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5年12月28日,刘晓波出生在中国吉林省长春市,是东北师范大学教师刘伶(1931年–2011年9月21日)和该大学保育院职工张素勤(?–1999年)五个儿子的老三。
  •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在最高国务会议会议上正式宣布了他对文艺和学术的指导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1957年5月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动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党内整风运动,并邀请党外人士和公众“广开言路”提供帮助。
  • 1957年6月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这是为什么?》(后来据说是毛泽东亲自撰写),将运动的重点从中国共产党转移到对它的批评者,使之成为“反右运动”的目标,打击了超过三百万知识分子、学生、干部和民主党派成员。
  • 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运动”,以十五年内在主要工业生产方面“超英赶美”为口号,结果导致了在随后三年死亡数千万人的全国性大饥荒。
  • 1962年9月,刘晓波进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 1965年11月10日,《文汇报》发表《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成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序幕。
  • 1966年5月7日,毛泽东给林彪(1907年12月5日–1971年9月13日)写了《五·七指示》,推出他的想法,要把中国人民解放军办成具有多重功能的大学校。.
  • 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发出《五·一六通知》,正式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 1967年,刘晓波进入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1968年10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关于落实毛泽东《五·七指示》的全版报道,要通过开办“五七干校”,将干部贬职去从事农田劳动。
  •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报道,毛泽东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 1969年,中国的大学都因文革关闭,刘晓波全家被遣送到到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大石寨公社。.
  • 1973年,由于父亲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工作恢复,刘晓波随父母回到长春,重返母校上高中
  • 1974年7月,刘晓波高中毕业,作为“知识青年”下农村,被送到吉林省农安县三岗公社接受再教育。
  •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1898年3月5日–1976年1月8日)去世。毛泽东选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理兼公安部长华国锋(1921年2月16日–2008年8月20日)为代总理,并开始公开批判邓小平(1904年8月22–1997年2月19日)的经济改革政策和整顿措施。
  • 1976年4月5日,清明节期间,群众涌入天安门广场,悼念周恩来;警察于次日被派去清场,导致大量逮捕和殴打,世称“四五运动”。
  • 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正式任命华国锋为第一副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并通过决议撤销邓小平一切职务。
  •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去世。
  • 1976年10月6日,华国锋领导政变,逮捕了包括毛泽东遗孀江青(1914年3月19日–1991年5月14日);次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选举华国锋任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结束文化大革命。
  • 1976年11月,刘晓波被长春市建筑公司招收为抹灰工人。
  • 1977年7月,中共中央十届三中全会恢复邓小平中央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等职务,铺平了邓成为中国超级领导人的道路。
  •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宣布全国高校招生会议的一项改革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决定,恢复在文化革命中被中断十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 1978年3月13日,刘晓波在1977年12月通过全国统考后作为1977级学生,到吉林大学中文系报到注册。
  • 1978年4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统战部、公安部《关于全部摘掉右派分子帽子的请示报告》,此后将“错划右派分子”予以平反。
  • 1978年11月14日,中共北京市委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授权,宣布为“四五天安门事件”平反;数天后,在北京西单汽车站围墙外贴出大字报,呼吁“科学、民主和法治”,发动“西单民主墙运动”。
  • 1978年12月5日,独立民刊《探索》创始人兼编辑魏京生,在西单墙上贴出他呼吁民主的大字报《第五个现代化》,补充中国政府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加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作为到二十世纪末的目标。
  • 1979年3月25日,魏京生在西单墙上提出他的文章《要民主还是要新的独裁?》,警告说邓小平可能成为新的独裁者,并在四天后被捕。
  • 1979年3月30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共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正在镇压民主墙运动提供了官方肯定。
  • 1980年4月17日,中国笔会中心成立,选举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为笔会会长。
  • 1982年1月,刘晓波以文学士在吉林大学中文系毕业,不久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届五次会议批准中国宪法修正案,将邓小平的“四项基本原则”加进宪法序言。
  • 1983年10月12日,邓小平讲话发动针对异议作家的“反对精神污染”运动。
  • 1984年,刘晓波获得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学位毕业,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同年与中学同学、女友陶力结婚。
