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破解“党专制”,问题与方法
作者:张博树
出版:香港:晨钟书局,2010年11月

主办:独立中文笔会、紫藤庐文化协会、《中华人文社会学报》
时间:2010年12月7日,19: 30
地点:台北市新生南路紫藤庐
主持:孟浪(独立中文笔会自由写作委员会协调人)
与谈:丘延亮(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赵弘章(香港亚洲研究中心资深副研究员)
徐斯俭(中央研究院政治学研究所筹备处研究员)
龚钦龙(台湾发展与文化交流协会副理事长)
曾建元(中华大学行政管理学系副教授)
孔识仁(中国民主党联合总部副秘书长)
周渝(《台湾社会研究季刊》发行人)
黄绢(中央广播电台记者)
李凡(世界与中国研究所研究员兼所长)
翟明磊(《壹报》主人)
周永鸿(立法委员高志鹏国会办公室主任)
杨伟中(台湾新闻记者协会会长)

记录人:彭淑菱(世新大学新闻学暨经济学士)

(注:本文因录音不全,杨伟中的发言以及其后的自由讨论皆未能收录。敬请读者见谅)

孟浪:大家晚上好!今天我们这个座谈会在紫藤庐文化协会和周渝先生的支持下举办,和大家一块儿坐在一起,主旨之一是中国大陆的学者张博树先生的一本新著《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破解“党专制”,问题与方法》,这本书刚刚在香港出版;这次我来参加台北市立教育大学、东吴大学联合主办的《人权风?疯人权──人权理念的传播与落实》国际学术研讨会,趁着这次机会就带过来了,做一个新书发布;再者,大家知道,三天以后,12月10日,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Nobels fredspris)的颁奖典礼,将会在挪威奥斯陆举行;大家也知道,这次颁奖典礼将是一个没有获奖人出席在场接受奖项的典礼,因为获奖者刘晓波,他现在还在中国辽宁的狱中。他的太太刘霞女士,从10月19号以后也和外界失去了联系,在中国政府的软禁之中,我们台湾的朋友、还有来自大陆的朋友,两岸的朋友坐在这里,也是为了表示对刘晓波和争取中国民主的声援。

……

刘晓波和张博树都是中国重要的公共知识份子,在推动中国社会的民主和宪政的转型中,都有重要的建树。刘晓波是以言请命的吶喊者、行动者,张博树更聚焦于转型中国的理论建构和思想探索,他们的践行呈现了中国转型过程中,独立知识份子丰富而多面向的存在。

……

孟浪:……我们今天这个会,关于张博树的新书和关于我们要讨论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奖,我们想和大家一块分享一些看法。

……

周渝,非常遗憾,因为书没能及时交给您,您也见过张博树先生,所以您可以谈谈今年跟他交谈的这一段,或者对于刘晓波获奖的事件的想法。

……

周渝:……我觉得今天中国大陆像刘晓波、像张博树站出来,也就不回头了,就一直往前走。可是我觉得中国要改变,需要更多的人有一种深深的觉醒,敢站出来,这才是希望,靠少数几个人,或是我们少数人声援是不够的。……

……

丘延亮:……但愿刘晓波这件事情告一段落以后局势会缓和些,最起码要能够通信啊,或者是在网路上继续交换意见!

……

孟浪:好!谢谢斯俭。博树没来,这次他没有来(出境被拒)并不是中国政府只是针对他个人的一个行为,是因为三天以后,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将在奥斯陆举行,刘晓波的太太——刘霞,代表刘晓波向中国大陆的一些独立知识份子、异议人士发出了邀请信,博树也在这个名单上。所以很多在这个名单上的大陆人士,最近陆续都遇到被拒绝出境的状况。

我想不管怎么样,在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事件下的环境下面、情势下面,我们举办这样一次活动,举办这样张博树先生的新书发布,本身是探讨中国大陆的民主转型这样的一个重大的议题,很有意义。今天我们在这里也是对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奖的声援,因为他过去的二十多年来,一直在这样一条和平、理性的转型中国、改变中国,建设中国的路线上奋斗。下面就请赵弘章教授给我们讲,谢谢!

