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方禁止民间恶搞红色经典
今日中国,既是物欲横流,也是道德蒙昧。前者表现为大众文化上的“娱乐至死”,其最突出标志是“乱搞”;后者表现为价值领域的钦定道德,其最醒目标志是中共党魁胡锦涛向全民发布道德新训令。大概是为了落实“八荣八耻”,六四后一向纵容大众娱乐的中共官权,现在突然扳起面孔、不苟言笑起来。它对除了卖笑而再无其它卖点的大众文化厉声吼道:卖笑也要正经,也要经过审批!没有经过批准的笑料不准上市。
官权禁止主持人的方言腔和港台腔,禁止国外动画、涉案剧和古装剧,禁止网络视频短片;整顿家庭伦理剧,凡是涉及婚外恋等争议话题的电视剧,将被逐出黄金档。今年年初,广电总局就下发“2006年广播影视工作要点”,对2006年广播影视工作提出总体要求。通知表示,2006年广播影视工作要进一步改进广播影视文艺、娱乐、情感类节目,着力提高质量、品位和格调,抵制低俗之风,净化荧屏声频。通知要求广播影视界“把作风搞实、风气搞正、按规矩办事”,并宣布广电总局在上半年将组织对各地开展抵制低俗之风的工作进行督察,敦促认真落实中国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职业道德准则及自律公约,推动出台从事未成年人电视宣传工作人员、电视制片人、广播电视广告从业人员等自律公约,研究建立抵制低俗之风的长效机制。采取措施解决主频道、主频率节目弱化新闻节目和电视剧播出过多问题,遏制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倾向。最近,针对兴起于网络的视频“恶搞”,广电总局也将颁发新的互联网视频管理条例。该规定将要求任何人在互联网上传播包括短片在内的视频节目,都必须接受广电总局的监管。
官权禁止网络“恶搞”,固然与胡戈制作的“馒头血案”恶搞大片《无极》的轰动效应有关,但更直接的导火索是署名“胡倒戈”的网民恶搞红色经典,搞到中共正统的头上。此次恶搞发生于今年4月底,更具戏剧性的是发生中共大喉舌主办的节目中。在中央电视台主办第12届青年歌手大奖赛组委会组织的一次媒体见面会上,播放了“胡倒戈”制作的短片《闪闪的红星之潘冬子参赛记》和《铁道游击队参赛记》。
两部短片都具有讽刺此类赛事的批判性,让红小鬼潘冬子、春伢子化身为时尚选节目秀的参赛选手,且经历了赛场上的“种种黑幕”。更恶搞的是,曾经让无数青年人崇拜的英雄变得流里流气。铁道游击队大队长刘洪被说成“和坐台小姐熟”的出名混混,队员变成了满口脏话、满腹牢骚的参赛歌手,对白中夹杂着一些下流话;小英雄潘冬子变成了一心挣大钱、满脑明星梦的“富家子弟”。他的这两大嗜好来自遗传,其父是著名的“地产大鳄”潘石屹,其母一心想参加央视的选秀节目《非常6+1》,因为她的梦中情人是该节目主持人李咏。红小鬼潘冬子与恶霸地主胡汉三之间的敌我斗争,也变成了歌手与评委之间的脑筋急转弯游戏。
拿红色经典开涮,激怒了出品影片《闪闪的红星》的八一电影制片厂。该厂生产部副主任刘金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但对这种恶搞红色经典的行为表示强烈不满,而且声言该厂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在我这个旁观者看来,这起文化官司本身就颇具恶搞的意味:争执发生在两个官方机构之间,被八一厂控告的中央电视台一直在高调反对娱乐庸俗化,肃然是捍卫官方正确舆论导向的中流砥柱。而现在,这个中共电视喉舌的老大却变成恶搞“红色经典”的帮凶,很有点“大水冲了龙王庙”的味道。