  • 1985年,刘晓波儿子刘陶出生。
  • 1986年9月7-1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召开“新时期十年文学讨论会”,数百人出席,包括所长刘再复(1941年10月22日-)、哲学家李泽厚(1930年6月13日-)和信任文化部长王蒙(1934年10月15日-);刘晓波到场发言掀起波澜,其发言随后以《新时期文学面临危机》为题由《深圳青年报》于10月3日发表并被许多报刊转载,使他获得“文坛黑马”的称号。
  • 1986年12月5日,位处安徽省合肥市的中国科技大学学生,抗议学校当局干预学生参加区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而其他城市的大学生们也对各种问题表达不满,掀起了“八六学运”。
  • 1986年12月30日,邓小平呼吁将“资产阶级自由化代表人物”方励之(1936年2月12日–2012年4月6日)、刘宾雁(1925年2月7日-2005年12月5日)和王若望(1918年2月4日-2001年12月19日)开除党籍;随后于次年1月发动“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2015年11月20日–1989年4月5日)被解除职务。
  • 1988年1月,刘晓波首部著作《选择的批判——与李泽厚对话》出版,很快成为畅销书。
  • 1988年6月,刘晓波发表博士论文《审美与人的自由》,在数百位大学生旁听下,得到九位著名文学评论家和美学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一致通过,获文学博士学位,并成为所在系系讲师。
  • 1988年8月,刘晓波离开中国到奥斯陆大学作访问学者,此后又应邀去美国夏威夷大学和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留学。
  • 1989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前总书记胡耀邦去世,北京、上海等各城市大学生举行“反腐败,要自由”的群体抗议,以示悼念。
  • 1989年4月26日,《人民日报》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决定,发表头版社论,正式将学生运动定性为破坏安定团结的反党动乱,必须在社会各层面予以反对。这激起学生在次日发动更大规模的示威游行,扩大了学生们和中共领导层之间的裂口;随之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1919年10月17日–2005年1月17日)在敦促该社论“淡化”或撤销不果后被解职。
  • 1989年4月27日,取消他在美国留学到1990年的计划,到达北京支持学生运动。
  • 1989年5月20日,当局宣布在北京戒严,随之调动二十五万军队到首都实施,“用一切手段”驱散示威者并清理天安门广场。
  • 1989年6月2日,刘晓波、周舵、高新和台湾歌手侯德健宣布绝食,以获取示威学生信任,被学生称为“天安门广场四君子”。
  • 1989年6月3-4日,政府派解放军戒严部队强行把示威者清出天安门广场,导致数百或数千人死亡(人数至今未公布),世称“六四事件”或“天安门大屠杀”;6月4日凌晨,刘晓波和他的同事成功地与学生及部队指挥官谈判,获准使数千示威者从广场平安撤离。
  • 1989年6月6日,刘晓波被捕关进北京秦城监狱,不久即被官方媒体宣布为操纵学生运动以推翻政府和社会主义制度的“黑手”,并在6月下旬特以政府出版的文集《刘晓波其人其事》予以批判。
  • 1989年9月,刘晓波被北京师范大学开除。
  • 1990年8月,刘晓波和陶力离婚。
  • 1991年1月26日,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宣判刘晓波犯“反革命宣传煽动罪”,但因他有“重大立功表现”——说服学生离开天安门广场,免于刑事处分。
  • 1993年1-5月,刘晓波应邀访问澳洲和美国,出现在记录片《天安门》的采访中,但拒绝申请政治庇护,回到中国。
  • 1995年5月–1996年1月,刘晓波因参与一系列签名活动而被拘留,监视居住在北京郊区。
  • 1996年10月8日,刘晓波因与另一著名异议人士王希哲(1948年8月13日-)共同起草发表,《双十宣言》被拘留,以“扰乱社会秩序”被判处三年劳动教养。
  • 1996年11月,刘晓波和刘霞在他服刑的大连劳教所正式结婚,因此刘霞得以获准探访他。
  • 1997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第八届五次会议批准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取消了“反革命罪”,代之以“危害国家安全罪”,从当年10月1日起生效。
  • 1997年10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 1998年10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签署《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但至今还未批准。
  • 1999年10月7日,刘晓波获释,并获准到北京与刘霞团聚,恢复自由撰稿人写作。
  • 2001年3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批准加入《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 2001年7月,独立中文笔会由世界各地一群作家创立,包括刘晓波和刘霞作为当时仅两位居住中国大陆的作家;该笔会在11月举行的国际笔会第六十七届代表大会上被批准为分会,随后选举刘宾雁为笔会主席,郑义为副主席。
  • 2003年10月,独立中文笔会举行其首次会员大会网络全体会议,通过了章程,选出理事会,包括会长刘晓波,两位副会长蔡楚和万之,以及理事余杰、廖亦武等。
  • 2004年3月14日,全国人大第十届二次会议批准中国宪法修正案,加进“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2005年9-10月,独立中文笔会召开第二届会员大会网络全体会议,批准章程修改,选出理事会,包括会长刘晓波,两位副会长余杰和陈奎德,以及理事王怡、蔡楚、赵达功、廖天琪等。
  • 2006年10月,刘晓波应邀担任美国网刊《民主中国》主编。
  • 2007年9-10月,独立中文笔会召开第三届会员大会网络全体会议,选出理事会,包括会长郑义,两位副会长巫一毛和江棋生,以及理事刘晓波、王怡、余杰、蔡楚、廖天琪、赵达功等。
  • 2008年10月8日,刘晓波因参与起草《零八宪章》所起到的作用,被北京市公安局拘捕,《零八宪章》是一份呼吁人权和政治改革的宣言;由他和其他302位知识分子和活动人士联署,为庆祝《世界人权宣言》六十周年而发表。
  • 2009年12月23日,刘晓波在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煽动颠覆国家罪”被庭审,两天后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
  • 2010年10月8日,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12月10日在奥斯陆缺席授奖。
  • 2017年7月13日,刘晓波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因晚期肝癌及多重器官衰竭去世,终年六十一岁。
  • 2017年7月15日,刘晓波遗体于上午被火化,其骨灰在当天下午海葬。

来源:《刘晓波之旅程:从黑马到诺奖得主》

【独立中文笔会】2020.04.03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