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是国际人权日,它不仅纪念和体现《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更是落实和执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坎姆普市莱茵马斯职业高校(Rhein-Maas Berufskolleg Kempen)师生们,将在这一天在柏林举行为刘晓波抬棺示威游行抗议活动。示威活动筹划和组织者罗兰德·库讷牧师(Roland Kühne)也是该校的宗教教师,他表示:我们的师生们,谁也不认识,谁也没见过刘晓波先生,刘晓波先生是《零八宪章》倡导者、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是为了中国的民主宪政获罪入狱,并死于刑期,这让我们不能熟视无睹,自2010年以来,我们为刘晓波走上街头,为刘晓波去柏林中国驻德国使馆举行抗议,及这次为刘晓波抬棺示威,就是基于表达和落实《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国际公约》,莱茵马斯职业高校面向整个社会发出呼吁,并邀请各界人士支持和参与他们的国际人权日为刘晓波抬棺示威游行抗议活动。

12月9日17点

台湾驻德国代表处谢志伟大使,是库讷牧师的朋友,他也收到了库讷牧师的邀请函。活动的协办者独立中文笔会会长廖天琪为此专程拜访和采访了谢大使。

谢大使表示道:作为个体,我支持真理!支持正义!我非常愿意参加德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但是我毕竟是外交官,是台湾政府驻德代表,我的参与将会招来一次外交事件,这是遗憾之事。对于莱茵马斯职业高校师生们为刘晓波抬棺示威游行抗议活动,我还是有两点意见和观点:一、刘晓波虽然逝世,但他追求民主宪政的思想和精神不仅仅属于中国人民,他也是人类爱好和平公正,向往民主宪政的杰出代表和符号,赢得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德国莱茵马斯职业高校师生们的拥护和敬重。二、人权公约在当今世界得到普及,莱茵马斯职业高校师生们的行动,证明了人权公约不分族裔,人权公约没有国界,人权公约不受制度制约,我祝愿莱茵马斯职业高校师生们的行动成功!

12月9日19点30分

廖天琪会长与我赶去莱茵马斯职业高校师生们住宿的A&O青年旅社。我们抵达之后,库讷牧师立即让我们跟示威活动筹备小组师生们开会一道开会商讨次日活动的进程。

库讷牧师首先介绍了这次活动的筹备情况,他说道:刘晓波先生是《零八宪章》倡导者、是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我们是不能容忍这样的一位社会精英被投入大狱,从2010年起的每一个国际人权日,我们学校的师生每年都会来柏林中国驻德国大使馆举行示威抗议活动,表达我们的态度,我们曾表示,这项活动一直要坚持到刘晓波先生出狱为止,但是今年7月13日他在刑期被迫害致死,我们学校的师生们非常痛苦和悲伤,为此也引起了师生们新的思考和决断,今年的国际人权日活动是不是继续?经过大家的踊跃讨论,特别是学生的积极态度和建议,我们做了两个决定:一、刘晓波虽然逝世了,但他追求民主宪政的思想和精神永存,今年的活动要继续,我们为了宣传和传播刘晓波先生的思想和精神,也是为刘晓波先生夫人刘霞呼吁呐喊,希望刘霞能获得自由,出国治疗和居住。二、今年的活动怎么开展?学生提出抬棺示威游行,象征性的为刘晓波天国送行,举行一次哀悼和纪念活动。

库讷先生谈到第二天的仪式,由6个男学生抬着棺木从旅社出发,示威队伍随后。抵达使馆后,将棺木陈列,全体师生在棺木之前下跪致哀5分钟。有老师提出:第二天的柏林地区天气预报有小雪,气温在零下几度。若天降大雪,让年轻人在雪地雨水中跪5分钟,是否有难度?“不,我们不怕,恶劣的天气,潮湿的地面,我们跪地,就更显示出内心的真诚”,一个娇小的棕发女孩子大声说。廖天琪的折衷建议:“跪3分钟足矣,此外要向在场的师生说明,愿意下跪的,可以这么做,但是站立默哀是另一种选项,每个人自己决定吧。”有教师表示:“对,哪怕只有20人下跪,其他人站立在雨雪中,也是一样地感动人。”没有想到的是,次日,德国大部分地区降大雪,交通阻塞,唯有柏林有着蓝艳艳的天空,虽然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但我们抗议的那3个多小时,没有遭受到任何雨雪肆虐。

