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遭遇罕见的雪灾,温家宝的亲民形象再次成为媒体的焦点,他亲临灾区向受困民众鞠躬道歉,以缓解救灾无力给政府造成的巨大负面影响。
自胡温上台以来,亲民姿态已经成为胡温创造的最知名的政治品牌。特别是温家宝最爱表演“亲民秀”,官方新华社也最爱刊发温总理如何亲民的特稿,为民众的贫困而流泪,为政府的失职而向民众鞠躬道歉,穿着旧羽绒服、旅游鞋访贫问苦,已经成为亲民总理的标志。于是,温家宝的“平民总理”形象取代了朱镕基的“铁腕宰相”形象。
温家宝上演的最著名的“亲民秀”是帮助农民工讨工资。2003年10月24日,温在三峡库区视察,临时决定去偏僻的小村看望村民。温向村民们问寒问暖,还提到是否有困难需要帮忙。农妇熊德明向总理求救:她丈夫在县城打工,工钱被拖欠了一年,孩子的学费交不出。温听后,马上追问当地干部拖欠民工工资一事。官大权大嘴就大,温总的亲自过问立即生效,基层官员于当晚十一时就把拖欠的2240元血汗钱送到农妇手中。熊德明还被授予2003年CCTV年度社会公益奖。
如果说,胡锦涛的亲民更多表现在大政方针的宣示上,那么,温家宝的亲民就更多表现在形体动作上,透露出的幕后信息是胡党魁和温总理之间的默契配合,正如两人同时在媒体前声言自己上网了解民心一样。胡锦涛在讲话中屡屡强调:“要始终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用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温家宝不过是以总理之尊践行总书记之旨。
然而,温家宝在贫困地区的农家炕头盘腿,并不能解决农民收入大幅度相对下降问题;在深井下与矿工共度年三十,也并不能减少惊人的煤矿事故;他在抗炎中的多次流泪和频频鞠躬,并不能阻止局部天灾发展为全局性人祸;他亲赴罕见雪灾第一线,并不能解决政府救援无力的问题;他惦念农村孩子上学困难,也无法改变教育资源分配的极端不平等的弊端;他为一个农民工讨回工钱,更无法扭转普遍性地拖欠民工工资的现状,……作为一国总理,放着制度性的大事不解决,却要声严色厉地为一个民工讨欠薪,为几个孩子的上学发指示,凸现的恰恰是一党制度的实质性弊端。
即便假定温家宝的这一系列亲民姿态皆是发自内心,他确实是一位关心民众疾苦、为人谦和的平民总理,温内阁也多少有点“好人政府”的影子;然而,纵然他走遍中国所有的贫困县,他又能有多少精力和时间为百姓解决困难呢?正如文革中的周恩来,又能从毛泽东枪口下保护住几个战友呢?
“制度比人强”的道理,即可以用于好制度对坏人的制约,也可用于坏制度对好人的钳制和腐蚀。甚至,坏制度中的明君清官,正是坏制度得以长寿的秘诀之一。胡温式亲民,非但不是要改革官权与民权的极端不平等的独裁制度,反而是以救世主的恩赐来强化这种不平等的制度,既可以缓解独裁制度的合法性危机,又可以为独裁寡头们赢得民意支持。
胡温亲民路线的更深层的本质,已经被胡的讲话所道破:“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民可载舟,亦可覆舟”的牧羊术的现代版,也就是“党权为本”而“亲民为用”的统治策略。胡锦涛要求官员们“乐民之乐者”和“忧民之忧者”的根本原因,绝非是为了还政于民,而仅仅为了巩固政权及自身权力。
何况,居高临下的恩赐性亲民,依靠的正是使人民陷于无权境地的人治化的独裁权力,挥霍的正是受不到监督的纳税人血汗,购买却是有利于独裁者声誉的民意。这种“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善事,何乐而不为!
救世主式的清官只能出在独裁制度中,牧羊人的政绩也只能靠羊群的仰望、奉献和驯顺来支撑。
2008年2月1日于北京家中
【BBC】2008.02.25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