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这届的主宾国是中国,中国又是世界上最大的专制国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民主制度的欧洲,一个专制国家作为主宾国的书展,民主与专制,言论自由与钳制言论自由,必然会形成尖锐对立的局面。笔者认为,这届书展的最大收获是中国异议作家和流亡作家的活动成为媒体关注的重点,而中国的言论自由是书展的核心焦点。
诚然,书展是与市场联系在一起,但作家的创作不仅仅是市场。没有思想和言论的自由,没有出版和人身的自由,市场的价值毫无意义。
中国异议作家和流亡海外的作家现身书展,本身就是对中国专制制度的鞭挞。戴晴、贝岭、杨炼、马建、周勍以及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使得这届书展意义非凡。独立中文笔会与中国笔会中心(中国作协)其实就是作家的“两个中国”,前者是中国作家的良心,后者是党竭力控制和操纵的,作家背负着沉重的良心压力。
德国笔会和独立中文笔会共同举办一个主题为“文学与权力”的讨论会,引起关注。听众将展台及过道围得水泄不通,以至于讨论会主持人、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女士也费了一番周折才走到主讲台前。参加讨论的嘉宾有中国异议作家、环保人士戴晴,撰写《民以何食为天》的周勍,以及旅英作家、刚刚完成新作《北京植物人》的马建。
●海外媒体对法兰克福书展的报道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13日报道:默克尔:言论自由不是威胁是机会
第61届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即将在10月14日到18日期间举行,今天晚间即将举行书展开幕仪式,德国总理默克尔与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都将出席书展开幕式,并为开幕式剪彩。
中国是今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在书展召开的前夕,有关中国言论自由与人权状况等议题再度成为德国及欧洲舆论焦点。德国总理默克尔也在其博客上公开表示,她将在书展期间提及尊重言论自由的重要性。
默克尔本周末在其每周公布的播客中表示,身为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期待中国能掌握这一独一无二的机会,在书展上展示它丰富的文化和文学。
她表示,目前有关中国的言论自由还有争议,她与中国领导人会面时,将会清楚地表明言论自由不是威胁,而是机会,她说至少这是德国的经验。
根据报道,正在德国访问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一在柏林会晤了德国总统克勒和总理默克访,当天晚上他还与默克尔共进晚餐,但此后双方没有举行新闻发布会。习近平在出席法兰克福书展之后,将随后开始对其他欧洲四国的访问,这是他担任中国国家副主席之后对欧洲的首次访问。除德国外,他还将访问比利时、保加利亚、匈牙利和罗马尼亚。
▲德国之声10月14日转引德国报纸报道:法兰克福书展开幕看中国两个方面
德国各报普遍报导中国为主宾国的本届法兰克福书展开幕,认为书展对中国是个机遇,但需要更多勇气;德国公众可以通过接近中国改变自己对中国的看法;但也有观点认为,到法兰克福来的是客户,不是朋友。
《南德意志报》:习近平的勇气
周二,中国作为主宾国的本届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南德意志报》发表社论认为,本届书展和艾未未同时在慕尼黑举办的艺术展“使德国人观察到真实中国的两个方面”“:
“一面是现代的中国、人道主义和经过启蒙的中国,它正在人权领域艰难地奋斗向前。腐败干部建造摇摇欲坠的’豆腐渣’学校使四川地震时中小学生死亡人数超过了正常比例,艾未未对此没有视而不见。这位艺术家提出了疑问,为此他甚至差一点被殴打致死。他的投入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弱小的、但不断发展壮大的民权运动的一部分。
“另一面是官方的中国,它试图在国外打造自己的光辉形象,但一再遭到失败。北京的共产党领导人以为,经济成就会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国际尊重。但他们每次准备大型活动时,总要出问题。这次书展上,出现的又是一个落后的中国,它把怀有不同想法的人排除在外。遭受这些失败的原因是北京实行无法实现的战略:它既要继续逮捕和殴打异议人士,同时又想得到外国的青睐。后一个中国要借用前一个中国的形象兜售自己,这不可能成功。
“但这个官方的中国也有进步。尽管开始时在法兰克福遭到了挫败,但是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仍然前来书展,这完全需要勇气。如果他现在有更大的勇气,对一位中国流亡作家做出和解的姿态,他就确实值得人们尊敬了。土耳其总统居尔曾在书展上与流亡作家帕穆克握手就给习近平做出了榜样。”
《莱比锡人民报》:挑战与机遇
《莱比锡人民报》也认为有多种不同形象的中国,“中国作为主宾国出现在书展对德国是一个挑战”,德国公众可以通过接近中国改变自己对中国的看法:
“有哲学家老子和孔子的中国;有批评政权的人士,他们在流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的副主席习近平与默克尔总理共同为书展揭幕。即使异议人士与官方代表团几乎不会相会,当他们毕竟第一次走上这样规模的国际对话平台。这不仅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机遇,它也为其他人提供了第一手的知识。’以接近促变化’是当今的格言,但变化不应仅仅是别人的变化。”
《中德意志报》:到法兰克福来的是客户
《中德意志报》认为,“中国没有民主和新闻自由,但人们又希望热烈地欢迎中国作为主宾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这样的大劈叉必然要导致关系紧张”:
“书展前就发生了许多可笑的事件:先发出邀请,接着取消邀请,最后又收回取消。这样的做法并无特别之处,因为法兰克福书展首先是市场,不是谈道德的场所,应该明确认识这一点,以免因自己请来的客人而激动。到法兰克福来的是客户,不是朋友。”
▲德国之声10月14日报道:默克尔:中国做主宾国很好——书展不应有禁忌话题
