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同样的人权——我们对2008北京奥运的呼吁和建议》第一批签名发布几个小时后,我接到著名作家胡发云先生的邮件,明确支持这个“呼吁与建议”。
我与胡发云先生从未谋面,但共同信念使灵魂的接近没有距离。他爽快的支持,马上让我想起他的被禁小说《如焉》,那种直面现实的勇气,紧扣时代脉搏的敏感,不假修饰的朴实语言,实为近年来中国小说界所罕见。所以,《如焉》虽为官方所不容,却获得读者和自由知识界的美誉。比如,武汉市曾专门举行《如焉@sars.come》学术研讨会,丁东、赵诚、崔卫平、傅国涌、邓晓芒、李工真、程亚林、赵林等众多文化界人士出席。他们普遍认为,中国作家丧失思考的能力和表达的勇气,丧失了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和对人性的关怀,文学已经逐渐沦落为与大多数人生存状态无关的“小圈子游戏”的文坛现状同时,但他们充分肯定《如焉》的表达勇气和现实关怀。傅国涌先生称赞《如焉》说:“洗刷当代中国小说的耻辱。”
同为禁书事件受害者的章诒和先生还特意为《如焉》香港版写了序言,给予这部小说以很高的评价。她说:“我是通过朋友的推荐在网上看到的。很兴奋!很久很久了,没有读到这样一本直面现实的文学作品。全篇情绪饱满,文字清淡,平静的后面是思想的波澜。我是用‘两晋无文,唯陶渊明《归去来辞》而已,当代无文,唯胡发云《如焉》而已。’的话来评价的。有人说,评价过高。可无独有偶,一位网友也发出了类似的评价,说:自己根本不知道湖北有这样一个作家,读了《如焉》,大有‘孤篇压全唐’之感。”
正因为如此,《如焉》被评为“亚洲周刊2006年中文十大小说”之一。
面前众多的赞誉,胡发云先生的自我评价极为平实,他说:“其实不是这部作品写得如何好,应该说是读者希望看到有真性情、真见解的而不是‘顾左右而言他’的作品。”
但中共的谎言制度决不会容忍“真性情、真见解”。所以,在今年年初的禁书事件中,小说《如焉》也在被禁之列。继章诒和先生公开发出抗议之后,胡发云先生也给新闻出版总署写信表示抗议。他还接受《亚洲周刊》的专访,他对中共意识形态衙门禁书的批判,既直言不讳又不乏蔑视。
他说:“得知被禁的消息,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荒谬可笑,像一个顽童的恶作剧,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也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今天是E世纪的互联网时代,这种动作除了挑战大量读者、媒体、评论家的智商与尊严外,一点正面意义都没有。你连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那无知无畏大批判式的道德感和正义感都没有了,思想理论也没有了,你只能偷偷摸摸的。我至今也没有接到正式禁书的通知。我正向新闻出版总署写信,要求他们堂堂正正摆明禁书的理由,不要再延续多年来那种禁书方式。”
他还把禁书比喻为黑夜打闷棍的下作行为,他说:“希望有关方面大大方方跟我说,我们把你的《如焉》禁了,为什么禁?一、二、三、四。你要把这些话说出来,我们再往下商榷,论战,批评反批评,都行。你真这样说出来,我觉得多少还有一点担当的勇气。眼下这种不宣而战或战而不宣,暧昧、鬼祟、不讲法理也不讲学理的禁书方式,有点像暗夜在人脑后打闷棍了。”
是呀,一个老大政权居然专干这类偷鸡摸狗的下三烂,也证明了这个政权在道义上的虚弱和觉醒民间在道义上的强大。
如果说,胡发云先生的被禁小说《如焉》,是对六四以来的文学禁区的巧妙突破,那么,他参与自由知识界群体签名信,就是对公共参与禁区的直接突破。当越来越多的知识人,既敢于在自身专业内突破禁区,又敢于在公共参与中突破禁区,一个独立的中国知识界必将出现。而一个独立知识界的形成,也必将意味着言论自由的实质性进步。
2007年8月7日于北京家中
附件:胡发云简介
【观察】
【刘晓波文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