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月,中共对于尚在关押的学生和知识分子进行所谓的“大审判”。那一天,我被押解到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面对不可知的命运。我知道我很关切的一些朋友也在同一天进行审讯,但是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些人。就在走向法庭的路上,迎面也走过来一队人马。我赫然发现,被押解走在最前面的,居然就是刘晓波。1989年6月3日以后,我们虽然同在秦城监狱,但是就再也没有见过面了。此时此刻重逢,竟然是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刻,那种感慨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我们俩立即不顾身后警卫的劝阻,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什么都不用说,也可以感觉到那种彼此的鼓励和温暖。几年以后,我们终于可以自由地相逢,提到秦城岁月,不约而同地都提起这段相逢的经历。
今天,看到晓波的新闻,我不能不再一次想起那次相逢,晓波的身影在脑海中萦绕不去。
做为晓波的好友,看到他今天得到的殊荣,我的心情是很复杂的。一方面,当然为他感到高兴;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忘记,在这个光环背后,是他四次坐牢,长时间的失去自由。试问,有多少人会为了这个奖项而付出如此惨重的代价呢?我相信,在自由与诺贝尔和平奖之间,晓波宁愿选择自由。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拖着晓波,一步步走向了代价沉重的光荣。我们不要仅仅看到他的成功以及荣誉,我们不要忘了他承受的苦难。尤其是,这样的苦难其实还在延续。这个奖,对晓波来说,完全是实至名归。1989年晓波放弃美国的舒适环境,毅然回到国内投入学生运动。从那个时候开始,到现在,二十一年的时间了,前后四次坐牢,但是晓波从来没有一天放弃过为中国的人权与民主大声疾呼,努力推动。我们参加过民主运动的人都知道,一年两年的热情容易,二十一年的坚持其实很难很难。我们看过多少人,曾经慷慨激昂,但随着形势的变化和时间的流逝选择放弃,而逐渐消失在公众的视线中了。而晓波的坚持不懈,有目共睹,已经成为中国民主运动的典范。世界和平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晓波比绝大多数民运人士更应当得到这个奖项。我也曾经三次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但是我由衷地认为,晓波确实比我和很多朋友更应当得到这个奖。
这次诺贝尔和平奖评选委员会把奖项颁给中国异议人士,在和平奖的历史上,都是一个值得高度肯定的选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认为,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中国的崛起已经成为关系到全球未来发展的大事。做为中国来说,如果经济与军事实力不断壮大,而政治制度上依然维持威权统治,民主人权得不到任何保障,这样的大国崛起是令人非常忧心的,它就有走向法西斯化的可能。而这,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
反之,如果中国的崛起伴随着民主化的发展,这才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保障。
诺贝尔和平奖设立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世界和平。那么,请问,今天的和平奖,哪有人比推动中国民主化的中国异议人士更有资格获取呢?因为他们所做的事情,不仅是为了中国的未来,更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前景。刘晓波代表中国民主力量终于拿到这个奖项,其实是一个迟来的正义。
〈洛杉矶传真〉
【自由时报】2010.10.20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