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于周二晚间拉开帷幕,在书展开幕式上,德国总理默克尔要求本届书展的主宾国中国敢于直面批评性议题。周二晚间,默克尔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表示,在相关的讨论中不应,也不能有禁忌话题。这位德国总理还指出,几乎没有任何一种文化体裁比文学更能体现言论自由。与此同时,默克尔还呼吁法兰克福——这一世界最大规模的图书博览会的参观者们,坦率面对中国,对中国报以极大的好奇心。
本届法兰克福书展在严肃的气氛中拉开帷幕。所有德方发言人都在讲话中发出了平等对话,尊重言论自由的呼吁。德国总理默克尔在本届书展开幕式上表示,中国作为主宾国是件很好的事情,参加书展开幕的除中国作家以外,还有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
默克尔呼吁法兰克福书展——这一世界最大规模图书博览会的参观者,对本届书展主宾国中国报以极大的好奇心,但作为主宾国的中国也应面对人们的批评,“中国自然为登上法兰克福书展舞台做了充分的准备,此次是有备而来,书展期间人们将表达的所思所想,无论是赞美还是批评,都应允许人们畅所欲言。我相信,讨论中将没有禁忌话题,也不应该存有禁区。因为它是言论自由的核心,没有一种文化体裁能够比文学-纯文学、诗歌和抒情诗等更能体现言论自由,女士们,先生们。”
在前东德长大的德国总理回想起图书中所蕴藏的“巨大的自由潜力”。正因为图书与其他财富不同,有其特殊性,所以联邦政府坚持图书的固定价格和适当的增值税。也正因为人们不能限制书籍的多样性,取消书籍,所以德国总理承诺,为在世界范围内保护网络版权付出努力,“鉴于图书业目前承受的压力,我们希望确保图书的多样性和印刷图书的正常供应。我们的出版社和书业协会也必须在数字化媒体领域占据固定席位。”
德国图书交易协会主席霍奈菲尔德将数字化视为图书业面对的核心挑战。他指出,问题在于,人们如何用数字化图书赚钱。当然,目前,图书业和出版社靠印刷图书谋取利润-截止今年10月,德国图书出版业营业额与去年相比增长了2点8个百分点。霍奈菲尔德说:“这不仅是在严重的经济危机时期,也是在结构发生转变的时刻,在这一进程中,我们获取信息的习惯已愈发受到数字化通讯手段的影响。显而易见,图书占有稳定的席位。图书世界和数字化世界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最大规模的图书博览会,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书商推出了40多万种新的数目。本周三,书展为专业人士开放,周六和周日对普通读者群体开放。
▲英国广播公司(BBC)10月14日报道:法兰克福书展:文化与观点的碰撞
为期六天的2009法兰克福书展周二(13日)晚在法兰克福会展中心开幕。
本次书展在中共建政60周年之际首次邀请中国作主宾国,给北京一个向世界展示“软实力”的机会,为此中国派出庞大展团参展。
但作为书展的主办国,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开幕式上致词时强调中国有义务对公民开放言论自由,并敦促中国必须在政治自由和言论自由方面表现出应有的责任感。
她说,“本次书展的讨论活动不能,也不会有任何禁忌。这是言论自由的基础。”
默克尔还列举20年前柏林墙倒塌的时候,文学,特别是具有社会批评性的文学作品起了很大的作用。
她说:“书籍可以创造一种不同的东西,对独裁制度是一种威胁,而对民主则是一种加强。”
默克尔指出,中国参加本次书展时应该完全意识到它不仅会听到赞美之词,也会听到批评的声音。
创作自由
正在德国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书展开幕式上发表题为《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和平》的演讲,避而不谈言论自由和创作自由,反而强调对文明多样性的包容。
他说,“文化的交流既需要理解和尊重,也需要超越偏见和误解。”
习近平还说,“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
本台在德国的特约记者史明说,中国官方在书展开幕式上的发言很低调,与此前中方代表团要把本次书展办成一个文化奥运的大张旗鼓的做派成鲜明对照。
在书展开幕前举办的一次题为“中国与世界——感受与现实”研讨会上,中国代表团为抗议主办方临时邀请戴晴和贝岭两位中国异见作家上台讲话而退席。
政治对抗
在那次事件之后,中国前驻德大使梅兆龙说,我们中国人来法兰克福书展不是听你们讲民主课的,中国人听外国人讲民主课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此言一出引起德国舆论一片哗然,铺天盖地地批评中国不尊重人权和言论自由,而且能找到的中国异见作家全找了。
史明认为,在这个背景下,如果中国官方在书展上坚持对抗态度的话,就很有可能把文化对抗演变成一种政治对抗。
他说,这不符合中国外交的整体布局。此外,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前不久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媒体峰会上讲话时也比较软化,他没有生硬地要求西方媒体要尊重中国,而是希望它们公正客观地看待中国,并且保证外国记者在中国的采访自由。
史明说,胡锦涛在世界媒体峰会上的讲话和习近平在法兰克福书展上的讲话都传递出一个与以往中国宣传舆论阵地上的调子不大一样的声音。
独立声音
法兰克福书展展示的中国古典书籍
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在接受本台采访时说,法兰克福书展为官方的中国,也为普通的写作的人、异议作家和独立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个平台。
她说,独立中文笔会里面的很多独立作家经常会受到骚扰和监视,而且现在有五位会员被关在监狱里面,这包括著名异见作家刘晓波。
就在习近平在发言時,有在场人士高举纸牌示威,质询中国异见人士刘晓波在哪里。
廖天琪说,习近平在开幕式上讲话时说他代表13亿中国人民前来参加书展,但他并不能代表很多其他中国人民,特别是从事文学工作,从事新闻工作的人的声音。因为这些人他们的声音是不能被听见的,他们写的东西是不能被出版的。
本次书展总裁布斯开幕新闻发布会上发表讲话时说,“中国令我们着迷,但也令我们困惑。我们接受这种挑战。”
他还说,“你可以喜爱中国,惧怕中国,或批评中国,但不能忽视中国。”
布斯还说,书展不是奥运会,不能受到监控。但他也说,书展的作用不是政治性的,它应该是倾听不同文化的舞台和论坛。
那么,无论是代表官方的,还是代表个人的中国人在法兰克福书展上能否真正找到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呢?
