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被停刊以来,我从来没有想过《冰点》会死得尸骨无存,倒是一直为李大同和卢跃刚的未来命运担心,隐隐地有种不祥的预感,两人将被以某种形式逐出中青报,失去他们一手成就的著名《冰点》。
现在的中共政权贪婪得很,也精明得很,已经学会了对政治成本得精打细算,既要为独裁权力的稳定而屡屡耍蛮,又要为大国的外交形象而向外界展示一张貌似讲理的脸。君不见,中共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秦刚在回答关于《冰点》提问时,明明是传声筒,却偏要作出应答自如的腔调。然而,在涉及到大是大非的公共事件的处理上,官权计算得越精到,官员表演得越逼真,他们在道义上就卑劣越龌龊。
当下中国,政治严冬持续降温,中宣部部长的刘云山、副部长吉炳轩已经铁了心要整肃那些不听话的媒体,凡是不甘于当喉舌的新闻人,统统列入被清除的黑名单中,只等找到合适的借口再动手。而团中央常务书记的赵勇早就对卢跃刚、李大同恨之入骨,正好借中宣部的尚方宝剑来个斩草除根。正因为如此,一篇知名教授的学术性文章,才会变成让两位优秀新闻人下岗的借口。
从卢跃刚上书之日起就已经进退失据的团中央,在处理《冰点》过程中,居然可以将党员李大同给中纪委的申诉私下扣押,给出的理由居然是“在经多人研究了党的各项章程之后,认为上级党组织没有义务一定要转交党员的申诉,所以决定不予将此申告向中纪委转交,退回本人自行处理。”
由此可见,团中央的理屈词穷已经让他们失去起码理智,居然公然践踏中共中央《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由此可见,堂堂团中央的核心领导层,如同帮会小团伙,躲在阴暗潮湿的密室中,作出长满绿毛的私家处罚。
所以,这样的官权,无论计算得多么精细,最终作出的仍然是又一个首鼠两端的处罚决定:1,《冰点》3月1日复刊;2,主编李大同和副主编卢跃刚被撤职,发配到新闻研究室;3,复刊第一期必须刊登批驳袁伟时的文章。
我估计到了《冰点》会以某种方式复刊,李大同和卢跃刚也将被逐出中青报,但没想到他俩仍能留在中青报内,却从此与《冰点》无关,提前“赋闲”。十六年前的六四后,李大同也曾被发配到这个部门,赋闲五年,李大同自我戏言“二进宫”。
如此处罚方式,透出了机会主义政客的恶毒式精明,既要让中央政权的面子不太难看,又除掉中青报内的心腹大患,并要批驳袁文来证明停刊的理由是正确的。
谁都知道,《冰点》作为声誉卓著的新闻周刊,其灵魂就在于有一批执着于自由理想的新闻人。而把这些新闻良知逐出《冰点》的结果只能是,“冰点”之壳还在,但“冰点”之魂已空,十有八九将变成行尸走肉。
但我相信,李大同和卢跃刚被迫离开《冰点》,并不意味着两人从此离开了他们所追求的新闻自由事业。十六年前的八九运动中,他们都曾积极参与过新闻界争取自由的行动;六四十六年以来,他们也从未放弃过对新闻自由的追求,为此作出了贡献、也付出了代价。现在,尽管《冰点》没了,但他们仍然会用自己的方式继续参与争取新闻自由的事业!
我也相信,独裁官权可以行使野蛮的生杀大权,却无法扼杀觉醒的新闻良知;得不到独裁官权的青睐,却赢得了广泛的民间敬重;失去《冰点》主编、副主编职位的李大同和卢跃刚,却保住了优秀新闻人的品格!
中国新闻史必将记住《冰点》事件,把媒体杀手的恶名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把优秀新闻人李大同和卢跃刚的名字大写在新闻良知榜上。
2006年2月17日于北京家中
【大纪元】2006.02.17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