其实,早在2004年4月,中共意识形态衙门已经动用行政命令来干预文化领域的红色经典热。国家广电总局在2004年4月19日发布了“三大禁令”中,其中第三条就是针对“红色经典”的改编。禁令的原文如下:“一些观众认为,有的根据‘红色经典’改编拍摄的电视剧存在着‘误读原著,误会群众,误解市场’的问题。有的电视剧创作者在改编‘红色经典’过程中,没有了解原著的核心精神,没有理解原著所表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本质,片面追求收视率和娱乐性,在主要人物身上编织过多情感纠葛,强化言情戏;在人物造型上增加浪漫情调,在英雄人物身上挖多重性格,在反面人物的塑造上追求所谓的人性化和性格化,使电视剧与原著的核心精神和思想内涵相距甚远。”
六四后,中共不准失去孩子的母亲们流泪;现在,中宣部、新闻署和广电总局这三家意识形态部门又不准民间搞笑。还不如干脆成立一个“禁哭禁笑部”。
二、“色搞”红色经典
其实,恶搞红色经典的民间思潮始于九十年代。由于切近民众生活的当代时政话题遭到官方严控,一股复古怀旧的思潮在九十年代骤然兴起,满清大辫子伴随着毛泽东热,仿古建筑点缀着满街唐装,儒学复兴与红色经典比翼齐飞;当大众对古装戏泛滥的影视市场逐渐厌倦时,屏幕上开始出现“革命题材”热和重拍红色经典热,甚至号称以地下电影起家的第六代导演张元也来赶时髦,高调重拍红色经典《江姐》。在1999年中共掌权50年庆典前后,红色文化复兴达到了一个高潮。近两年,央视名嘴崔永元又搞了再现“红色经典影片”拍摄现场的电视专题《电影传奇》。鉴于近年来电视剧戏说古典名著的倾向,崔永元特别向媒体表示:“《电影传奇》发誓决不戏说红色经典”。之后,崔永元又出任央视的《我的长征》节目的主持人,组织了重走长征路活动。
然而,在革命理想早已破灭而纵欲主义甚嚣尘上的时代,更在“时尚第一”和“娱乐至死”的文化市场上,红色经典所象征的革命意识形态必然被消费主义所利用,也就难逃被“恶搞”的命运。经过商业包装的“红太阳”变成了时尚流行歌曲,重拍的红色经典大量加入了武打、情色等时尚元素,而且尤以情色因素为主。男英雄要充满阳刚的男性魅力,女英雄更要还原为充满“女人味”;男女英雄不光要爱得轰轰烈烈,还要在三角恋中挣扎。所以,恶搞红色经典的前奏是“色搞”。
小说《沙家浜》对原著的最大“再创作”,是在情色上下功夫,建立了一个女人与多个男人的人物关系。在小说中,革命的阿庆嫂变成了风骚的老板娘,智斗变成色斗。阿庆嫂象潘金莲,其夫阿庆象武大郎,所以,她也像潘金莲一样欲火中烧、把持不住。她不仅要有婚外情,还陷入了三角关系;她的风骚甚至到了敌我不分的程度,她是“忠义救国军”司令胡传魁的姘头,也是新四军郭建光的情人。怪不得阿庆骂道:胡传魁、郭建光都是“奸夫淫夫”。
电视剧《红色娘子军》被拍成英雄美人的偶像剧,男女主角由帅哥靓女扮演,广告宣传语是“更抒情、更浪漫”。于是,打土豪的红色传奇加上吴琼花与洪常青的情色传奇。激情不仅仅是献身革命,也是饮食男女之间的战地拥吻。以至于,原电影编剧梁信拒看电视剧《红色娘子军》。
《林海雪原》被重拍成了警匪加言情的电视剧,原著中少剑波与白茹的暧昧,在电视剧中被放大为雪原激情,还加上一个苏军少校萨沙,变成了“三角关系”;孤胆英雄杨子荣一身匪气,肃然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土匪。更绝的是,扬子荣有了一个“旧情人”槐花,甚至还陷入“三角恋”。槐花的丈夫是土匪出身的老北风,槐花的儿子被座山雕收养,槐花被栾平强奸过。所以,杨子荣在智取威虎山的过程中,既要面对美色的考验,又必须解救情人的儿子。电视剧中的杨子荣,与其说是在与土匪智斗,不如说是在情天恨海中“情斗”。
如果说,在小说和影视剧中,“红色经典”被“戏说”成“桃色经典”,那么在网络上,“红色经典”就被“性说”成“黄色经典”。一些国内BBS上,把红宝书(毛主席语录)捧在胸前的女红卫兵宣誓说:“好好学习,天天想你!”手握钢枪的战士喊出的誓言是“严防死守,根除二奶!”