▲苹果日报10月14日报道:书展总监谴责中国限制言论
正在德国访问的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昨日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主持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式。在开幕前,书展主办单位强烈谴责中国违反人权、限制言论及出版自由。
五团体申请示威
虽然中国被选为今年书展的主题,但在书展开幕前的记者会,书展总监布斯(Juergen Boos)发表措辞强硬的声明谴责中国:“我们强烈谴责中华人民共和国侵犯人权及限制思想和出版自由。”
谴责一番后,布斯就选中国为今年主题解画。他说,外界可以批评中国,可以害怕中国,但不能忽视中国,对话可促使中国转变,而书展本身“不是联合国”,“我们可以讲述冲突,但我们不能在这里解决问题。”
德国出版商和图书销售商协会会长霍讷菲尔德(Gottfried Honnefelder)也称,希望透过这次书展,推动中国当局让中国作家、出版商,进行创作、出版的自由。出席书展的异见诗人贝岭则说,希望让参观书展的民众,除听到官方作者声音外,也能了解中国的地下文学、地下诗歌。
这次书展被外界视为中国争取思想领域发言权、打造新形象的舞台,当局派出近千人的代表团、设立面积2,500平方米的展馆、举办超过500个不同的研讨会及讲座。可是,德国媒体在书展开幕前夕,焦点却是中国如何审查出版物。
德国《世界报》一篇评论文章将中国与东德相比,表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生的历史故事不能再重演”,质疑中国作为书展主宾国的合理性。书展开幕前,德国警方接到最少五个团体,在书展期间示威的申请,当中包括支持西藏人士。为应付随时出现的示威,警方已加强保安。
▲自由亚洲电台(RFA)10月15日报道: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德总理等讲话强调言论自由
第六十一届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德国总理默克尔与黑森州州长考赫出席开幕式,并在讲话中强调出版自由和言论自由在对抗专制中的作用。
法兰克福书展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博览会之一。第六十一届书展在十三号星期二傍晚开幕。大约七千多家出版社、十万多本书籍参展。由于今年书展主宾国是中国,并且由于中国在书展准备期间,就想把在国内对于异议人士及言论的控制打压带到法兰克福书展,因此本次书展引起德国和欧洲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为了这次书展派出了五十多位作家,六百多位艺术家参加,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也参加了开幕式。德国总理默克尔、黑森州州长考赫、法兰克福市长罗特女士出席了开幕式。考赫州长在致辞中强调说,选择中国作为主宾国带来的挑战就是我们是否能够认真诚实地对待它带来的紧张不安。认真指的是要了解对方的意见,诚实则指的不要对对方隐瞒你的观点。但是,支持为思想言论自由的斗争是到处有效的。
默克尔总理在讲话中强调说,中国登上法兰克福书展的舞台当然完全清楚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批评声音。我在这里可以保证,在这里的讨论绝对没有任何禁忌。默克尔总理在讲话中还回忆了她所经历的东德的情况,强调了书籍对于走向未来和决定现实的重要性,以及在东德的公民运动中,对于柏林墙倒塌的巨大作用。她说,我们同样知道书籍的影响,它帮助人们更深刻的反思,推动独立的思想,它触动专制,批评专制,在不同的方面挑战专制,在不同的方面彰显民主。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讲话中则强调对话和互相尊重。
法兰克福书展总负责人博斯先生在讲话中,以及在媒体的采访中明确地说,当然书展和一个推行极权主义的国家打交道,并且坐在一起是困难的。但是我们花了三年时间组织、准备,我们可以保证在法兰克福书展一定有言论自由,让各种意见得到发表。
▲德国之声10月15日报道:法兰克福国际书展上的“两个中国”
10月14日,本年度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正式开始。来自全世界100多个国家的近40万展商在这个全世界规模最大、最为重要的“图书秀”上展示自己最新的作品和出版理念。作为主宾国的中国也在布置精美华丽的主题馆尽展中国悠久的文化史和近年来文化市场的飞速发展。就在主宾国官方代表团100多位作家代表中国展现“软实力”的同时,一些对北京政府持批评意见的所谓异议作家也通过他们的方式展现中国的另一面。德国之声记者综述如下。
10月14日早上10点整,在法兰克福书展论坛一展厅是本届书展主宾国中国主办的一场研讨活动,由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德国蒂森基金会共同主办,讨论主题为“全球一体化中文学的独创性和融合性”。主持和参与讨论的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负责人、北大德语系的资深教授、中国作家以及德国汉学专家、作家和蒂森基金会的代表。一个小时的讨论内容主要围绕如何通过翻译文学作品,促进不同国家作家和读者之间的交流。即使深受另一种文化文学的影响,也同样不妨碍保持本国文学独创性等。也许是因为探讨的话题过于专业,因此台下旁听研讨的人远不如展馆里参观和拍照留念的人多。讨论没有过半,已有不少听众退席。
14日上午11点,在3号展厅一个不足20平米的展台前已经聚满了德国媒体的工作人员以及书展访客。这个展台就是德国笔会PEN的展台。德国笔会和独立中文笔会共同举办一个主题为“文学与权力”的讨论会。由于听众将展台及过道围得水泄不通,以至于讨论会主持人、独立中文笔会主席廖天琪女士也费了一番周折才走到主讲台前。参加讨论的嘉宾有中国异议作家、环保人士戴晴,撰写《民以何食为天》的周勍,以及旅英作家、刚刚完成新作《北京植物人》的马建。
戴晴在讲话时开门见山地说:“我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在这里表达原本我想在我的故乡北京表达的话。开幕式上习近平说代表13亿中国人参加书展,我并不觉得我和我的一些作家朋友被他代表了,因为我们的书被禁止,我们出国受到限制。而习近平在讲话时只字不提中国的新闻管制,只字不提中国的书号还是由国家发放,只字不提被大家要求了多年的迟迟没有出台的新闻法和出版法,也只字不提赫尔塔·穆勒获诺贝尔文学奖。穆勒在作品中反专制。我倒觉得,穆勒代表我们的地方更多一些。”
正在德国为新书搜集素材的作家周勍更是明确指出:“现在在中国分成了’你们’和’我们’,你要是不属于’我们’这派,那你就享受不了许多优厚的待遇,受不到重视和保护。”
周勍还讲述了他因为创作《民以何食为天》而在北京遭不明身份人士殴打受重伤,在警察局报案时,警察问他的第一句话是:“你是作协的么?”在得知周勍不是作协成员也不是任何官员时,警察说:“那就没办法了,你不是我们的人。”
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女士在讨论会结束后表示:“看到今天展台前挤了这么多媒体,我心里感到特别欣慰。因为这表示德国公众非常注意到这个问题:中国作为主宾国财大气粗,可以做这样那样的事情。但是德国公众界也希望听到另一种声音,一种不被中国官方代表的声音。”
廖天琪同时以独立中文笔会会长的身份,明确要求中国政府释放刘晓波。廖天琪说,刘晓波只是做了一个公民应该做的事,没有任何受到惩罚的理由。
法兰克福书展才开始第一天就似乎形成了两个中国展览阵营,双方都表现的自信而且有备而来。当然,所谓“两个中国”在此指的只是中国的两个或多个方面,并非政治意义上的中国和台湾。但是,两岸议题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也确实有所体现。为了体现“台湾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参展方特别设立了“台湾地区图书”展台,并且在每一本书上,(即使是科普性读物、装潢设计类书籍也不例外),贴上了一个醒目的绿色标签,上面注明:“本书中任何违反一个中国的立场和词句一律不予承认。”
▲自由亚洲电台(RFA)10月16日报道:法兰克福书展禁书不能展北京打压台湾做法引起不满
被誉为世界出版界的奥运会,也是全世界最重要的图书贸易平台的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周三开幕,中国首次以主宾国身份组织三百多家出版社参展。据了解,参加此届书展的中国大陆作家包括铁凝、莫言、余华、苏童、毕飞宇等100多位,在为期四天的书展上,中国政府共筹备了九场活动,包括中外出版高层论坛、中外经济学家论坛、华文出版论坛等等。
开幕仪式中德国总理默克尔和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都出席。四位德方代表致词时均提及中国处理言论自由的问题。据香港苹果日报星期四报导,主持开幕的习近平未如预期般遭遇大规模示威;原来立场强硬的默克尔(Angela Merkel)更没有像先前所传那样,向习近平当面提出人权等议题,她只是呼吁中国要容许政治、经济及言论自由。默克尔表示:言论自由对一个国家非常重要,“近年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份量大幅提升,因此,在政治与经济自由及言论自由等方面,中国亦应承担其国际责任。”对此,北京学者焦国标表示,越来越多国家在经济上受到压力,因而对中国的态度不敢过于强硬,“我觉得是一种趋势,而且如果中国经济能够持续下去的话,没有什么社会经济的危机的话,那国际上在人权、出版自由、宗教自由层面上对中国的压力可能会减小。”
原本收到主办单位邀请到法兰克福参加图书博览会的中国异议作家廖亦武,却在早前受到中国政府安全部门的阻挠,而无法到德国参加这项活动。香港明报周四的报导说,流亡美国的中国作家贝岭表示,中国文化界自我审查情况仍然严重,窒碍作家的创作及写作。有作品参展的中国藏族女作家唯色则因得不到护照,无法前往。
浙江杭州网上作家昝爱宗星期三在网上发表一篇题为“请教在法兰克福的新闻署长柳斌杰”的文章,表示中国虽然是大国,但作家们的出版自由却被政府“集中代表”了,因为许多作者的作品无法出现在在法兰克福书展上。例如他所写的《第四种权力:从舆论监督到新闻法治》在出版后,很快被中宣部及新闻出版总署列入所谓“禁书目录”,至今已长达十年之久。作家余杰的图书《火与冰》、《铁屋中的呐喊》被禁也长达十年之久,新闻总署却至今不敢公开承认当年禁书,今天更不敢解禁。昝爱宗向本台表示:“你是个新闻署长,你过来开会,你光展示江泽民的书,你不展示禁书,这不是虚假的吗?就说你不够公正。柳斌杰正好在法兰克福,借这个机会发表篇文章,等于向他表示抗议,因为我们出不去,出境也出不了,如果有记者能够见到柳斌杰,最好跟他当面说,禁书那么多你怎么没有展示?是不是展示的都是说你们好话的东西?”
