“围绕诺贝尔和平奖的较量”为标题写道,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达赖喇嘛,北京只能忍气吞声。二十一年之后,中国对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反应则是完全不同。中国现在有资本出面攻击颁奖给刘晓波是对中国内政的干涉。围绕是否出席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的问题展开了一场较量。中国拉拢了19个国家抵制颁奖典礼,但塞尔维亚在最后一刻改变了主意,因为对一个希望加入欧盟的国家来说,抵制和平奖是不会受到布鲁塞尔的好评的。包括欧盟与美国在内的45个国家出席了颁奖典礼。美国国会本周四还通过决议,祝贺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支持他推进中国民主的努力。法国《人道报》的文章继续写道,从今以后,中国与西方主要国家之间关系的较量不仅涉及人民币汇率和金融危机,也涉及刘晓波。香港一个人权组织的代表对《人道报》说:“把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关在监狱中,这必然会阻碍中国在国际上的行动能力 。” 《人道报》指出,刘晓波因为08宪章而被判重刑,这在中共内部也引起不同反响。在这一年中,包括中国总理温家宝在内的一些高级领导人也都确认了中国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人道报》还引述温家宝今年7月发表的讲话说:“如果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就不能实现建设现代化中国的目标。”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11日采访朱学渊:刘晓波获诺奖与中国民主化进程的因果关系

12月10日挪威奥斯陆为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刘晓波举行了隆重的授奖仪式。但缺席这一典礼的恰恰是身陷中国大牢的刘晓波本人以及他的被软禁的妻子刘霞。在典礼现场,一把空椅子就这样象征着刘晓波的存在。为了阻挡这一对中国人来说难得的盛大而又庄严的典礼,对外,中国政府不断地向其它国家施压,希望这些国家的使节不要出席典礼;对内,许多刘晓波的朋友和同仁被剥夺了出境参加授奖典礼的机会。当局还不惜一切封杀消息,屏蔽荧屏。而且,就在诺贝尔和平奖举行授奖仪式的前夜,中国一家机构甚至推出孔子和平奖与之对抗。为什么当局要采取这样的手段?刘晓波获奖与中国前途和民主化进程有何关系?为此,我们采访了旅居美国的历史学家朱学渊先生。

朱学渊首先表示,对奥斯陆为刘晓波举行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感到既很激动也有不好的感觉。高兴的是中国本土终于有了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不好的感觉用他的话说“就是我们获得的是一个反抗专制的这样一个奖,这说明我们的国家还是处于一种专制的制度当中,所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悲哀”。在访谈中,朱学渊对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刘晓波获奖的因果关系做了透彻的分析。

法广:自从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消息公布后,中国政府就做了大量工作。首先跟挪威政府完全敌对起来。然后,中国政府除了把本国的一些人,就是刘霞邀请参加诺奖典礼的名单上提到的那些人,不让他们处境,甚至还有些人根本都没有打算要去挪威,当局都要把他们堵住,不让出境。那么在国外,他们又通过大使馆等外交渠道不断施加压力。想阻止盛会的正常举行。您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

朱学渊:我想,中国当局做到这种程度也是不可思议的。由此可见,当前的中国领导人的思想是和世界的潮流如何的冲突和对立。中国现在的领导人说起来已经是第四代了,但他们的思想可以说比前几代更加反动和落后。事情做到这种地步,大大超越了前苏联对待他的那些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态度。唯有一次可以相比拟的,就是纳粹德国那一次对获诺奖的那名新闻记者的禁止。由此可见,当前中国的情况跟纳粹德国差不多了。即使伊朗,也没有禁止本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领奖,尽管它发出了一些恐吓令,但并没有做这样的事情。因此,唯一可比拟的就是希特勒,所以这个情况是非常的恶劣。

法广:中国有一个不知名的机构,大家都说它和中国政府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宣布成立了孔子和平奖。而且把这个奖授予了连战,但台湾方面并不知情,连战本人也不知情。最后让一个小孩去带领,您是怎么看这件事的?

