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年前,我在《别无选择——记1989年前后的刘晓波》这一悲愤和回忆之作中,曾这样描述早年的刘晓波︰

“我试着用尽可能平和的笔调去描述他,因为他太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一个欲念一致的人,一个行动着却又沉湎于激烈思考的人。有些人入狱了,留下的是事迹和见解,相貌和性格却越来越模糊。而他,一个极具见解的人,在他入狱后,却留下太多的个性、故事、气息,还有使我莫名清静的怅然,一种轻松之后并不轻松的回忆。”

他是我的老友,我们曾朝夕相处,无所不谈。他也是我的笔会同事,我们直言不讳,开诚布公,甚至因为对一些人与事的重大歧见而渐行渐远。

野性和野心,加上知识分子的知性,塑成了今天的刘晓波。他是一个复杂的人,一个内心激烈冲突,崇高向往和世俗欲望时时交战的人。这本书以刘晓波的生平循序搭构,按时间展开,从他的少年时代写到当下的牢狱生涯。这是刘晓波的一幅侧面肖像,不是正面,更不是标准像。

本书中,我也另辟章节,特别展现了他人生中的两个重要部份︰“刘晓波与天安门母亲”及“刘晓波和刘霞的爱情”。在他的人生中,因为对六四亡灵永远的负罪感,他与六四死难者的家属——天安门母亲丁子霖、蒋培坤夫妇从相识、绝交到恢复友谊,最后成为铭心之交。而刘晓波和刘霞相依为命,因受难,成长为感人的爱情。

对于刘晓波来说,诺贝尔和平奖既是桂冠,又是荆冠,他以往以及未来的言行,都将被世人用放大镜和显微镜审视。

是的,刘晓波是国家的囚徒,这个世界需要通过认识他,了解他的异议生涯、他的思想演进、他的受难,以了解现代的中国。

是囚徒,不是圣徒

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一个五十四岁的中年男人,中国监狱中的政治犯,每天放风时,他都会绕着监狱中狭小的空地跑步,无论寒署,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跑,一直跑到65岁,由中年跑入老年。这是残酷的想象,而这正是刘晓波面对的人生。

没有什么比失去自由更残酷的了。

然而,在中国共产党统治中国六十多年的历史上,有着无数更令人难以想象的残酷情景。1968年4月29日,林昭以“阴谋推翻人民民主专政罪、反革命罪”在上海被处决。1970年3月5日,写下《出身论》等文章的遇罗克在北京被处决。1975年4月4日,被割断喉管的政治犯张志新在沈阳被处决。1977年4月27日,年轻的思想家王申酉在上海被处死。

还有累计坐牢达18年的魏京生,累计坐牢达16年的徐文立,累计坐牢达22年的秦永敏。还有仍被秘密关押,因被殴打、鸡奸,相貌已不忍目睹的维权律师高智晟。

这只是现代中国无尽的政治受难者行列中,少数几个被世人记住的名字。绝大部份的受难者生来死去,没没无闻。想想成千上万仅仅因练功而入狱,因信仰而遭受酷刑的法轮功学员吧。

因为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刘晓波已是这一行列中最受世界注目者。无论他是否系狱,他在未来中国的演变中已举足轻重。

是的,他正在狱中,他的未来,他可能的作为,一切仍是未知。

按照中国长久以来的说法,一个有大政治抱负的人,是不怕将“牢底坐穿”的。

他真的必须将“牢底坐穿”吗?

来源:贝岭《牺牲自由:刘晓波传》,德文版“序”及“尾声”,德国Riva出版社(2011年)

【独立中文笔会】2015.09.19


0 条评论

发表回复

Avatar placeholder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