苹果日报的报导还说这次书展两岸均派出代表团出席,然而中国馆遭批评占台湾便宜。北京当局不但在中国展馆中辟出部份地方展出台湾图书,还在每本书贴上“本书中任何违反一个中国原则立场和内容的词句一律不予承认”,至于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余光中则被列为所谓“中国当代重要作家”。
对此,在大陆信奉三民主义的中国泛蓝联盟成员张子林表示抗议,他说:“我认为这是一个很愚蠢的表现,刚好让大家看到他们表演得很拙劣,大家看了都很失望,北京方面这么做反而引来更大的反感。”
▲德国之声10月16日转引德语媒体报道:默克尔的铁蒺藜和花久志的中国人来了
《南德意志报》认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开幕式上的讲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德国《日报》著名记者花久志为首、包括三名中国自由记者在内的八人小组与书展合作,在网页上开辟了名为“中国人来了”的专栏。
《南德意志报》:默克尔给了中国棉纸包裹的一包铁蒺藜
本届法兰克福书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民主与专制、新闻出版自由与钳制言论两种思想交锋的战场。有媒体指出,开幕式上中国代表团成员与德国观众鼓掌的不同明显反映了理念的差异。《南德意志报》认为,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开幕式上的讲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她的讲话听起来也许像外交辞令,实际上它递给中国代表团的是用棉纸包裹着一包铁蒺藜。默克尔说,’在独裁统治下,书籍被焚毁、被查禁’.她回忆起自己过去在东德如何渴望书籍、对当时大多为’官方’的书籍多么失望的往事。这样的历史性比较使人一目了然。
“中国没有私营出版社,国家仍然是分配出版书号的唯一统治者,这也正是中国的正式出版物中很少有自由激进文学的原因。中国代表团中最著名文学家莫言的登台既引人注目,也使人颓然。与听命的地方小干部一样,他反复倒腾那几句有关开放、交流、各国人民如何如何等毫无思想内容的句子。
“默克尔谈到1989年柏林墙倒塌的事件时,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脸色像混凝土一样板结起来。在中国,一提到柏林墙和1989年,每个人都会想到那一年的另一件大事:’天安门大屠杀’.在中国正式讨论中,它是最大的禁忌话题。
“德国总理友好地微笑着说:’书籍能反映出差别,所以它对独裁政权构成了威胁,具有伟大的自由潜力。’她要求参观书展的人与中国人进行毫无保留的谈话。那我们就去中国馆吧!看看今后几天在那里能听到什么说法。”
《日报》:中国人来了专栏
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以德国《日报》著名记者花久志为首、包括三名中国自由记者在内的八人小组与书展合作,在网页上开辟了名为“中国人来了”的专栏。花久志的首篇文章谈到开辟这一专栏的动机和《日报》的主张:
“《日报》主张无条件的言论自由,主张激烈争论,如果有必要,也主张公开挑战。在以中国为主宾国的今年书展上,它主张的这一切可能得不到实现。但我们认为,在与中国对话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遭受失败和挫折。哲学家哈伯马斯说,对于西方来说,中国是一个’陌生的巨人’.今天的中国比任何时候都强大,这就使得对话变得更为困难。
“但是除了对话以外,没有别的选择。既与共产党精英、也与异议人士对话,同时倾听处于两个极端之间的中国广大公众的声音,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界、文学界和新闻界最重要任务之一。《日报》认为,它能承担这一任务,所以接受了书展的建议,组成一个自己的德中编辑团组,从新闻的角度,独立追踪本届书展。此前,中国和德国记者从未以这样的形式共同登上互联网媒体。”
▲德国之声10月16日报道:书展推出《民主是个好东西》文集
“民主是个好东西”这篇俞可平撰写、发表于2006年的文章,与秦晖、于建嵘等10位中国学者的文章,一同被译成德语、并收录在德国伯尔基金会新近出版的文集里。这本书旨在向德国公众介绍,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就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不同看法。以“民主是个好东西”为题的一场热烈的新书推介讨论会,于10月15日在法兰克福书展期间举行。
由伯尔基金会出版的这本文集收录了徐友渔、崔卫平、秦晖、傅国涌、李昌平、贺卫方、于建嵘、展江、胡鞍钢、刘军宁和俞可平这11位中国知识分子的新近文章。
德国杜伊斯堡大学教授黑伯勒、中国清华大学教授秦晖、中国社科院学者于建嵘参加了在法兰克福书展举行的相关讨论会。
“没有要求彻底推翻整个制度”
黑伯勒教授表示,这本文集展示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对于中国该走怎样的道路,有着多样而不同的看法。黑伯勒教授说,从文章中也可以看出,中国知识分子对于由国家实行的改革进程缓慢十分不满,但是,他们绝没有因此而要求彻底推翻现存的整个制度。
黑伯勒教授同时回顾了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所发挥的提醒当权者矫正错误路线的作用,以及1949年之后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1957年的运动以百花齐放为口号,呼吁知识分子对党、政府和国家的错误进行纠正。然而,这一呼吁发出后仅数周就掀起了反右运动,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受到无情的惩罚。这场运动使得中国知识分子很长一段时间里折断了脊梁。他们沉默下来。这种情况直到70年代末、80年代才开始有所转变。”
“当局想试一下,没有互联网行不行”
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收录在文集的文章是关于经济危机背景下,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但在讨论会上,秦晖教授也对主持人和观众提出的诸多其它问题给予了精彩的回答。在问及互联网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作用时,秦晖教授表示,在“邓玉姣案”等事件中互联网扮演重要角色的同时,当局对互联网的管制也更为严厉。他提到他所参加的9月份法兰克福中国讨论会的风波,以及那之后他所撰写的一篇在互联网上广为流传的相关文章。秦晖教授说,中国国庆加大互联网管制期间,他的这篇文章在网上受到普遍封锁,但国庆后文章又能看到了。除了特殊时期之外,他还提及互联网封锁的特殊地区,比如7·5事件之后的新疆。秦晖说:“据我所知,新疆不久前就曾试验过全部取消互联网。实际上我觉得这个也是暂时的。但是我觉得,我们的当局还是想试一下,如果没有互联网行不行。一旦需要的话,是不是取消也无所谓。”