12月9日20点40分

廖天琪与库讷牧师商量,是不是能对库讷牧师做个采访报道,同时找几位学生代表一起参加,库讷牧师当即安排了这次采访。(视频采访会另外报道)

12月10日10点

廖天琪会长和我上午10点与师生们在一起,大家齐心合力进行最后的示威活动准备工作。库讷牧师建议:请廖会长教师生们喊一句中文口号,廖会长用扩音器一字一顿教师生们喊“还-刘霞-自由!”全场群情激奋地一遍一遍高呼“还-刘霞-自由!”“还-刘霞-自由!”……

莱茵马斯职业高校制作了刘晓波和刘霞的纪念章和印有人权字样的胸章,每位教师和学生的胸前都别上了这个标记。

12月10日10点45分

有数辆警车开道和护卫,6位高大英俊的男学生抬起覆盖着刘晓波刘霞画像的棺木,紧随其后的是刘晓波画像,还有莱茵马斯职业高校的横幅,有独立中文笔会的横幅,有民主中国阵线的旗帜等。一名学生背着大鼓,规律地敲出鼓声,长长的约300人的行列迤逦拉开,警察在前开道,大家沈默地步行,在鼓点声中缓缓地向中国驻德国大使馆(Brückenstraße 10, 10179 Berlin)前行。气氛庄严肃穆。廖天琪用扩音器向“明镜火拍”的全球观众介绍了当日国际人权日德国学生为刘晓波抬棺示威游行的现场情况。

历年来莱茵马斯职业高校参加国际人权日声援刘晓波的学生在250-400人之间不等。今年有300余名学生,及12名教师走在队伍里。廖天琪事先紧急联络德国各界人士声援和参与,积极响应前来参与的有: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德裔罗马尼亚女作家赫塔·穆勒(Herta Mueller)女士和她的丈夫剧作家哈瑞·梅克勒(Harry Merkle),德国著名记者米夏·雷(Michael Leh)等,及民主中国阵线召集人、全球支持中国和亚洲民主化论坛理事长费良勇,民主中国阵线召集人、秘书长潘永忠,制片人、作家杨伟东,及20余位中国留学生,他们多半是近期在中国因受到宗教迫害而出国避难,这次赶上参与这样的活动,都非常激动。

12月10日11点

示威游行队伍抵达柏林中国大使馆前的一片介于数条马路交接的空旷处,警察特意设置路障,为示威的群众保留大片空地。棺木被倾斜地横陈在使馆正对面,接着布置好铺在地面上的约20平方米的横幅,上面写着:还刘霞自由,并展开一副巨大的模拟巴丢草所画的着睡衣的晓波和刘霞在最后时刻相拥的漫画。库讷牧师主持了示威抗议仪式。

悼念仪式开始了,当库纳牧师宣布:我们向刘晓波先生致哀三分钟!可以下跪,也可以站立。顷刻之间,全场齐唰唰都下跪了,赫塔·穆勒女士也下跪了,场面非常感人……。刘晓波的在天之灵是否能感悟这一切……

库讷牧师说道:一位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的宪政民主而温和的理念在《零八宪章》里阐述得非常明晰,是放之四海皆准的。但他被长期投入牢狱,最后被折磨至死,这是对人权的公然践踏,我和我的学生同事们不能无动于衷,因为刘晓波的精神不会跟他肉体的消失而被人遗忘。他的理念、勇气是一位殉道者的永恒标志。这个政权将他的骨灰洒在大海里,但是我们要为他追魂,悼念。当年纳粹将犹太人赶入集中营,他们被迫穿上条纹的囚衣,成为饿殍,死后尸骨被焚。今天刘晓波死前已成为枯骨一把,穿着如囚服一样的睡衣,走进死亡,这个政权和纳粹当年的野蛮行径有何区别。

