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台湾大选,冲突激烈、群情激愤、一波三折、曲折跌出,使台湾这个亚洲新兴的民主社会经受着考验。在庞大的专制北京政权的挤压下,也在国际孤立的逆境中,如果台湾能够经受住了这种大起大落的考验,克服尖锐的朝野对立和族群分裂,其民主政治必将愈发成熟。而台湾民主越成熟,也就越让专制北京失去可乘之机。

阿扁连任成功再次凸现了北京对台政策的失败。用北京智囊的话说就是:“文未能收台湾人民之心,武未能夺台独分子之志。”未来的四年中,如何与阿扁政府打交道,确实是对“不能坐视台独”北京的新考验,需要胡温体制做出较大的政策调整,而固守“一国两制”的老套及其打压、围堵、统战和利诱等传统策略,显然已经毫无出路。除非北京继续拒绝与阿扁政府打交道,让台湾在独立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否则的话,北京就只能别无选择地洗心革面。

前两次大选中,北京对台的直接打压基本以失败告终,李登辉和陈水扁的当选,“两国论”、“一边一国论”和“公投牌”……就是明证。而对此次台湾大选,北京的态度比前两次聪明一点,不是试射导弹的武吓,也不是重量级政客如朱镕基的严辞威慑,而是采取曲线外交,利用国际主流社会的压力来打压泛绿和遏制台独,特别是在温家宝访美期间,劝说美国政府出面反对公投,总统布什和国务卿鲍威尔等一系列美国政要的相继表态,对遏制台独势力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此次大选中公投的无效,与其说主要是台湾主流民意真心反对公投,不如说是美国政府明确的反公投的立场使然,让当初发出“宁要公投而不要选举”的誓言的陈水扁颇为尴尬。

权宜之计

然而,中共对台策略的这些微调仅仅是权宜之计,无法真正为两岸关系带来和谐的新局面。从北京目前对台湾大选的态度看,仍然没有学会如何争取一个民主社会的主流民意,大陆媒体上充斥着幸灾乐祸的语调,继续大造“挺一派打一派”的舆论,还要趁火打劫地抹黑台湾的民主。甚至,在台湾朝野对立僵局无法打破的情况下,中共国台办还以中央政府的傲慢姿态发出恫吓:“如果台湾局势失控,造成社会动荡,危及台湾同胞的生命财产安全,损害台海地区的稳定,我们将不会坐视不管”。与其同时,中共人大就香港政争表态,将就“基本法”以及有关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产生办法的条文进行释法,显然是想以强权为香港政制改革定调。

大陆的这种官方姿态,丝毫无助于改变其在台湾民意中的恶劣形像。现在的台湾,无论是绿营胜出的优势多么微弱,也无论公投无效的结果,二者向中共传递了一个不愿意看到而又不得不面对的负面信息:在陈水扁当政的四年中,台湾人的本土化意识获得了迅速成长,统派已经彻底边缘化,剩下的只是独派和维持现状派。即便选举的结果反过来,蓝营以微弱多数获胜,也无法改变本土化势力日益壮大的趋势,因而,在岛内民意和大陆压力之间的选择上,蓝营执政也不能忤逆倾向于本土化的主流民意,至多是真心迎合岛内民意,而用口惠而实不至的方式应付北京的压力。

通过竞争选票来争夺执政权的民主政治是人心政治,任何政客都必须尊重民心所向。现在的台湾已经是民主社会,岛内的任何政治势力都必须在乎民意主流,而本土化大潮越来越成为台湾的主流民意。阿扁推动“去中国化运动”也好,与连宋的竞争执政权也罢,民进党靠的就是民意这张民主社会中的王牌。否则的话,便无法解释:四年来政绩乏善可陈的阿扁政府,其支持率为什么还能成长了十个百分点,并在大选中以微弱多数胜出?为什么泛蓝要在大选临近前改变选举策略,由反对公投转向有条件地支持公投?

面对这样的台湾现实——民主社会及其主流民意,罔顾民意者必将被民意所抛弃。这一现代民主政治常识,对岛内各派政治势力有效,对隔海的独裁政权同样有效。对岛内而言,维持现状派占据岛内民意主流,使统派无法主导台湾局势,也使独派不能走得太远。对大陆而言,“一国两制”的统一模式在台湾没有任何市场,北京对台一贯坚持的中央心态和奉行的四大策略——文攻武吓的威慑、拉一派打一派的统战、经济收买和国际围堵——不仅绝难奏效,反而会适得其反,越发刺激台湾民意对岛内的亲北京势力的反感(正如北京不尊重自由香港的主流民意而意欲强行通过23条立法,才导致了港人民意的巨大反弹),北京政权的长期罔顾岛内民意的过程,就是李登辉和陈水扁逐渐赢得主流民意的过程。

虽然,在目前的国际关系中,没有政治道义合法性的北京政权却具有国际法上的主权合法性,而具有充分政治道义合法性的台湾政权却没有国际法上的主权合法性,这种现状,看上去似乎有利于中共政权的统一战略,但在事实上,正是这一悖论,既构成台湾独立的瓶颈,也构成北京统一的瓶颈。

台湾在国际法上的尴尬地位,造就了民主台湾的欲独立而不能的悲情姿态;北京在政治道义上的劣势和在主权上实力上的强势,非但没有为北京带来对台湾的绝对优势,反而使趾高气扬的大中国陷于远胜过台湾的尴尬之中。而且,北京的尴尬,没有台湾悲情的动人力量,而只有专制政权的无奈硬撑。所以,中共政权拥有再广袤的领土、再庞大的人口、再优势的武力、再高速的经济发展、再有利的国际地位,只要一党独裁制度没有根本改变,美国的台海政策及其台海格局就不会有根本改变。所以,北京也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台湾朝野的离心倾向愈演愈烈,却苦于无计可施。

要破除这一瓶颈,消除这种尴尬,就必须打破上述悖论,使台湾失去对大陆的政治道义优势。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只要有意愿,打破瓶颈僵局的主动权就在大陆政权手中。也就是说,北京对台政策之主线必须加以大幅度调整,与其死盯着谁入主台北总统府和美国的对台政策,远不如把主要精力用在争取台湾民心和塑造自身开明形像上,用大陆政治民主化的时间表作为两岸和谈的时间表。

也就是说,北京必须为统一提供一种被国际主流社会接受的政治道义合法性及其政体框架,具体而言,在承认两岸是两个分治的独立政治实体的前提下,无非是完成几大转变:1,由中央政权的霸道姿态转向尊重对手的平等姿态。2,由单纯的经济收买转向政治改革的感召。3,由分化瓦解为主的统战转向争取台湾主流民意认同的尊民。4,由文攻武吓的实力打压转变为和解对话的道义诱导。5,由僵硬的国际围堵转变为灵活的外交宽容。

在短期内,指望北京对台政策发生如上转变是极为困难的,因为上述转变必须以大陆政治改革的启动为前提,首先要尊重自己国内的民意,才有可能尊重台湾的民意。然而,除非北京放弃统一或压根不想真的统一,否则的话,就必须完成上述转变。因为,没有上述转变的完成,台湾只能渐行渐远,即便无法达成独立,起码决不会与大陆谈统一。

【BBC】
2004年04月14日 格林尼治标准时间12:18北京时间20:18发表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