“法制的核心在于政府守法”
在问及中国法制存在的问题时,秦晖指出,核心在于公民权利与政府守法。为什么强调政府守法呢?秦晖说,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法有着独特的观念,法家强调的是,老百姓要守规矩,国家要制定非常详细的法律,来规范老百姓的行为,当然也用来规范各级官吏的行为,但最高领导人的行为是没有人去规范的。但这样一个法制造成的后果是:只有从上到下的管制,没有从下到上的制衡。
秦晖教授说:“中国这几十年一直有一个现象,就是只要一谈到法制,往往就被解释为要管好老百姓。我们经常有一个说法,叫几部门联合执法。比如说,在城里头发现了几个农民工盖的棚子,也就是Slum(贫民区),马上会出动一大堆什么公安、工商、城建哪,通常的说法叫’五部门联合执’,然后就把这些老百姓都给赶走了,把他们的房子拆掉,或一把火烧掉。这个也叫作法制,但在我们看来,却恰恰是一种破坏法制的行为。所以我觉得,中国在谈到法制的时候,公民权利是一定要注意的。否则的话,谈法却往往是破坏法。”
“民主从来都不是选举圣人的”
讨论会上还有德国观众提出如何看待台湾民主的问题,秦晖教授表示,他认为,台湾是华人社会实现民主转型的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因此当然会引起大家的关注。秦晖教授说,以前很多人都说华人由于文化等各种原因,是不能搞这一套的,或者如果要搞,代价一定非常之沉重。
秦晖教授认为,恰恰对这种说法,台湾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例证。他说,后来陈水扁被抓,人们又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说,你看,民主还选出来了个贪污犯!可是我们都知道,民主从来都不是选举圣人的。民主的要义就是制约统治者,统治者犯了罪,要抓起来。我觉得台湾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我尤其觉得震撼的是,即使在陈水扁还在位的时期,他作为总统当然有豁免权,总统在位时你是不能起诉他的,这也是法律的规定,但是他的家人,在他在位期间,就已经被起诉了,甚至被抓起来了。这个在大陆是无论如何不能够想象的。然后说,陈水扁贪污,要他把所有的发票拿出来,一张一张核对。我心想我们中国大陆,你别说总统了,就连生产队长,你能去查他的发票吗?当然不是说他的上级了,而是一般老百姓。”
秦晖教授说,现在中国对于民主有很多不同的看法,这也是多元化的正常现象。有的人经常谈及台湾民主的所谓“乱象”。但秦教授认为,横向比较,与亚洲乃至欧洲国家相比,如果说民主化过程中有些混乱的话,台湾其实是很少的。
中国社会的“刚性稳定”
中国社科院农村问题学者于建嵘介绍了他在文集中重点阐述的中国社会“刚性稳定”这一概念。他表示,中国目前每年发生约9万起群体性社会事件,这些事件可以分成三类,一是工人、农民维权,这类抗议的特点是要钱不要政权。于建嵘说,这类抗争约占所有群体事件的80%,而且是“以法抗争”,不会突破法律底线。第二类是所谓的“泄愤事件”,于建嵘举了瓮安和石首的例子,人们倾泻其怨愤和不满情绪。他认为,泄愤事件来得快,去得也快,因此也不会影响中国社会的根本稳定。第三类是有组织的犯罪。
于建嵘表示,在中国政府强大的管制力量之下,中国社会处在一种“刚性稳定”的状况下,“这种刚性稳定有着巨大的风险。但到目前为止,我的结论是,中国政府对这个社会的控制能力还是存在的。就是说,只要改革,只要改革我们的司法制度,只要确定我们的基本权利,通过司法改革,我认为,这些问题是可以发生一些转变的。”
同样题目的讨论会还将于10月19日在柏林再度举行,除秦晖、于建嵘两位学者之外,中国媒体学者展江按计划也将出席届时的讨论。
▲自由亚洲电台(RFA)10月16日报道:《大纪元时报》在法兰克福书展举办多项活动
第六十一届法兰克福书展,由于主宾国是中国,因此关于言论自由,中国独立于极权主义政府的知识界、出版界、流亡文学等情况引起了德国以及欧洲社会文化界的强烈关注。记者获悉,在本次书展,德国人权国际和中文媒体《大纪元时报》联合在书展推出了一个平行于中国官方的活动,为此,记者采访了德文大纪元的编辑郑志红女士。
“《大纪元》经过九年的发展成为除了在共产党政府控制的中国以外,在世界上一个最大的独立中文媒体。它在四十多个国家发行。很多读者都知道,《大纪元》是一个代表不同声音,特别是代表不同阶层的中国民众的声音的平台。这次法兰克福书展因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书展,所以《大纪元》想利用这个机会,提供给中国独立的作家、诗人、还有独立的出版人一个平台,让他们有机会谈出他们对于中国的体制的认识,以及冲破中国新闻出版封锁的曲折故事。”
关于此次大纪元时报与德国人权国际合作推出的系列活动,郑志红女士介绍说,“基于这个考虑,《大纪元》请了一些在德国、美国还有其他一些国家流亡居住的作家、诗人、出版人。活动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报告讨论会的形式,另外一种是在我们《大纪元》的展位上直接和读者对话,或者作书评、朗诵。我们的活动从书展的第一天十四号开始,到最后一天,即十八号星期天结束。我们每一天都有安排,或者在展位,或者是讨论会。”
据记者了解,在十四号到十八号五天中,共安排了十六场报告讨论、朗诵、读者见面会等活动。参加这些活动的有来自英国的著名作家马建,瑞典的万之,来自美国的诗人贝岭,德国的阿海,著名学者王容芬、吴文忻、周勍、还学文等。二零零九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流亡德国的罗马尼亚女作家米勒女士,将于十五号下午四点,特别到《大纪元》报的摊位,会见读者,以表示她对中国异议作家,中国独立知识分子的支持。
▲德国之声10月16日报道:中国在书展上如何展现自己
法兰克福书展自1976年起设立了主宾国项目。每年书展上都会选择一个不同的国家,重点介绍它的文学和文化。今年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是中国。书展开幕前就已经发生了中方代表团不允许异议人士参加论坛会议的争执。现在这场争执虽然已经平息,但是围绕作为主宾国中国的讨论仍然十分激烈。中国在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上是怎么展现自己的呢。