赫塔·穆勒女士发表了悼念刘晓波的感言,她说有着高贵灵魂和理念的晓波无辜入狱,备受病痛煎熬,最后也无法争取到他和刘霞的自由之路,这是令人无法忍受的。现在刘霞又继续以无辜之身遭受形同囹圄软禁之苦,她是优秀的诗人,她的痛苦和对晓波的爱在其诗歌中表露真切……。

赫塔·穆勒女士还朗诵了她翻译成德文的刘霞《无题》诗……

你说话你说话你说实话
你白天说夜晚说只要醒着就说
你说呀说
你在封闭的房间里你的声音冲到外面扩散
二十年前的那场死亡重又回来
来了又去如同时间
你缺少了很多东西但亡灵们与你同在
你没有了日常生活加入亡灵们的呼喊
没有回答没有……

以及另一首《风》

你命中注定和风一样
飘飘扬扬
在云中游戏
我曾幻想与你为伴
可应该又怎样的家园
才能容纳你
墙壁会令你窒息
你只能是风,而风
从不告诉我
何时来又何时去
风来我睁不开眼睛
风去尘埃遍地

12月10日11点30分

廖天琪会长向罗兰德·库讷牧师颁发了“刘晓波纪念奖”,是颁发给长年支持中国民主运动和言论自由的人士,该奖是晓波铜质雕塑的头像,是德国艺术家理查德·黑林格(Richard Hillinger)设计制作的,还有一份荣誉证书。颁奖结束,全场师生一片欢呼和掌声。

中国留学生代表肖同学发言,他谈道:刘晓波是和平理性建言者,这样的人也被投入大狱,刘霞只是刘晓波的夫人,为此她也失去了自由,我们站出来为刘晓波和刘霞呐喊,也为所有在国内被迫害的民主义士和宗教信仰者,结束中共专制体制对中国人权的长期迫害!

12月10日12点40分

廖天琪向中国使馆喊话:

你们上面这些官员们听着,你们为之服务的不是中国人民,而是一个践踏人民权益,扼杀异音,蔑视法治人权的野蛮政府。你们让刘晓波尸骨无存,身后连在自己故国都无葬身之地。但是你们看看站在你们面前这几百名德国青年们,他们不认识刘晓波,却年年风里雪里来为一个中国人伸张正义。刘晓波追求的是近代两百年来中国有志之士梦寐以求的自由、平等、民主、公义,是中国的现代化,一个有尊严、有法治、人权人身有保障的社会。他的理念超越时空,跨过语言文化和宗教的界限,直达人心。你们毁尸灭迹,而西方青年们却为晓波下跪抬棺,哀悼怀念他,因为他是位智者、仁者和圣者。张开你们的眼睛,摸摸自己的良心,觉悟吧。

廖天琪也对在场的师生表示深切的感谢,她说在今天世界动荡不安的时刻,大家依然坚守正义和伦理,你们自己享受自由,也愿意所有人都拥有享受言论和思想自由的权利,年轻一代有这种宽广包容心胸,就让我们在艰难和黑暗的时刻看到光明和希望。我个人把莱茵马斯职业高校的师生永久铭记于心,我的同行们也会铭记你们的情谊。

库纳牧师带领大家一同阅读人权宣言的三十条内容,每读一条,就喊三声“还刘霞自由”。虽然当时气温已经跌入零下两三度,但是现场气氛热烈亢奋,有些人两腿冻得发抖,但是依然扯开喉咙,意气高昂地为刘霞呼喊。将近下午一时,整个活动才逐渐结束收场。学生们争先冲进附近的咖啡馆喝一杯热腾腾的咖啡驱寒,有些人就一头钻进温暖的大巴士,这四辆大巴还得在雪地里行驶五六个小时,才能把大家送回500多公里以外北威州的家中。这几百名十几二十岁的德国青年学子,他们为何而来,又带着怎样的感受和体验归返?今日的经验会对他们未来的前途、职业和学习的选择上留下印迹吗?答案应当是肯定的。

【明镜新闻网】2017.12.11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