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获诺贝尔奖中国公民第一人——刘晓波,至今还在中国的黑牢中。在中国,有关刘晓波的任何真实信息,也仍处在重重黑幕的遮蔽与封锁之中。但是,在他身上发生的一切,关於他的奋斗与坚持,关於他的挫折与自省,关於他的苦路、他的命运、他的意义,……“黑盒子”已然大白於信息自由观察的世界面前。
“茉莉花”开将六度香飘中国之际,一本帮助解读这个“黑盒子”的重要读本《解读刘晓波》,本周末起由溯源书社作为“国情教育·公民教育书系”的一种在香港推出,由田园书屋发行,冀刘晓波的命运、中国民主发展的命运继续得到关注。
本书中的作者,有刘晓波最亲近的爱人、友人,民主路上的海内外战友和同仁、同事,有在中国广具影响的作家、学者、公共知识份子;也有同样走民主路、但对他持严重异议的异见者等等。四十多位作者中有:鲍彤、胡平、王军涛、王丹、吾尔开希、周舵、封从德、杨建利、陈子明、梁文道、冉云飞、许知远、廖亦武、余世存、崔卫平、李劼、曹长青、万之等。
刘晓波的好友、流亡纽约的知名政论家胡平在书中的长文《阅读刘晓波》中这样评析:“晓波身上最可贵的一点就是,他对自我有极高的追求,也有极强的反省能力。作为六四倖存者,晓波时时为负罪感所困扰。对于自己曾经在压力下违心地写悔过书,他总是觉得无法原谅自己,因此他认定,只有重新投入抗争,重新面对压力,重新承受苦难,才能赎回先前的罪过,才能换回良心的安宁。”
同样流亡、也曾长期居住纽约的另一位政论家曹长青,在书中的三万字长文《撕裂的刘晓波》一文里对刘晓波持不同的观点,认为“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之后,有欢呼,也有争议。由于相当一部分争议涉及原则理念和人格尊严,所以是很值得探讨的。”他写道:“我曾相当地欣赏过刘晓波,欣赏的是带着个人主义气息和独立思考精神冲进文坛的那匹黑马。四分之一的世纪过去了,今天刘晓波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我却不仅找不到当年那个令我欣赏和期待的刘晓波,甚至怀疑当年的对他的认知了。
2月下旬被当局诬指“煽动颠覆国家政权”遭拘捕至今的四川作家、大陆最知名的公共知识份子之一冉云飞,则在书中表达了一种良心知识份子持有的正直而客观的意见:
“把一个人放在聚光灯下,各种隐微的东西都被照耀出来,有好有不好,确实再正常不过了,甚至可说这是出名的代价。我从来不认为任何人有免受批评的豁免权,刘晓波自然也不例外。……我并不主张拔高刘晓波所做的一切,即便他现在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名满天下,我们也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对待他。我对任何对他理性务实之批评,均抱着欢迎和理解的态度,从不认为你批评刘晓波,你便是我的‘敌人’,不是的。”
最近一年因出版《枭雄与士林——20世纪中国政治演变和文化沧桑》一书而很受中文世界读者好评的作家、评论家李劼,在《解读刘晓波》书中的持论也令人深思:“对诺奖得主有些非议,应该归入各抒己见和言论自由的范畴。不说与高呼领袖诞生的热烈形成平衡,至少也有免得定于一尊的效应。……很难说,一个和平诺奖会不会改写中国历史,但对於素存诺贝尔奖情结的中国人来说,无疑是一次意味深长的精神洗礼。”
该书并编入了2010年12月10日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在挪威奥斯陆举行时的盛况全记录,由前往参与盛会的胡平、陈奎德、蔡咏梅、封从德、杨建利等多位刘晓波的民主战友、同仁撰写,是中文世界第一次以成书的形式彙编出版,资料丰富,见证历历,殊为难得。
尽管该书的一些内容具有很大的争议性,编者表示这本书基于言论自由、出版自由和信息自由的原则而出版,大家应以平常心看待。编者强调:“推出这样一个读本是一次尝试提升读者公共关切、激荡读者家国情怀的朴素努力。”
(信息自由观察工作室)
【信息】
书名:解读刘晓波(刘晓波档案·续编)
编者:信息自由观察工作室(freedomofinformationcn@gmail.com)
出版者:溯源书社(suyuanbooks@gmail.com)
发行者:田园书屋(gfbook@netvigator.com)
开本:大32开
页码:463页
【议报】2011.03.23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