有评论指出,作为时尚流行的“红色经典热”,原动力当然是文化商人看准大有卖点,最鲜明的特征是“去红色”而“加粉色乃至黄色”,“去革命化”而“加人性化”,“去英雄主义”而“加凡人主义”,“去一本正经”而“加没有一点正经”。
三、恶搞全国人民的好榜样雷锋
当中共假大空意识形态在民众心中失去魔力之后,革命英雄也必然遭到质疑。其中,网络民间对雷锋的质疑和恶搞最为引人注目。因为,曾几何时,在毛泽东的号召下,雷锋成了红色中国最著名的英雄人物,他是毛主席的好战士、全国人民的好榜样。
雷锋第一次在网上被恶搞是在2004,一篇关于雷锋的著名网文广为流传,题目为《1962:雷锋VS玛丽莲?梦露——螺丝钉的花样年华》,作者特别注明:兹以此文纪念“螺丝钉”论诞生四十周年。
该文是从中国媒体上广为流传的一则谣言谈起。两年前,中国媒体上大肆炒作一条新闻,说的是中国英雄雷锋也成为了美国军人的偶像,在美国著名的西点军校中,到处都有雷锋的雕像、塑像、画像,还有学雷锋手册、语录和日记。由于大陆某电视台生活频道曾经渲染“西点军校挂雷锋像,学雷锋日记”传言,西点军校两年多来接待了一万余位前来寻找雷锋像的中国游客。
2002年3月28日,美国西点军校公共关系办公室克里斯蒂娜?安克拉姆对中国大陆盛传的谣言作出澄清。安克拉姆说,西点军校没有雷锋的任何画像与塑像,雷锋语录也没有被印在任何正式的学员出版物中,希望中国媒体予以澄清。
“西点军校中雷锋”就是搞笑新闻,“雷锋的螺丝钉精神”在今人眼中也是笑谈。作者认为:直到现在,还有人为了雷锋及其“螺丝钉论”苦恼不已。螺丝钉也有不干的时候,而且是永远不干了,至于是什么时候,不好说。可能是“制度缺失”的时候吧,有意外(生命之外的制度缺失)或者死亡(生命本身的制度缺失)的时候。关于雷锋的死因,该文说:“雷锋是因为帮人太多累死的”、“是由于驾驶技术不好死的”……在对这篇网文的跟贴中,发展出关于雷锋的死因的20种戏谑性说法,其中最恶搞的说法是:“雷锋是看了楼主的帖子后被气死的”,“雷锋是看了这个网络笑话之后笑死的!”
从恶搞雷锋开始,关于“英雄人物”的大话文化在网上非常流行,毛泽东时代的其它英雄人物被一一恶搞。比如:“黄继光是摔倒了才堵枪眼的”,“董存瑞为什么牺牲?因为被炸药包上的两面胶粘住了。”等等
网络上最著名的恶搞雷锋事件发生在2006年1月,由一则网络传闻引发。网上传出“炒作大王”邓建国要拍网络电影《雷锋的初恋女友》,主题是“戏说”雷锋的初恋。此消息激怒了雷锋生前战友,3月25日,薛三元等七位雷锋生前战友联名上书解放军总政治部,指责“《雷锋的初恋女友》不符合事实,有损雷锋形象和国民感情”。4月20日,总政宣传部新闻出版局的回信给薛三元等人,表示总政治部领导对此十分重视,已经责成我们转请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认真查处。结果将及时函告你们。薛三元等人接到复信当日,网上就有了《雷锋的初恋女友》被广电总局封杀的新闻。
也许网民们觉得《雷锋的初恋女友》的创意不错,也许是网民们对封杀令的不满,广电总局的禁令并不能阻止对雷锋的恶搞仍然以其它形式在网上进行。一张拼贴而成的“雷锋姐弟恋”的照片出现在网上,并冠以“雷锋的初恋女友”。还有网友再次声言邓建国正在筹拍《雷锋的初恋》,还公布了雷锋初恋的情节。
图:网络电影《雷锋的初恋女友》剧照
官方禁止恶搞红色经典的理由,不可谓不冠冕堂皇。它是为了纠正“误读原著,误导群众,误解市场”的不良倾向,也为了“忠实于原著和忠实于历史”。似乎中共的红色经典一直在“正导群众”,所记录的历史都是真实历史。
然而,中共体制本身就是靠谎言来支撑,所有红色经典不过是这个制度谎言的一部分而已。它们从诞生之日起,就是官方意识形态的产物和独裁意志的体现。所以,红色经典的原著本身所体现的绝非“真实历史”,而是按照官权的政治需要创造的历史,是经过篡改、加工、夸大、歪曲的历史。官权维护红色经典的本来面目,不过是为了维护官方历史及其意识形态正统而已。
如果把恶搞理解为贬义词,那么恶搞一直是中共的强项,它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最大恶搞。它先用暴力革命和民主承诺恶搞到了政权,再用独霸的话语权把恶搞变成正搞。于是,奴役被搞成解放,禁止娱乐被搞成净化市场,篡改历史被搞成还原历史,强奸民意被搞成自由恋爱。
正如青年作家韩寒所言:“禁止恶搞才是最大的恶搞。”这恶搞,不仅在道义上和法律上是对言论自由的粗暴践踏,而且从文化产业的经济利益出发也实属不智。在价值观和欣赏趣味日益多元化的今日中国,文化娱乐市场已成为赢利颇丰的行业,再霸道的禁令也很难落实。对于文化商人和广大受众而言,道德不能当饭吃,赚钱才是硬道理。所以,与官方的“道德正搞”相比,民间自发的“不道德恶搞”更有魅力。因为,凡是能在茶余饭后让大众开心的文化产品,也就能让文化商人赢利。
2006年9月9日于北京家中
【民主中国】2006.09.10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