中国对于自己的数千年文明史感到骄傲,对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感到自豪。中国馆许多展柜里摆放的物品,都形象地传递着中国文字发展过程的信息:从刻有文字的甲骨,石头和竹简,到纸和书的出现,最后是数码时代——使用电脑和移动阅读器材时代的到来。
中国展厅中央的设计和布置由艺术家李继伟完成。只见一张巨大的宣纸悬浮在展厅的半空,地板上造了一汪湖水,投影灯在水面上投下了一滴浓墨。湖水四周立着写有中国文字的木桩。这种现代的表达方式将古老的中国一下子推到了人们的眼前.李继伟说:“我希望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不仅仅是红灯笼。我希望让大家知道,中国人也懂得现代艺术。”
展会期间常常听到中国人说起“和谐”这个词。和谐意味着包容对立和矛盾。然而环顾四周看到的却只有排斥。墙上照片上的作家,显然都是获得中方组委会认可的人。而代表批评声音的作家,比如阎连科或者是廖亦武都未被允许参加此次书展,他们的照片当然也没有出现。书展负责人博斯认为,尽管如此,书展期间仍然会举行各种对话,“我相信,一部分对话会在某些角落里进行。不会在大庭广众的目光下进行,因为双方的立场差异太大。但不管怎样,对话的机会已经有了,比如我就知道,台湾作家和大陆中国的作家在这里进行了交流。我希望从中能够产生一些积极的成果。”
歌德学院中国地区负责人阿克曼,希望展会期间出现激烈的思想碰撞。他已经在中国生活了多年,他的看法是,德国人不要轻易对中国下结论:“西方目前对中国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是扭曲的,并不符合中国的现实,而且非常表面化。如果在对话中提出批评,那么我希望双方互相提出批评,而不是仅对其中的一方提出批评。”
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上将总共举办450多场关于中国的活动。其中的一半由中国组委会组织,另一半由独立机构和出版社组织,它们也邀请了作家杨炼。杨炼已经在伦敦流亡生活了多年。他说,他仍然是中国作家。对中方组委会,也就是中国的最高新闻检查机构,他并没有寄予多少期望,“这个机构只关心意识形态。它关心的是如何让宣传机器继续运转,而根本不是对人负责的决策机构。这个新闻检查机构是不会有所改变的,它是最难以合作的伙伴。”
但是杨炼坚信,中国会继续开放。他说,中国每一分钟都在发生着变化,中国政府总有一天会接受这一点,“不论它想不想接受,它必须接受。虽然它想控制,但是控制不了。”
▲德国之声10月17日报道:高行健与杨炼:“真实是作家的价值观”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高行健出席本次法兰克福书展,有着特殊的意义。据德语媒体报道,2004年在巴黎举行的法国书展中,法方出资邀请了40位中国作家出席展会,却没有邀请就生活在巴黎的这位华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报道因此评论说,书展过后,有谁还能记得那40位忠于政府路线的作家呢?反倒是,这位诺奖得主在书展上的发言,可能会记录在作家的文学履历中而留传后世。因此,这次高行健出席法兰克福书展,格外引起人们的关注。
10月16日,高行健与旅居伦敦的诗人杨炼受德国学术与教育基金会的邀请,参加了书展上一场以“在两种文化中生活与写作——交界处的家园”为主题的讨论会。
讨论会的开放式会场位于法兰克福书展国际展区。会场座无虚席,许多人站在四周、甚至席地而坐,倾听高行健与杨炼的这场发言与讨论会。媒体记者的长枪短炮也纷纷对准了两位嘉宾。尤其是中国自由记者与作家戴晴从观众席走上讲台,与高行健拥抱时,更是让台下的记者们一阵猛拍。书展组织方彼得·里普肯也在讨论会前发表致辞。
作家给自己设限是荒谬的
高行健说,他主要的作品应该说都是在离开中国以后完成的,虽然有像《灵山》这本书是82年就开始写作。但在当时写的时候,他就已经在中国遇到了很多问题,发表、出版都遇到阻碍。高行健说,除了官方允许发表的限度以外,作家自己还会自己设限,自律。但尽管有这个自律,他在中国时的一些作品仍然被禁止。他笑着说,所以他觉得这个自律也是很荒谬的事情,没有必要再作自律。
高行健说,《灵山》之所以是他写得比较尽兴的作品,就因为他在中国开始写的时候,就没有指望这本书在他有生之年能得以发表。后来,他接受德国一个基金会的邀请,在欧洲休创作假继续《灵山》的写作,也没有想到这本书要出版发表。
作家只是一个脆弱的个人,但他是一个创造者
“在政治面前、在社会面前,作家只是一个人,而且是一个脆弱的人。他不可能改变这个社会,改变政治。我认为,个人面对这些是无能为力的。但是作家可以做一件事情,就是他面对只有纸和笔的时候,如果他内心自由的话,创作就从他的笔下开始。这个创作可以不顾及一切的阻力,和社会条件的限制。”
高行健举例说,诗人但丁流亡法国后写作了《神曲》,剧作家哥尔多尼离开了美好的威尼斯流亡,创作出经典作品。而今天提起意大利文学,谁也不能绕开哥尔多尼和但丁。高行健说,母语,祖国语言,正是这些孤单的个人,孤单的作家,在历史的长河里创造的。
“真实是作家的价值观”
高行健说,无边的自由,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但思想的自由是存在的。在任何时代,且不要说在一个极权政治下,或者在某种政治压迫、社会、宗教约束下,就是在一般的情况下、在当今的民主社会里,人也并没有充分的自由。他笑着说,市场就不给你自由,市场就是一个巨大的压力。高行健还特别指出,政治正确就像是一个紧箍咒,它约束人的思想。可作家却是这么一种独特的人,他存在的条件就是思想的绝对自由。但是:“思想的绝对自由,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一个确认的价值观。思想绝对自由的背后有一个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我以为,对一个作家来讲最广泛的价值观就是:真实。他所面对的问题是不是真实的问题,他所面对的回答是不是真实地回答。以这种真实,以作者是不是真诚地把问题摆出来,还是唬弄他的读者,包括唬弄他自己。所以真诚是作家的伦理,真实是作家的价值观。”
文学与商业化
高行健还谈到对文学商业化的看法。他本人同时还是一位画家,并且“以画养文”。他说:“如果把写作当成职业,用这个来吃饭,我想最好放弃这种写作(笑)。我自身的经验就是这样。我之所以还写,首先就是想到不是把它作为一个职业来谋生。从事这样的写作,我把它叫做冷的文学。因为它跟市场不联系在一起的,它首先是内心的需要。”
高行健笑说,书展是一个书市,他并不反对卖书,也不反对畅销书、商业推广,因为书籍还有另外一个层次,即文化消费的层次。
外在的控制与内心的禁止
诗人杨炼在发言中赞同高行健“作家不应自我设限”的说法:“如果说,作家要粉碎一种外在的控制,外在的禁止,首先要粉碎自己内心的控制和禁止。要争取内心的自由。”