朱学渊:这当然是一个完全自外于世界的一个乱七八糟的东西了。他们不是办了很多孔子学院?现在又来一个孔子文化奖。很明显,他们就是想用这种专制主义的东西来跟诺贝尔和平奖对抗。主要的问题还不是连战这个人是不是应该得这个奖,主要的是这个奖的目的是什么?这个目的就是要和世界的普世价值来对抗。这个事情对台湾国民党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台湾的老百姓尽管分成绿营和蓝营,但他们百分之九十以上是不愿意和共产党活在一起的。如果连战接受这个奖的话,那就把国民党和共产党置于同伙的地位上了。那样,国民党的处境就会更加困难。所以,搞这个奖得到的效果跟共产党的想法完全相反,背道而驰。

法广:其实,中国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一直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对外开放,要和世界接轨,科学的,文化上的接轨等等。那么,现在中国是不是说我们不需要接轨了,你有诺贝尔奖,我有孔子奖,你有那个,我有这个。现在这到底是进入到一种什么阶段呢?为什么会发展到这样一种地步?

朱学渊:这种对抗的情绪当然和中国文化的开放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和领导人个人的性格也有巨大的关系。像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这些人,他们处在他们的历史时代,他们还有他们的考虑。而像胡锦涛这样的领导人,所谓的第四代,这么年轻,但思想是这么反动。这完全出乎我意料之外。他的基本的思想就是,中国现在已经崛起了,中国可以跟世界对抗一下了,我们要让世界统一到中国的这条路上来,也就是低人权的这条路上来。他觉得自己有资本,就完全放弃了邓小平韬光养晦的这个思想。现在要搞的就是在国际上全面地斗争。这是一条左倾机会主义的路线,最终将损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利益,这是肯定的。当然,中国共产党的利益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也是不一致的。所以我们可以预言,中国共产党将会为这种左倾机会主义路线付出沉重代价。

法广:那我们再回到奥斯陆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授奖仪式上,就是说为了扰乱这个典礼,近两个月以来,中国的外交官,在华侨社团,包括在留学生中间做了不少工作。今天据说有些人在奥斯陆上街,去跟发奖仪式唱对台戏。联想到2008年奥运火炬过后,在巴黎也发生过类似的游行。北京到底是要做什么呢?

朱学渊:共产党是一贯的组织这样的活动的。共产党建国以前,在国统区发动的学生运动,工人运动,就是组织起来跟政府对抗。现在他觉得羽毛已丰。 所以他要在全世界组织当地的华人,跟当地的政府来做斗争。这次让挪威的一些开餐馆的,餐馆老板啦,厨工啦等等,组织起来和挪威政府斗争,这将严重损害中国侨民在世界上的利益。因为这是些无知的人,他们是花钱买的嘛。 我看到一个报道,维基解密上说的,说他们在加拿大,利用周永康的一笔存款,在加拿大支付了很多学生的地下组织,来跟加拿大政府对抗。我看这次挪威的侨民的行动,事实上就是中国花钱搞的。这样做很严重。这样做的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方面会损害中国侨民的利益,另一方面会引起西方世界各国对中国侨民中共产党活动的注意。当然,对于他们这方面的注意,我倒是乐观其成的。

法广:这一点非常有意思,就是中国经济的强大,现在在世界面前也还是有不少的光环。人们看到的另外一面的、经济层面的、高速发展的东西很多。那么,刘晓波事件可能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另外一种视角。人们会疑问的是,中国共产党里面是不是也有高人,有智囊班子?他们明明知道向外国的使节去施加压力,让外国的中国侨民去做这些事情。这有时会不会适得其反呢?就像您刚才说的,会损害形象,他们难道考虑不到这些东西吗?

朱学渊:我想胡锦涛他是不考虑的。他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这些工作完全是在他主持下进行的。因为刘晓波得诺贝尔和平奖这个“漏子”。是他捅出来的,要是如果他当初不做这个事情,不把刘晓波判刑的话,或者抓起来不判刑的话,刘晓波也是得不了这个奖的。胡锦涛非要做到如此程度,那也是他个人的决定。并非是中共中央高层的统一的意见。所以他在这个问题上是非常难为的。因此反而决心要把这个事情做到底。他为了把引发的恶果全面地打压下去,就采取最恶劣的手段来应对。

法广:最后,请您结合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件事,谈谈对中国未来民主化进程的看法。

