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八宪章》发表已经十年。宪章的首批签署者之一、中国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徐友渔谈起十年前的这份宣言仍然充满热情。

徐友渔:“我还是在基本精神上坚持这个(宪章的)看法,除了走非暴力的反抗,和平理性的渐进的道路以外,要用共产党的方式来推翻共产党,这条我仍然是不主张的。”

然而,这十年,很多事情已经发生了改变。《零八宪章》的主要发起人刘晓波已经于2017年在中国的监狱中被迫害致死,宪章的主要起草者张祖桦也很久没有在公众面前出现。宪章的签署者虽然仍在增加,但谈起零八宪章的人越来越少,包括国际媒体也鲜有报道。

世界瞩目

但在2008年,这份敢言的政治纲领却引起了世界的瞩目。当年12月8日,在1948年《世界人权宣言》发表60周年前夕,这份由303位各界人士首批签署的宣言在网上正式发表。

宪章开宗明义,反对中国政府的威权统治,主张修改现行宪法,实行宪政民主,保障自由人权,并号召中国公民不分朝野,不论身份,以公民运动去推动中国政治体制的变革。

舆论普遍认为,《零八宪章》具有温和、理性和改良的特征,并无推翻现政权的意图。但宪章出台后,却遭到中国政府严厉的镇压。宪章发表的当天,刘晓波就被中国警方拘留,2009年,他被警方以“涉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的罪名逮捕,随后被重判11年有期徒刑。同时,在宪章的第一批303位签署者中,有70多人被警方的传唤和审问,而中国媒体则对《零八宪章》只字不提。

虽然如此,宪章在中国民间引来热烈的回响。宪章发表不到两个月,社会各界签署者已超过8000人,甚至有不少签署者来自执政者内部。中共退休高干主办的刊物《炎黄春秋》,于2009年初发表文章《宪政:中国民族复兴的要求》,与《零八宪章》遥相呼应。

国际社会同样对宪章予以了紧密的关注。宪章出台后仅一周,由美国顶尖的中国问题学者林培瑞亲自操刀的宪章英文版本就张贴到了《纽约书评》和美国国会与行政当局委员会的网站上。英国《经济学家》期刊很快发文说,宪章是1989年六四事件之后对中国政府最大胆的挑战。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文章则宣称,宪章代表中国草根的反叛。

美国政府和欧盟也强烈谴责了中国政府对宪章签署运动的打压;余英时、胡平等知识界精英则在海外发言支持,推动宪章的签署;台湾、香港等地的民众也发起连署运动,声援刘晓波等人。2010年10月,刘晓波因长期从事推动《零八宪章》等非暴力斗争而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历史背景

要理解世人对《零八宪章》投来的目光,我们必须回到它产生的历史背景。2008年是中国立宪百年。早在1908年,清王朝就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中国通过民主革命创建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但经过百年血泪交织的奋斗,2008年的中国社会仍处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专制统治之下。

当时的中国已历经三十年的改革开放,虽然放宽了经济和社会活动的空间,但政治体制改革的难题仍然徘徊不前,国家仍处于有法律而无法治、有宪法而无宪政的制度环境下。

与此同时,中国普通公民对宪法权利却愈加渴求。以2003年“孙志刚案”等事件为标志,中国社会的维权运动蓬勃兴起。著名维权律师滕彪认为,维权运动的发展很快形成了街头化、组织化和政治化的趋势。但中国政府对维权运动的打压却从未停止,维权律师、地下教会、意见领袖等维权力量被看做是国家的敌人,抓人、关人、打人成为打压的主要手段。

在另一面,中国学术界、思想界在89六四事件之后,有大批自由派知识分子转向了对“宪政、民主和法治”的研讨和传播,经过近二十年的努力,使之逐渐成为知识界的主流话语。

徐友渔:“这种宪政民主的思想确实要经过六四之后艰苦的探索,才能达到《零八宪章》的结论。89之后,从那种抽象、朦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和一般的民主和自由的抽象观念里面,走向了最重要的结论就是,要走宪政民主的道路,这是人类文明已经证明了的道路。”

《零八宪章》不但表达了自由派知识分子的民主诉求,也呼应了公民维权运动,甚至得到了部分执政者内部残余改革派的同情,具有相对广泛的社会基础。

《北京之春》荣誉主编胡平认为:“《零八宪章》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表达无权者的声音,无权者的力量。语言就是无权者的权利。”

纽约明镜集团总编辑、宪政学者则陈小平认为:“《零八宪章》在起草过程中,它观点的形成、它的运作过程,是尽量多包括一些人的观点,让更多的人所接受;文字、条目等等,尽量地去听别人不同的意见。”

阻碍重重

包容的心态、扎实的努力,使得《零八宪章》在发表后短时间里得到了广泛的响应。但它所面对的依然是一个共识断裂的社会。著名公共知识分子、原清华大学教授秦晖敏锐地指出,一些改革的得利者迷恋他们已经获得的权力及其带来的财富,不希望民主。极左派则抨击说,宪章吹响了“颜色革命”的号角,并认为宪章建立中华联邦共和国的主张是犯了叛国罪。改革的受损者则有反改革情绪,希望实行暴风骤雨似的文革式民主。还有海外的异议者批评说,宪章只是跪着造反,温和到了软弱、投降的地步。除此之外,更多的人选择了沉默。当时改革开放三十年催生的一大批中产阶级,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或不敢触及公民基本权利的话题,更别说参与到推动体制改革的运动中。这些因素都妨碍了宪章运动的进一步开展。

但《零八宪章》最大的阻碍仍然是来自于当政者。宪章呼吁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的方式推动“宪政民主”,不但使分裂的自由派力量形成了广泛的联盟,也使中国社会被剥夺与被损害的弱势群体开始集结;而宪章所倡导的政体类型对现存体制显然是替代性的,因而使它具有了革命性。这些都使得中共执政者感到愤怒和恐慌。自《零八宪章》公布的十年中,中国政府从未停止、改变对宪章运动的绞杀。

陈小平:“整个的公民社会面临绞杀,何况处于反对立场的零八宪章运动?所以它进入低潮和寒潮是可以理解的。那么,下一步怎么样呢?我觉得还需要人们把《零八宪章》提出的问题去宣传,这样才能出现一个新的高潮。”

当权者的打压持续了十年,宪章运动也持续了十年。今年6月4日,来自海内外的《零八宪章》第三十八批签名在网络上公布。

继续叩问

十年后回首《零八宪章》,这份政治纲领的出现可谓正当其时。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2008年,宪章对十字路口的中国发出了一声响亮的提醒:经济迅猛发展的中国究竟应该走向何方,是继续这种威权统治下的“现代化”,还是认同普世价值、融入主流文明、建立民主政体?这个提醒也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中国的未来。此后的十年,一方面中国经济继续迅猛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政治体制却不断倒退,花样翻新的极权统治让世界为之侧目。这正应验了宪章的历史价值。可以预测的是,《零八宪章》将不会被历史湮没,它所牵系的中国各阶层公民,或将凭借宪章,继续扣问极权的铁幕。

制作:王允、郭亚萨
监制:张果果

【自由亚洲电台】2018.12.04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