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魁胡锦涛亲自提议纪念已故总书记胡耀邦九十冥诞,曾遭到政治局9名常委中的4人反对,而胡锦涛力排众议、拍板定案。
11月18日中共现政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胡耀邦的座谈会,温家宝出席、曾庆红讲话、吴官正主持。六四十六年来的第一次公开纪念胡耀邦,显然有为冤死的胡耀邦恢复政治名誉的意味,也引发外界种种善意的期待。
纪念胡耀邦之于胡锦涛政权而言,具有双重意义:就个人的仕途而言,胡锦涛能坐上现任党魁的高位,显然与胡耀邦的最初提拔密不可分;就现任党魁统领的政权而言,胡锦涛想借助纪念胡耀邦来改善自己的政治形象,也想借此来矫正日益腐败的党风。因为,胡耀邦在中国的知识界和普通民众的记忆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声誉,胡耀邦的名字,既是八九运动和政治改革的主要象征之一,也是光明磊落、廉洁奉公等政治品质的象征。
然而,对胡耀邦这个敏感的名字,中共高层既要利用而又心怀戒惧,所以表现得首鼠两端,为纪念活动设置了重重限制。
曾庆红在座谈会上发表的讲话,根本不敢触及胡耀邦冤死的根本原因,非但不敢提及邓小平的错误,更不敢涉及六四惨案,反而是重申1989年由邓小平定调的胡耀邦评价。曾庆红代表中共现政权对胡耀邦的评价,一字不差地重复十六年前赵紫阳在胡耀邦追悼会上的评价,即:“胡耀邦同志是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我军杰出的政治工作者,长期担任党的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
中共官方的评价并不能代表民间心中的胡耀邦形象,在民间的评价中,胡耀邦是中共党内罕见的作风开明、人格高尚的高官,是改革开放的先锋和政治民主化的象征,更是遭到不公待遇并冤死的悲情英雄。
查阅新浪网的相关信息,截至19日14点,短短一天之内,为纪念胡耀邦的网民留言高达200多页4000多条。其中的多数留言大都涉及胡耀邦的冤死。在此意义上,大陆著名的《财经》杂志发表纪念胡耀邦的万字长文《胡耀邦与当代中国变革》,道出了不同官方评价的民间评价。该文列举了胡耀邦对中国改革、特别是政治改革的种种贡献,最后在结尾处这样评价道:“在中国这场伟大的变革中,胡耀邦是一位英雄,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英雄。悲剧式的英雄能在人们的心中留下更为强烈的印象,悲剧式的英雄在历史上刻下的痕迹更为深刻。胡耀邦已经离开我们16年了,人们对他的怀念却没有丝毫减弱。”
今年年初,赵紫阳先生在十六年的软禁中去世,我曾写下长达四万多字的长文,题目为《悲情的胡耀邦和赵紫阳》。
由此可见,民间心中的胡耀邦,不是官方高调评价中的前总书记,而是含冤而死的政治改革的悲情象征。民意所针对的显然是以邓小平为首的老人独裁对一位开明总书记的政治迫害,也是民意对政治改革长期停滞的强烈不满。其实,党心民意的这种不满之强烈,早在八十年代后期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
胡耀邦的为政之德颇得党心,而胡耀邦的下台又太不合程序、太有悖道义,所以,党心的不满在中共十三大选举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正因为胡的遭遇得到了中央委员们的广泛同情,他才能在中共十三大以高票当选中央委员和政治局委员。在政治局委员的选举中,胡耀邦获得了173位中央委员中的166票,未投他的七票中,还有一票是他自己的。而在整肃胡耀邦中最卖力的邓力群却被差额出中央委员会。
民意的不满经过两年的累计,因胡耀邦的含冤而死而全面爆发,对胡耀邦蒙冤的广泛同情,对胡耀邦所象征的政治改革的热切渴望,引发出自下而上的以大学生和知识界为主体的八九运动。这一运动的社会动员之广泛,为中共掌权以来前所未有。尽管,邓小平的铁碗镇压造成六四大屠杀,使八九运动结局的惨烈远甚于胡耀邦的冤死,但正是八九运动付出的伟大牺牲,让胡耀邦和赵紫阳的名字变成中国人心向自由的道义象征。
悲情胡耀邦的含冤逝去,已经十六年。遗憾的是,这也是胡耀邦当年全力推动的政治改革停滞不前的十六年。今天的胡锦涛决定公开纪念胡耀邦,看重的是他的良好政治声誉的功利价值,带有一种政客权谋的机会主义。
这样纪念之于胡耀邦的亡灵,与其说是尊重和纪念,不如说是亵渎和利用,胡耀邦的亡灵被捧得越高,胡耀邦的冤魂被亵渎得就越深,胡耀邦之于中国未来的真正价值,也将继续被淹没在“党权至上”的政治停滞之中。
只要胡温政权仍然固守邓小平的跛足改革而不思胡耀邦留下的“全面改革”的政治遗产,仍然不敢触及六四和赵紫阳等问题,那么,胡耀邦的下台及冤死就无法得到公正的评价,中国社会的转型也无法走上均衡发展的正轨。
2005年11月19日于北京家中
【观察】2005.11.20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