朱学渊:中国的民主化进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东西方冷战的牺牲品。为什么呢?因为毛泽东原来的路线比苏共要左得多,中共的路线比苏共的要左倾得多。但是突然之间,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和美国结合在一起,来反对苏联。所以这样的结果是把苏联打垮了。苏联崩溃了,所以在这个冷战的过程中,美国是深深地感激毛泽东的贡献的。没有毛泽东,共产主义不会垮的这么快。因此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对中共是有感激之心的。

另外一方面,他们一直期望着中国能够和平演变。通过经济的发展,来产生中产阶级,然后走上和平民主的道路。而邓小平第二步又采取了韬光养晦,改革开放的路线。因此美国又抱有巨大的幻想。乃至于在1989年六四之后,美国仍然对中国抱有幻想。这个幻想最终在今天破灭了。这个破灭就反映在整个西方知识分子阶层的一个对中国的整体性幻想的破灭上,所以这就产生了刘晓波获奖的这么一个结果。我们看到,中国之所以民主化推演得如此之缓慢,和毛泽东的外交路线,和邓小平的外交路线是有一定的关系的。而胡锦涛这个人在外交上是不行的。所以他采取了和西方斗争的态度,那么,西方就和他翻脸了。这就是刘晓波得奖的因果。

法广:那就是说刘晓波得奖其实是西方、美国对中国的那种最后的幻想都破灭了?

朱学渊:破灭了。

法广:那这会产生一种什么后果呢?

朱学渊:大家看到, 二十世纪有两个重大的结果,一个就是希特勒法西斯的垮台;第二个就是苏联,所谓的东方社会主义阵营的垮台。现在就等到最后一个—中国这样一个怪胎、一个专制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混合怪胎的垮台。我觉得大家都在等待着这个结果。过去大家都抱着幻想,希望中国和平演变。现在这个幻想我想是不存在了,只有通过一种斗争的手段才能解决。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11日报道:何俊仁李卓人诺奖典礼观感:中国霸道小丑自己

香港的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主席何俊仁、支联会副主席李卓人、民主党副主席刘慧卿、独立中文笔会副会长潘嘉伟等获邀出席诺贝尔和平奖典礼。何俊仁在典礼后表示:“今日自称为大国的中国,不容许刘晓波亲赴挪威领奖,赤裸裸显露了中国政府的霸道,令人感到可耻,这只是中国在妖魔化、小丑自己”。

何俊仁评论说,颁奖礼昨在本港时间晚上8时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整个典礼在一片严肃气氛中进行,但同时也弥漫片片哀伤。李卓人说,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发言要求中国释放刘晓波时,是最令人揪心的一幕,“当主席颁奖予代表刘晓波的空时,全场观众严肃地站立拍掌,令我感到 最难受……挪威的天气很冷,相信刘晓波会感到更冷,想到这里,令我悲从中来”。他说,自己能够再与流亡海外21年的民运人士如胡平、柴玲、吾尔开希等会面,令他难忘,他慨叹“大家抱同一理想,但同时不能回到自己的国家”。

颁奖礼前,李卓人出席国际特赦挪威分会举办的活动,主讲「中国经济发展与尊重人权」。他指出,中国取得的经济成果,是建基于对人民的伤害,并与中国政府持续打压维权运动密不可分。他举例说﹕“温家宝曾说要推行政制改革直至死方休,但刘晓波却被判11年;温家宝说要全面调查四川地震,最后谭作人被判5年;温家宝说要全面调查全国毒奶粉事件,最后赵连海被判刑两年半。”

▲英国广播公司(BBC)12月11日援引台媒:诺奖与中国的荣辱不分

台湾多数媒体对人在狱中的刘晓波获颁诺贝尔和平奖发表评论,有评论连结台湾与中国的人权压迫,也有评论连结同一时间连战获得打对台的“孔子和平奖”。

两岸人权

《自由时报》的“铿锵集”指出,在世界人权日的时际,诺贝尔和平奖的荣光照见中国人权的灰暗,而中国人权的灰暗,事实上也反映了在台湾这个相仿国家的历史。

为铿锵集撰稿的诗人李敏勇表示,在台湾的中华民国在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美丽岛事件,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中国共产党专政下的刘晓波事件,分别是两个标榜中国文化传统大国,在国际人权日对人权的极端迫害现象。