……

孟浪:……我想开放给大家,大家如果有一些自己的意见,包括对刚才讲者的发言,或者对你所理解的张博树也好、刘晓波也好,因为目前中国大陆处在一个艰难的转型过程当中,你有什么意见要发表或是分享,我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每位讲者大概差不多都讲三分钟,然后如果是你提出问题,现场的讲者也可以回应,好不好?现在哪一位先开始?

……

翟明磊:大家好,我是阿中的朋友,我在上海,我从上海过来。我直话直说。刘晓波获奖,我觉得非常高兴,我觉得这是中国言论界、异议界的一次胜利,而且是得到国际上的支援的。刘晓波作为一个英雄的形象,在我心目当中也是比较崇高的,当然我也会有对他的批评,我对他的批评是说,作为一个政治人物,如果我们的反抗只是简单美学意义上面的反抗、只是说理念的反抗,还是非常不够的。除了观念的宣扬,他必须找到中国政治改革的路径,政治改革路径的路口在什么地方?但是在他的宣扬里面,我们看到的是远景,没有一个具体的落脚点,这个是我在国内的人非常大的不满足之处。但是这种不满足,我觉得不应该光是对刘晓波先生,也同样是对我们自己,这是我对刘晓波先生的小小的批评。

……

翟明磊:……所以,我们看到,我们的政府除了对刘晓波之外,最为忌惮的,还是那些维权人士。

……

孟浪:其实,除了我们所讨论的张博树、刘晓波是知识份子,在中国大陆的基层啊、民间社会啊,还有包括您介绍的这位陈光诚律师、高智晟、胡佳等等,有很多很多的推动中国转型的人士。

……

曾建元:……另外就是透过网路与台湾互相之间的联系,知道很多讯息,然后,带进去,譬如像刘晓波得到诺贝尔和平奖的讯息,在第一个时间里,我就告诉了我在大陆所认识的学者跟学生们,他们之后也开始传播,也把他们社会当中的一些反应告诉我。两岸的交流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在当中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旺报》最近对于刘晓波的消息开始做了报导,同时也利用跟中国大陆的关系展开了两岸媒体之间的交流,它其实也在创造一种改变中国的可能性。我觉得我们对于怎样去影响中国,要有多重力量,大家要分工合作,有时候不见得需要对它迎头痛击啦!因为有的人适合去扮演那样的角色,可是也有人是适合迂回前进的。……

……

周渝:所以我觉得这些英雄人物,像刘晓波、张博树,像刚刚讲的那些人,他们今天这些英雄在中国历史是悲剧的核心,被压迫,这没办法,这是他们选择的命运,我希望说在旁边看的人喔!要自觉、追求自己的生命,要站起来,这才是希望,我写这首诗的目的是这样的。

……

大陆的民主发展确实是比较困难,目前处在一个很严重的困难期,要发展再往下走的话也很难,但是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种黎明前的时候,离看到一些胜利、看到光明,可能已经不远了,这个时候也可能是最困难的时候,许多人遇到了压力,如高智晟、刘晓波等等,体制内的如范亚峰、张博树、焦国标等等也都被赶出来,那社会的人,如刚刚讲的陈光诚,还有很多人啦!现在都被抓、被扣,有很多。但是另外一个角度看,社会仍然在发展,大量的人仍然在参加现在的社会运动,在建筑公民社会这个很大的一块。所以从这个发展来看,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

……

民国一○○年九月五日下午三时半
曾建元校稿于台北晴园

【民主中国】2011.09.14

编者注:标题为本站编辑所拟。原文链接:张博树《中国批判理论建构十讲》新书发表会暨声援刘晓波荣获诺贝尔和平奖座谈会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