杨炼说,流亡使作家获得了自我、语言和文学的自决。同时,在文化的交界处,作家能够获得中文与外文的双重滋养。在问及,诗歌这样一种文学体裁,是否是可译的,杨炼说:“诗歌是一棵有根之树。我的诗在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时,我希望它是从同一个根上长出的另外一棵树。也就是说,我的译者在翻译我的诗的时候,他不是只翻译表面的词汇,他要穿透词汇,把这些词汇变成一个里程,找到原来的树根在哪里。然后用同样有能量的语言,在译文里把它表达出来。”
杨炼还强调诗歌、文学的纯粹性。他举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例子:“中国古代诗歌为什么精彩?不只是因为杜甫早就把我的流亡写尽了,而且还因为中国古典诗歌有那种极端、极端完美的形式。那么,虽然我们不能用古典诗歌的形式写诗,但是他给我们提供了美学的标准。我们在自己个人的意义上,还要向那个方向生长和发展。最终达到一种纯度。”
讨论会结束后,许多观众拿着两位作家和诗人不同语言版本的书作,请两位嘉宾签名。一位年轻的德国女孩对杨炼说,您的这本书是我读过的最好的作品。
16日晚间,两位作家还在法兰克福举办了一场作品朗诵会。
▲美国之音(VOA)10月17日报道:中国言论自由问题成为法兰克福书展焦点
全球规模最大的法兰克福书展,星期六正式对一般民众开放。中国作为今年的主宾国,在书展中以大量的出版品和文化活动,展现出它在经济之外的软实力。不过在书展前和书展期间,有关中国言论自由的问题,却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为了表示对作为书展主宾国的重视,中国的官方负责机构——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去年花费了5百万人民币将100多部中国文学作品翻译成英文和德文,同时还为书展成立主题馆,也组织了500多场文化艺术活动。
出席书展的,包括20多位知名的中国作家如王蒙、莫言和余华等,以及100多家出版商,1000多名艺术家、出版人员和专家。
*习近平:书展为认识中国窗口*
此外,中国官方还派出了庞大的官方代表团,并且由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星期二的开幕式上致词。
习近平说,参加书展为中国认识各国文化提供了契机,也为世界各国近距离观察中华文化打开了一扇窗口。
*默克尔:中国应开放言论自由*
在开幕式上致词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说,中国近年来在政治和经济的实力上已大为提高,因此在政治、经济和言论自由等各方面,也应当承担其国际责任。
她还以自己在从前的东德成长的背景说,书籍可以成为人类和文化的桥梁,它为冷战的结束起到极大的作用。
*书展邀中国官员和异议作家参加讨论*
这个全球出版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书展活动,不但在决定邀请中国作为主宾国时就引发了德国舆论界的争议,同时它试图为拆除中国当局和异议人士间的一座墙所作的努力,似乎也踢到了铁板。
在上个月末书展的一项名为“中国与世界——感受与现实”的讨论会,邀请了中国代表和异议作家戴晴及贝岭发言。
戴晴上台发言时引发中方抗议,代表团大部分成员离开会场,使得现场一度陷入混乱,场面十分尴尬。代表团在戴晴和贝岭发言后才回到会场。
主办单位在此前曾经由于中国的压力,在邀请戴晴和贝岭出席讨论会后又撤回邀请,事件引发德国舆论的批评和关注。
*中国代表团对受冷淡感到不平*
中国驻德国大使吴红波说,邀请异议人士出席书展是对中国政府的不尊重,中国对此无法接受。
而中国新闻出版总署一名发言人则对受到德国舆论界带有敌意的冷淡对待感到不平。他说,他们为准备书展付出许多心血,但没有料到会受到这样的待遇。
法兰克福书展对于全球的出版业有极大的影响,每年在书展上达成的版权交易份额大约展全球总量的75%,对于下一个年度出版的新书具有极大的决定性力量,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版权交易平台。
今年的书展将在星期天结束,估计共有来自100多个国家、将近7000个摊位参加这次为期5天的书展,其中包括了20多个来自台湾的展示区,参观人数大约在30万左右。
▲自由亚洲电台(RFA)10月17日报道:流亡异议人士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呼吁言论自由
由于法兰克福书展今年主宾国的题目是中国,中国派遣了一个几千人的大型代表团参展。与此同时,流亡海外的知识分子和作家也在德国的“人权国际”等组织协助下,在《大纪元时报》的安排下,在书展上与中国政府的官方活动平行推出了各种活动。十五号,记者获悉,流亡欧洲的民运组织中国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张英先生,也特别从荷兰赶到法兰克福参加活动,以表示对于中国言论自由问题的关心。为此,记者在法兰克福采访了张英主席。
“法兰克福图书展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博览会,所以我们中国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和中国民主联合阵线也适当的参与有关的活动。我们主要是这样,有五六个代表从欧洲各地先后赶到法兰克福,主要是表达我们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切,特别是呼吁实行新闻出版自由,并且以维护人权为主题展开一些活动。”
关于中国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在书展期间的具体活动,张英主席介绍说:“主要是,第一,昨天我发表了一封给习近平先生的公开信,敦促中共开放言禁、网禁、报禁、党禁。第二,我本人在法兰克福会见一些著名的异议作家,贝岭等老朋友。第三,是借这个机会跟在德国的维吾尔族世界大会总部的负责人再次做见面一个沟通,以便促进汉维两大族的和解、团结。所以除了和一些著名的异议作家在书展大厅站台以外,十八号将有一个和世界维吾尔族大会的主席热比娅、秘书长多力坤等人的专门的对话座谈。”
张英主席说,所有这些活动的中心思想是:“中国民主党中央委员会,中国民主联合阵线主要是敦促执政的中共最高当局,开放言禁、报禁、网禁、党禁!”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17日报道:法兰克福书展上中国官方人士与异见作家不相往来
法兰克福书展进行到第三天,中国官方人士与中国异见作家虽在同一个展览中心活动,却不相往来,更没有同台讨论的思想碰撞。
中国异见作家戴晴表示,没有任何人,包括组织者,创造机会,让官方中国与民间作家在一个舞台上对话。中国新闻出版署介绍中国的出版制度时,她在会上从头到尾举手要求提问,却没有获准。戴晴认为,如此强大的官方中国,这样做法,是没有自信的表现。