李敏勇的文章说,台湾景美人权园区正展示着台湾转型正义不充份实现的历史,军法监的旧址,仍然呼喊着淤积在未清历史的叫喊声。

两个和平奖

《联合报》的“黑白集”则将连战与刘晓波同时获和平奖相提并论,认为诺贝尔和平奖或孔子和平奖的共同之处,是得奖者都没有出席颁奖典礼。

黑白集说,用孔子对抗诺贝尔这种被民族主义弄瞎了眼的无厘头作为,非但羞辱了连战,羞辱了孔子,更是放大了反诺贝尔和平奖的荒唐与无知。

黑白集并说,大陆保守思维的重大盲点之一,是把荣誉视为耻辱 ,又将羞辱视荣誉,禁止刘晓波领受荣誉,又将羞辱当成荣誉授给连战。

《苹果日报》的专栏“司马观点”也以“连战也中了一枪”为题,指出连战之子连胜文中了一枪大难不死,想不到连战也中了冷枪,这枪来自大陆,但凶手身份不明。

文章说,以孔子对抗诺贝尔,以连战对照刘晓波,显然把连战当成反西方宣传工具,是在侮辱与消费连战。

司马并指出上周传出中共有意找连战出任国家副主席,此事并非空穴来风,而中共对连战的特殊好感,突显出其对马英九的不满。

司马专栏认为刘晓波是温和派改革者,激进派对他有很大意见,但中共把他奉为道德巨人,他成为中国良心。诺奖给他当然是要给中国压力,但越抵制越难看,刘晓波是中共拿石头敲自己的头,全世界都在看中共脱裤子。

相对而言,台湾另一家近年由中国大陆台商取得经营权的媒体《中国时报》,则未在评论文章中提及刘晓波事件。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12月11日专访杨建利:要给中国政府留下改正的空间

哈佛大学研究员,本次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活动协调人杨建利认为抗议不应该成为华人去奥斯陆活动的主调,而应该给中国政府留下一定的改正的空间。杨建利表示,在颁奖仪式后,各方聚会将凸显两个题目,即中国的良心犯问题和零八宪章问题,可以去大使馆门口进行抗议,但抗议不应该成为主调,而是要尽量体现刘晓波获奖的意义。

11月中旬,香港民主党主席何俊仁、职工盟秘书长李卓人等香港人士,收到出席挪威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的邀请。李卓人当时告诉香港媒体,将在颁奖典礼期间联合其他人权组织代表,到中国驻挪威大使馆外抗议,要求释放刘晓波。

哈佛大学研究员,本次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活动协调人杨建利认为抗议不应该成为华人去奥斯陆活动的主调,而应该给中国政府留下一定的改正的空间。杨建利说:“在颁奖仪式后的第二天,我们会有聚会,聚会显见的两个题目会是中国的良心犯问题和08宪章问题,大家会集中在一起进行商讨。港支联提出要到中国大使馆门口进行抗议,我与欧洲朋友进行过协调,聚会之后,可以去大使馆门口进行抗议。但抗议不应该成为主调。因为讨论本身是一个严肃的题目,要尽量体现刘晓波获奖的意义。”

之所以说要给中国政府留下一定的改正空间,是因为杨建利希望,中国政府把刘晓波获奖当作一个朝野共同开创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机会,至少是一个开始进步的机会,这才应该是活动的主调。他说:“要在我们的活动中给中国政府留下一定的改正的空间。我们要表达,不管中国政府在历史上做了多少恶行,甚至这一次颁奖仪式限制了很多人出境,使文明社会不能接受,中国政府没有表现一个基本的文明姿态。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政府应该把刘晓波获奖当作全中国人民共同进步的机会,而不是认为全世界人民与它为敌,中国人民与它为敌。”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仪式结束后,中国政府将如何对付这位获奖者,刘晓波未来会怎么样,杨建利认为中国政府是一个百分之百的实用性政府,对它的行为难以预测。“预测难度很大,与预测中国政府未来要做什么一样的难,因为中国政府本身没有了意识形态,是一个绝对实用化的政府,实用性政府的特点是,根据当时自己的需要,什么对它有利它就做什么,说不定明天国际国内形势使它认为把刘晓波放出监狱会好些,它就会做了。 ”

