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波先生荣获诺贝尔和平奖,这件事情终于发生了。真是喜从天降,令人兴奋莫名。这是中国所有“异议分子”、“维权人士”的光荣,也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光荣。
德不孤,必有邻。中国的人权事业、宪章运动并不孤立,我们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同情、理解和支持。感谢诺贝尔和平奖委员会,感谢挪威,感谢世界!向刘晓波先生致贺,向《零八宪章》群体致贺,向我国家、我民族致贺!2010年大概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今天本来还有另一个坏消息,邻国朝鲜正式宣布金三世(金正银)为该国“第三代领导人”。在同一天里,中国产生了第一位境内的诺奖得主,朝鲜确立了第三任世袭独裁者。上苍如此垂爱中国,高兴之余,亦为朝鲜人民感到深深的悲苦和特别的难过。)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喜闻乐见我们最杰出的同胞之一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是的,有些人不太服气,有些人不大高兴,还有些人心烦意乱、气急败坏——中共官场里的某些人就是如此。
不消说,“异议分子”开心之日,正是“人民政府”难堪之时。我们看到,对刘晓波的获奖,中共官方感到很丢面子,不肯平和对待,已经大光其火。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抨击说,“刘晓波是因触犯中国法律而被中国司法机关判处徒刑的罪犯,……诺委会把和平奖授予这样一个人,完全违背了该奖项的宗旨,也是对和平奖的亵渎”。
那些比马朝旭官衔高出很多的人——比如说,那“九个老男人”,他们是什么态度,他们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料想,他们的真实感想,他们内心所受到的触动,可能要比外交部发言人马先生更加复杂一些。他们有生杀予夺、胡作非为的权力,却终究未能阻止一个因言获罪的“罪犯”获得国际主流社会的尊重、赞美和褒奖。这或许会让他们感到不快,甚至恼羞成怒。他们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刘晓波关进监牢,却再也无法阻止刘晓波从此声名远播、青史留芳。这或许能让他们少一些狂妄、多一分清醒。他们其实是很需要有人来给他们上这一课的:专制权力不是万能的,美德和正义却是永久的。
有人曾说过,以《零八宪章》对抗一党专制是不自量力,是鸡蛋碰石头。然而,事情也可能刚好倒过来,以一党专制之对阵于人权、对阵于自由民主、对阵于宪政法治,那才是真正的鸡蛋碰石头。因为谁是鸡蛋、谁是石头,谁更短暂更脆弱、谁更长久更坚韧,权力不一定分得清楚,也不一定说了就算数。以道义的眼光,从历史的维度,也许那些自以为是石头的,其实不过是鸡蛋。此中深意,当与“九个老男人”共勉。
听说,有关党政部门——主要是中宣部、政法委及其各级下属机关——如闻晴天霹雳,他们方寸大乱,异常紧张,已经高度戒备。看起来,他们既惶惑,又害怕。所惶惑者:不是说“中国奇迹”举世钦佩、“中国模式”全球走俏吗,为什么堂而皇之的中国政府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反而比不上一个身陷囹圄的“罪犯”呢?所害怕者:是怕更多的草民、刁民、公民们知道中国出了这么一位名扬世界的和平英雄,一位因致力于基本人权和政治民主化而蒙受牢狱之灾的诺奖得主,“人民政府”该如何向它的人民解说此事呢(拜托,该不会又是“海内外反华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那一套吧)?所以,他们下意识的第一反应,就是剥夺中国人民对诺奖喜讯的知情权。不过,在当今网络时代,信息都是长了翅膀的,这么大的一件消息,即使国保武警网警五毛总动员,恐怕未必就能瞒得住,未必就能瞒得久。最后,黔驴技穷、弄巧成拙、惨遭失败的,肯定还是这些“有关部门”。
且不管这些“有关部门”如何惶惑、如何害怕、如何戒备,他们将不得不适应一项新的“国情”:中国有一位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这位诺奖得主没有流亡,就在国内,正被中国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关在监狱里,度着他漫长得可怕的刑期。无疑,这会给“九个老男人”以及他们下属的“有关部门”带来很多的麻烦、无穷的话题。如何处理这些麻烦、解答这些话题,将会大大超出中宣部和政法委们简单粗暴的“执政能力”。虽然“有关部门”拥有庞大的预算,每天都在浪费着海量的人力物力,那也不顶用。他们得有新思维才行,否则只怕过不去这一关。
很久以来,自从“刘黑马”变成了“刘黑手”(已经二十一年了),刘晓波的名字便不再为一般公众所知。在公共生活中,在大众媒体中,刘晓波此人似乎压根儿就不存在。不仅刘晓波,几乎所有的异议人士、民运人士、维权人士,以及他们的思想、言论和行为,也全都被打入另册,被层层叠叠地封锁起来,遮盖起来,控制起来,隔离起来。在政府的打压和封锁之下,凡是积极追求自由、民主和人权的中国人,都被迫陷于非正常的、边缘化的生存状态而难以超拔。如今,这种长期僵持的局面将会发生一些微妙的变化。
借助于诺贝尔和平奖,刘晓波的名字将不可避免地回归公众社会,他的事业,他的主张,他的声音,他的愿望,将会受到更多的传播和关注,也许将成为异议群体的“集结号”,也许将成为影响我国公共生活的重要变数之一。零八宪章运动也必将浮出水面,逐渐从小众到大众,从支流到主流,从边缘到中心。是的,中国政府未必还能继续以过去那样野蛮的方式将宪章运动隔离在大众视野之外、公民社会之外。
对于中共当局,除了难堪、惶惑、戒备、担忧,这一事件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说,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是给中共政府“一记响亮的耳光”,或说是“当头一棒”。这不免让人担心,那个趾高气扬的政府忽然挨了别人的耳光和棒打,难免要寻仇,要报复。然而,人们——尤其是中共高层——其实大可不必作如是观,大可不必如此狭隘,以敌我姿态、冷战思维来看待此问题。
我倒觉得,刘晓波之获奖,主观上对中共没有恶意,客观上对中共只有好处——假如它不想“死路一条”的话。其实没有什么“耳光”与棍棒,只有送到当局面前的一次可遇而不可求的天赐良机。如果中共政府足够明智,正好借力使力,化内外压力为改革的动力,以诺贝尔和平奖为下台阶,尽快改正错误、平反冤狱,释放刘晓波和其他一切良心犯、思想犯、言论犯,并在民主与法治的轨道上,逐渐理顺共产党与反对派、政府与公民社会的关系,为中国的长治久安从此奠定新基。这么做当然一点也不丢脸(相反倒会让人敬重),并非屈从于国际压力,而是顺应世界潮流,尊重社会意愿,在核心价值上“与国际接轨”,为中国政治确立一套新的标准,为中国政府树立一个新的形象。这样做,既有利于国内“和谐”,又有益于世界和平,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中共上层那些有志于推动政治体制改革的人们——如温家宝总理——来说,刘晓波获诺奖更是不可多得的改革良机。因为刘晓波的获奖不仅再一次昭示了“国际的大气候”,也深刻影响着“中国自己的小气候”。二者相加,正是适宜于政治改革者一展身手的良好时机。这样的时机,可不是经常能有的。
《零八宪章》的主要起草人之一刘晓波先生已经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接下来,开启中国政治改革的进程,将《零八宪章》的理念和主张变为实际行动、融入新型政体者,必受中国人民更多的拥护,必获国际社会更高的推崇。千秋大业,此其时也。
2010-10-8
【民主中国】2010.10.08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