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伊朗总统内贾德频频发飙的一年,他以拥有丰富的石油为武器,向美国和西方挑战;他学习北韩暴君金正日,以强硬的态度对世界进行核讹诈;他的最极端言论是对以色列的恶毒攻击,不仅声称应该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而且公然否认二战时期希特勒对犹太人的大屠杀。
然而,伊朗民众并非傻子,全然看不出内贾德的一味逞强,获益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声名鹊起,而受损的却是伊朗的民众利益和国家利益。所以,内贾德在伊朗国内的声望大幅度下降。
2007年是俄罗斯总统普京大出风头的一年,他也像内贾德一样,依仗着石油武器来挑战美国和欧洲。先是在德国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上,普京以咄咄逼人的反美言论让世界震惊:他谴责美国是一个傲慢危险的超级大国,挑起新一轮的军备竞赛,造成中东的不稳定,滥用武力使“人人自危”。继而在八国峰会前夕,针对北约东扩和美国在东欧部署导弹防御系统,普京更是出语惊人:“别逼我用核弹检验真理!”让欧美闻到“新冷战”即将开始的味道。
而曾几何时,布什和西方盟国似乎忘记了普京的克格勃背景。
靠叶利钦的扶植当上俄罗斯总统的普京,他在第一任期内做足了亲西方的功夫,也获得了西方政要的普遍好感。2001年普京与布什会面,毫不吝啬地相互夸奖,美俄关系也似乎开始了蜜月期,双方将合作解决诸如导弹防御、核扩散、能源安全和贸易不平衡等重大的世界问题。布什甚至宣称:透过普京的眼睛看到一颗可信赖的灵魂。然而,随着俄罗斯经济复苏和国际油价飞涨,普京让布什看到的却是一颗“克格勃”灵魂。
进入第二任的普京之所以突然变脸,在某种意义上源于他的好运气。在普京第二任期内,经过阵痛的俄罗斯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国际石油价格的飞涨复活了俄罗斯,丰富的石油,让俄罗斯有资本玩弄石油外交;大把的黑金,让俄罗斯还掉了债务,解除了国际金融组织的束缚;特别是,伊拉克战争导致的美欧裂痕和布什政府外交政策的失误,似乎让普京看到了重新扮演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角色的希望。借助于国内的大俄罗斯主义情绪的飙涨,普京越来越露出“克格勃”的真面。所谓“普京主义”,无非是对外反美和对内独裁。
在对外关系上,普京煽动了民族主义和反美情绪,创造了一个富于侵略性的反西方青年团“NASHI”,几乎在所有国际问题上与西方对着干。他企图遏制中亚的“颜色革命”,甚至动用“天然气武器”要挟乌克兰等国;他拉拢北京政权,庇护伊朗的核计化,在六方会谈中偏向北韩,阻挠关于科索沃独立的欧洲提议;他放肆地攻击美国和西方,声称要把巨大的石油财富作为反西方的武器,甚至扬言要把核武库重新对准欧洲。
在国内,一方面,普京逐渐控制了议会,把地方大员的任命权收回到中央政府,立法权、司法权和执法权也逐渐向总统集中。普京时代,甚至已经复活了苏联时期的领导指令办案,只要普京或他的亲信给检查官或法官打个电话,案件的审理结果大都会让总统满意。
另一方面,普京严控媒体、打压异见和压制民间组织。尤克斯前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之所以受害,就在于他敢于挑战普京的权威。为此,他付出了倾家荡产和身败名裂的代价。更有甚者,2005年10月,勇敢的记者安娜?波利柯傅斯卡亚,只因指责普京破坏俄罗斯民主而在光天化日之下被杀死在家门口,激起了西方舆论的强烈关注。但至今为止,杀死她的凶手仍然逍遥法外,外界也不知道俄罗斯警察是否在努力缉凶。
现在,普京统治下的俄罗斯正在一天天走向独裁,言论、新闻、出版的自由严重萎缩,结社和集会的自由也受到严厉的限制,人们得不到公正的司法对待,非法闯入民宅进行搜寻和抓捕的前苏联恶梦正在卷土重来。新世纪的“普京主义”,虽然还不是斯大林式的极权主义,但越来越像沙俄时代的独裁。
难道俄罗斯正在步入又一次轮回?
20世纪初的俄罗斯,曾有过克伦斯基政权的短暂民主时期,但很快被列宁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所代替,之后,俄罗斯陷入长达七十年的极权统治之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和叶利钦的反叛,终于在1991年解体了旧苏联而开起了俄罗斯的新时代。然而,民主化刚刚起步十年,一个前克格勃就当上了总统。普京越来越明显的独裁倾向,不仅在国内开民主倒车,而且反对该地区国家的民主化,西方国家对一个民主俄罗斯的期待正在破碎。
然而,今日的俄罗斯不再是昔日的苏联,民主社会的制度架构已经初步建立,总统权力毕竟能够得到某种限制,定期大选就是横在独裁者面前的制度大山;俄罗斯的民意也不再像百年前那么愚昧,他们决不会轻易交出已经得到的自由。
今日世界也已经不再是二战后的世界,自由西方与独裁东方的制度竞争早已分出优劣胜负,从前苏联帝国的压迫下解放出来的东欧诸国不可能再走回头路,中俄之间也不可能建立起深层的相互信任。更重要的是,冷战时期,正是前苏联的邪恶扩张让欧美结成坚定的盟友;今天,普京的俄罗斯所表现出的明显侵略性,反倒可以作为欧美修复关系的黏合剂。
所以,除非普京知道适可而止,否则的话,无论普京多么钟情于独裁化的大俄罗斯主义,最终的结果注定是失败。
2007年7月4日于北京家中
【观察】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