尽管难以预测,但人们还是在“继续关押,保外就医,流放等几种可能性”中做着猜测,或许刘晓波会像缅甸的昂山素季一样被长期软禁。但杨建利觉得以上各种可能都无法令人接受,因为刘晓波是无辜者。“无论中国政府对刘晓波用何种方式,我们都必须提出严正的要求,刘晓波是不能被关押的,他没有犯罪,把他关押在监狱里是不合适的,他是无辜的人。”

杨建利认为,刘霞被软禁更令人无法接受,早在10月29日,杨建利在《关于诺贝尔奖颁奖仪式联络工作的一些说明》一文中,就“在警方的控制下,刘霞与外界失去联系”这一状况,指责“中国政府完全非法”,他促请“各界朋友向中国政府表达意愿,促使它遵守基本的文明规则。”“退一万步说,如果说刘晓波是通过中国政府的法律审判,定了罪,退一万步说还说的过去,不论真假,经过了法律程序要说的过去,但刘霞何罪之有?经过了什么法律程序?却被置于非自由的状态。”

杨建利认为刘霞的遭遇,说明中国连起码的法律程序都不顾,他表示公民力量运动将致力于推动民间进步以促进中国的进步,他相信公民力量的成长会促使中国政府内部分化,问题在于这种分化能否公开,能否与公民力量相结合,这取决于中国民间力量成长到什么程度。

杨建利还表示,刘晓波是中国近千名在押良心犯的代表,诺贝尔和平奖使世人更加关注他们及其家人的生活状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2月11日报道:无法蔑视的普世价值观

刘晓波成为一九三六年以来第一个自己无法到场、也没有亲属代领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这件事令中国年轻评论家﹑作家许知远感慨良多。许知远二零零零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为《生活》杂志的联合出版人,也是《金融时报》中文网的专栏作家。

许知远周前在亚洲周刊撰文表示,刘晓波无法到场、也没有亲属代领的诺贝尔和平奖,令北京都显得缺乏宽容。因为一九七五年和平奖得主萨哈罗夫无法离开苏联,他的妻子却可以前往;一九八三年,波兰军政权允许瓦文萨妻子代丈夫领和平奖,而缅甸昂山素姬的儿子则在一九九一年颁奖礼上替母亲发言。

许知远写道,在过去几年中,北京一直在宣称中国「和平掘起」,此刻攻击世界上最重要的「和平奖」。在民主、人权、自由被贴上「西方的」标签后,「和平」也未幸免。在中国官方舆论中,诺贝尔和平奖变成了西方反华力量对中国的一次恶毒攻击、一个扼制中国的阴谋。威胁与中伤也不仅停留在言论中,北京也公开对挪威政府施压。

但许知远表示,这不意味着中国会成为另一个德国或苏联,会改变整个世界秩序;「此刻的北京没有意识形态上的主张,它是彻头彻尾的实用主义者,封闭的官僚系统只关注眼前的利益,只对外界变化做出迟缓、笨拙的反应。它首要的兴趣是对内、而非对外的。由于毫无原则可言,它也可能具有灵活性。这灵活既是对外的,它可能在紧张关系爆发前,突然转化姿态,也是对内的,它在社会的愤怒情绪爆发时,做出少许让步,平抚它。二十年前,中国从一个绝对孤立的局面,化身为世界工厂、诱人的消费市场;对内,它让出了部分控制权,用物质生产与消费诱惑了一代人,让他们安于现状。当下中国,看起来再度危机重重,共产党政权也危机重重。但也别以为改变会很快发生。

许知远认为,中国共产党政权的灵活性远胜于一九八九年的苏联与东欧,它可以很快再度做出友善的姿态,而人们总是健忘,以为它发生了改变。中国社会的承受性则比人们想象的更大。一九八九年的骚动主要集中在知识分子与城市人中,它没有触及广阔的社会。而二十一年后,共产党政权已成功的劫持与腐化了整个社会,它摧毁了所有可能兴起的严肃的挑战力量,这也令绝大部分中国人陷入尴尬——他们既对现状不满,却又想象不出另一种可能。

