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六四的“天安门四君子”、“天安门母亲”运动发起人、《零八宪章》起草人、诺贝尔和平奖得主,成为人权运动的精神领袖以前,刘晓波早年就以文学与审美出发,挑战中国美学权威李泽厚,在形而上的哲学思辩中,探求个体的自由。美国《时代杂志》以曼德拉、甘地、马丁.路德金与昂山素姬跟刘晓波并列“全球十大政治犯”,显示他背负政治罪名,同时于中国奠下非暴力抗争的民权运动基础。与李旺阳撼动人心的硬汉热血不同,他坚持其非暴力抗争的坚毅意志,以文字疏理思想,不断经历质疑与挑衅,从反覆思量与钻研,打下信念的基石,可见一名公共知识份子义无反顾的道德追求。
知识、美学与自由
刘晓波在1986年成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期间已发表言论批判中国知识份子身上的民族惰性,以至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对个体生命的约束与规范。他更因直接挑战当时的美学泰斗李泽厚,被称为“文坛黑马”,继而出版《选择的批判——与李泽厚对话》,随后一纸风行,指出中国文化对个体生命力的扼杀导致文化之衰竭,其博士论文《审美与人的自由》中更道出:“即便徒劳,也要抗争”,可见他从文学评论思考到审美对于规范的超越,发展到对知识份子以至思想文化的批判层面。“为人民服务与忠于党、为政治服务一起,把中国知识份子本来就日趋萎缩的自我,变成了毫无自我知觉的动物性存在。”正节录自《中国当代政治与中国知识份子》。
延伸阅读: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8 年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8 年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1989 年
出版社:唐山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0 年
出版社:日本德间书店
出版年份:1992年
批判的利刃
1989年参与天安门学生运动成为“广场绝食四君子”之一,刘晓波随即于六四清场后,于同年6月6日因“反革命”罪被补,直至1991年1月正式受审,才予以释放。然而他在出狱后继续以自由撰稿人身份在北京从事写作,并一直参与人权活动。除了持续批判民族文化思想,与进一步思考中国政治改革的条件,更于2000年7月,参与创立中国独立作家笔会。《末日幸存者的独白》正是他对六四以至整个受审过程的自省与反思。《刘晓波刘霞诗选》则收录二人在六四后,为了表达抗议,私下写给对方或自己,而没有投稿任何刊物的作品。林夕早前于香港回归二十年之际重读诗集,忆起刘霞形容在刘晓波受牢狱之灾时的心情,头顶像常常悬着一双鞋子,从而反观对香港的出版自由的忧虑,“如同头上也有一双鞋子,第一只已经掉下来了”。
延伸阅读:
出版社:时报出版社
出版年份:1993年
出版社: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
出版年份:2000 年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0年
出版社:捷幼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 年
出版社:美国劳改基金会
出版年份:2005 年
出版社:美国博大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6 年
《零八宪章》之后
2009年,在起草《零八宪章》,提出促进中国民主化进程、改善人权状况的具体主张后,刘晓波旋即被控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入狱前写下《大国沉沦—写给中国的备忘录》,余英时评为揭示“以沉沦当崛起”的中国种种丑恶面相。2010年获诺贝尔和平奖后,刘晓波的散文及诗作陆续翻译成英语流通海外。而新近出版的《从六四到零八:刘晓波的人权路》与《统一就是奴役:刘晓波论台湾、香港及西藏》分别结集他这些年来的访问、演说、声明还有宣言等,更就其针对台湾、香港及西藏的文章,展现其民权自由的推进历程,并揭示中国体制内外对民主的制裁手段与出路。
延伸阅读:
出版社:允晨文化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9 年
出版社:Belknap Press
出版年份:2012 年
出版社:主流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年
出版社:主流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年
【明周】2017.07.08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