此外,10月16日德国书展主办方还邀请了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旅法华人作家高行健和旅英诗人杨炼,漫谈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写作体会。高行健表示,作家创作,首先需要内心的自由,不能有外在的约束或自我约束。杨炼表示,到西方创作,增加了一个反省自己语言和文化的距离感。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18日报道:法兰克福书展:热比娅露面莫言“爽约”
流亡美国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主席热比娅,17日意外出现在法兰克福书展的中国馆。热比娅亲切向在场人士问候,逗留约10分钟后离去,过程平和没有发生冲突。
台湾中央社报道指出,热比娅17日一早抵达书展现场,主办单位特地为她安排导览和安全人员,一路陪她参观最早为她出版自传的德国Heyne出版社和中文《大纪元时报》的摊位。热比娅随后走进中国馆,现场不少认出她的人露出惊讶和愤怒的表情,不过也有人想找她拍照。热比娅亲切向在场人士问候,翻阅几本书后离去,过程平和。
热比娅从2005年起在美国华盛顿过着流亡生活,此次是应国际人权组织“受威胁民族协会”邀请访问德国。她今天(18日)将在书展的展馆内举行记者会,同时发表演讲和参加研讨会。
德国之声电台说,周五热比娅参观访问了设在波恩的德国之声。
莫言无法参加德国电视台的中国时政讨论
本台特派法兰克福记者古丽报道德国公营3SAP电视台为配合法兰克福书展的中国主宾国活动,周六晚间22点播出讨论中国时政的专题节目。据悉,这个节目是在10月14日录制的。德方原本邀请中国作家莫言和旅居德国的女作家罗令源与两位德国作家出席讨论。但在节目录制前的两个多小时突然传来消息说,莫言拒绝出席,理由是他需要参加中国官方安排的活动。德方临时邀请中国代表团其他作家也没成功。最后,不得不邀请旅英作家马健代替莫言参加讨论。
莫言突然变卦,拒绝参加德国电视台的讨论节目,外界猜测其受到中国当局的压力。
法兰克福书展周六接近尾声,中国官方的活动包括王蒙主讲的“中国当代文学生活”以及晚间在法兰克福文学馆举行的余华小说《兄弟》和苏童小说《妻妾成群》的朗诵会。
由“德国笔会”邀请的中国独立作家所进行的演讲,则有“劳改中的生与死”(吴宏达主讲)、中国当局如何用“书号制度”来钳制言论(周勍主讲)以及长期的假大空宣传对中华语言的污染(陈迈平主讲)。
周六法兰克福书展人山人海,特别是德语书籍展厅拥挤不堪。中国的展厅则相对清净。书展上,成群结队的青年人,身穿怪异戏剧服装,头戴各色各样的假发,有如一场嘉年华表演。
此外,在法兰克福的寒风中,中国武术队在书展中心内部露天广场舞狮子,法轮功学员则在大门外面集体练功。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RFI)10月18日报道:法兰克福书展落幕
本台特派记者古丽从书展现场发来报道说,法兰克福书展周日结束。在周六的参观高峰之后,周日上午参观人流明显减少。流亡海外的西藏团体在书展中心广场搭起展棚,并且载歌载舞,引来不少人观看。
周日下午三点半,书展举行主宾国交接仪式,由本届主宾国,中国与下届主宾国,阿根廷进行交接。
周日中午,德国笔会举行声援中国狱中作家的讨论会。邀请中国独立笔会会长廖天麒主持。在书展期间,德国笔会的展台,不断播放有关中国狱中作家和记者的录像,并向人们发放印有中国作家刘晓波及其他狱中作家照片和名称的手提袋。
大赦国际,也在书展中心的走廊上,贴出反对钳制言论的招贴画,画面是一个被胶布封住嘴的人像。
周日,中国官方的文学活动包括:李洱为他的作品《花腔》举行作品见面会,杨红樱谈儿童文学与社会关怀,顾彬介绍3000年中国文学史。
德国权威报纸《世界报》说,在本次法兰克福书展中,一边是官方的中国,另一边是反对派。不出所料,大碰撞没有发生。该报还说,中国人是在当局的言论钳制下来到法兰克福的。并说,邀请中国异见作家的德国笔会展台却不太起眼。
自法兰克福书展开幕以来,多次发生与中国作者的采访被临时取消的事件,多家德国媒体对此提出质疑。在现场采访的记者反映,数天来,尝试采访中国官方代表团成员确实多次遭到推辞。
就此,本届法兰克福书展中国官方代表团否认限制其成员接受采访。负责代表团媒体事务的公关公司WBCO的专家弗朗克·沃尔施泰因周五表示,有人担心,若无最高层的许可,中国代表团成员不得接受西方媒体的采访,这种忧虑部分是来自错误解读,部分是来自偏见。他称,“没有言论禁令”,而且,也不需要申请许可。
▲自由亚洲电台(RFA)10月19日报道:法兰克福书展闭幕贝岭和戴睛被临时取消发言
第六十一届法兰克福书展闭幕。书展公司对于展览会结果表示满意,但是是否应该选择中国作为主宾国的争论依然在继续。原计划在闭幕式发言的贝岭和戴晴,临时被取消了发言。自由亚洲电台特约记者天溢自德国报道。
第六十一届法兰克福书展于十八号,即星期日下午四点半闭幕。今年的参观者比去年减少九千人,有二十九万人,但是成交额高于去年。书展公司对于今年书展的结果感到满意。然而关于是否应该选择中国作为主宾国的问题在德国社会引起的批评和讨论依然在继续。在闭幕式后,记者获悉,原来要在闭幕式上作简短发言的异议人士诗人贝岭和记者戴晴女士临时被取消。为此,记者十八号晚上十一点采访了贝岭先生。“我在这次来参加正式的法兰克福书展的时候,法兰克福书展副主席代表主席写来邀请信,信中谈到我大概会被邀请在闭幕式上做一个简短的致辞。这个简短的致辞,昨天晚上我在仍然还没有得到正式通知的情况下,打了个电话给书展国际部主任彼德·利普根。他告诉我,他不负责这件事情,你应该打电话问书展副主席,也就是克劳迪小姐。可是在我还没有打电话给克罗迪小姐的时候,也就是在上午接近中午的时候,我收到利普根的电话,他告诉我书展方收到德国外交部的通知,不再请我做闭幕的致辞。他说这是外交部的决定。”
关于戴晴女士的情况,贝岭先生介绍说,“在这样的一种情形下,我是被预先通知了,不要我致辞了。那后面的原因是什么,我本人并不知道。我虽然在今天被告知,但是至少我的精神准备好一些,另外一位也被邀请做闭幕致辞的戴晴女士,她是在闭幕式开始之前,也就是在下午四点半开始前,四点十五分的时候,也接获利普根通知,说没有计划请她来做书展的闭幕致辞。对她来说这是更突然的事情,至少我的精神准备更好一些。”
对于其中的原因,贝岭先生说,“这个中间的曲折和原因,我相信只有书展和外交部知道。既然书展说是外交部的指示,那显然是外交部的决定。原因是什么,我也无从判断。”关于这个事件在德国社会可能产生的反应,贝岭先生说,“就我所知,德国媒体明天会对这个事情做追踪报道,法兰克福评论报,还有明镜在线,关于这个事情都采访了我和戴晴。”
【民主中国】
【独立中文笔会】2009.10.20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