这也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都将作为一个强大、富有、却邪恶的国家存在。它粗暴地对待自己的公民,蔑视人类普遍的价值观,并把这种粗暴、无原则带入国际舞台。

▲美国之音(VOA)12月12日报道:香港代表:诺和奖典礼充满真诚

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尽管曲终人散,它给与会代表留下的深刻感受仍然挥之不去。应邀出席和平奖颁奖典礼的香港代表感受到整个仪式充满真诚,同时感受到了国际社会对本年度诺和奖得主刘晓波的敬意。

*香港多名代表出席诺和奖仪式*

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12月10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市政厅举行。香港的中国维权律师关注组主席、香港民主党主席何俊仁、香港民主党副主席刘慧卿、香港市民支援爱国民主运动(支联会)副主席李卓人和独立中文笔会副会长潘嘉伟等在香港的民主人士应邀出席了本年度诺和奖颁奖仪式。

*李卓人:感受既悲伤又振奋*

他们普遍感受到,整个颁奖仪式交织在哀伤、激动和庄严的氛围中。李卓人对媒体说,刘晓波不能到场接受颁奖,让他感到悲伤。而当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亚格兰把和平奖证书授予代表刘晓波的空椅子时全场观众起立鼓掌,在发言时要求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时,又给人一种力量的振奋。

*何俊仁:颁奖礼简单、庄重、真诚*

何俊仁向美国之音介绍了他在奥斯陆的感受。他说,跟中国华而不实的颁奖仪式不同的是,整个颁奖仪式简单,充满真诚。“整个典礼的气氛简单、庄重,充满真诚。”

自从10月8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本年度和平奖授予中国异议人士刘晓波以来,中国政府对民主、维权人士的打压有增无减。而且越接近颁奖典礼的日期,中国当局就越收紧对中国境内异议人士的各种限制。前后有上百名跟刘晓波相关的人被软禁,被禁止出境,被旅游等。

中国政府多次指责挪威诺贝尔委员会把和平奖授予刘晓波是违背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中国还施压国际社会,要它们抵制诺奖颁奖典礼。

何俊仁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在典礼上的讲话,有力驳斥了那些对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的无理指责。他说,“委员会主席的发言,非常有力地讲出他们(诺贝尔委员会)决定的原因。而且,非常有力地反驳了那些对人权奖无理的指责。”

*何俊仁:国王和王后鼓掌表支持*

出席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的香港民主党主席何俊仁介绍,当诺贝尔委员会主席亚格兰在发言过程中几次提到刘晓波获奖的决定时,全场都起立鼓掌。尤其是亚格兰在发言中要求释放刘晓波,就连挪威国王和王后都起立鼓掌1分钟。

何俊仁表示,他和其他代表都感受到了挪威整个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刘晓波以及他所从事的事业的敬意。“我们非常感受到,(挪威)整个国家和国际上的著名人士来到这里就是向刘晓波个人和他所代表的民主力量,和在他背后默默无闻的人们表示致敬。”

何俊仁对记者说,出席诺和奖颁奖让他心情复杂,既兴奋,又愤慨。“有我兴奋的一面,为刘晓波高兴。也有我愤慨的一面,获得国际崇高荣誉的人竟然还在国家的监狱里过着囚犯的生活,受着这么大的是非委屈。我们对国家的未来当然充满我们的担忧。”

*刘慧卿:望中国政府听从国际呼声*

香港民主党副主席刘慧卿女士用相同的感受,她对记者表示,中国人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让他们感到非常骄傲,但同时感到非常气愤,为什么刘晓波和他的妻子不能去挪威呢?她希望中国政府顺应国际社会的呼声,让中国人民有真正的言论自由。

刘慧卿说:“在颁奖典礼上委员会主席表示,刘晓波没有犯错。他不应该坐牢的。所以,我真是希望中国政府是听到国际社会的声音,让中国人民有真正的表达自由,参与政治的自由。”

刘慧卿认为,中国一方面经济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政治、人权等方面有严重倒退。这是中国人的悲哀。

本年度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中国著名异议人士、零八宪章起草人之一刘晓波因为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处11年监禁,目前正在服刑。他致力倡导用非暴力方式争取人权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获颁2010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民主中国】2010.12.12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