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报专访刘晓波:胡温治下,平反无望

天安门广场“绝食四君子”之一刘晓波指民建联主席马力说“六四没有屠城”是信口雌黄。(陈阳摄)

18年过去,“六四”事件的图片已渐泛黄,人们的记忆也许会淡漠,但六四象征的意义在18年后的今天丝毫未见缩小,反而逐渐清晰放大……

对当年的当事人刘晓波、吾尔开希来说,回首往事百感交集,但更多的恐怕还是对中国今天现实的体认,以及对未来民主发展的展望,从本报记者的专访中可以看出,事隔18年,冷静的是头脑;血,仍未冷……

今年“六四”因马力一番有关“没有屠城”的言论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大陆著名异见人士、当年天安门广场“绝食四君子”之一刘晓波上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六四带给中国很多变化,人们多在不自觉地享用这种变化,但他感叹,“六四死难者用鲜血积蓄起来的资源,近年流失得太过厉害”。刘晓波并认为,在胡温体制下没有平反六四的希望。

韧性比勇气更重要

六四事件转眼间已18年了,刘晓波将18年来中国社会对六四事件的关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90年代中前期人们关注较多;90年代后期关注度慢慢减少。他透露,近年身边朋友以多种理由和形式渐渐淡出六四纪念活动,有人返校教书、有人出国留学、有人下海经商……“有时韧性比勇气更重要,因为高潮一过,人的勇气会慢慢磨没了”。

刘晓波呼吁在中国搞改革不要再进行“比胆竞争”,即不要比谁更不怕死。“这是蛮干,最终导致官方强烈反弹和大规模镇压,民间积蓄损失大半,民主进程要推倒重来。理性和渐进推动中国社会转型很重要。”他较赞同“天安门母亲”的抗争方式,该组织由六四死者家属丁子霖等几人发起,多年来持之以恆从未中断,一点一滴地为死者家属做实际工作。

推许“天安门母亲”

刘晓波指出,“天安门母亲”提出解决六四问题两大原则,一是政治问题法律解决,二是六四问题渐进解决。前者是指既不要搞官方平反昭雪,也不要搞民间清算复仇,六四问题要走出个人恩怨,在和平推动中国社会整体转型下进行。后者是指当局首先解除对死者家属的打压和跟踪,允许受害人公开祭奠,在六四死者家人生活就业等方面平等对待,并适当给予经济补偿。

刘晓波认为,六四事件给今日中国留下两个历史遗产,一是共产党合法性在六四后流失殆尽,只能靠枪桿子维持政权;二是令中国人权意识觉醒普及,当代中国人受到人权思想启蒙。比如目前内地风起云涌的各种维权运动,包括土地维权、清拆维权、爱滋病维权甚至政治选举维权等,这些都是六四的延伸。

马力言论无视事实

在采访中,刘晓波主动提及早前香港民建联主席马力有关“六四不存在屠城”的说法。“他(马力)是胡说八道、信口雌黄”,刘晓波指出,马力作为公众人物又是政党主席,说出这样的话极不负责任,无视当年军队屠杀群众的确凿事实。而马力对于坦克是否辗人之事竟然拿猪作比喻,这显得非常冷血、没有人性,即使站在北京立场上也不应该,这些话连共产党官员也不敢公开说。不过,刘晓波认为马力所言也起了好作用,即提前将这个定时炸弹引爆,今年并非六四重要周年纪念,有关争议引发后,香港舆论对六四的关注度比往年强烈很多,这可能是马力始料未及,起了反面教材的作用。

记者/陈阳、张虹梅/北京、台北连线报道

【明报】2007.06.04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