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3日,刘晓波先生因为罹患肝癌而不幸逝世,年仅62岁。弹指一挥,七年时间过去了,正如臧克家的诗歌所言:“有的人死了,却依然活着”,刘晓波正是这样一类人,他依然活在很多人的记忆里,其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刘晓波的病逝,令当局如临大敌,除了发布简短的充满恶意的文告之外,就是对其挫骨扬灰,因为在当局看来,只要刘晓波的坟墓在哪里,哪里就会成为敏感地带,成为未来群体抗议的引爆点,所以,必须让其葬身大海。
茫茫大海成了刘晓波最终的归宿,因此,对于怀念他的人而言,万顷波涛就是他的墓地,不仅仅是大海,那些通往大海的河流、小溪,都是通向刘晓波安息的地方。因此,几乎每一年,不管是在中国国内还是海外,都能看到人们在水畔对他自发的祭奠。
因为参与起草了不朽的《零八宪章》,刘晓波和张祖桦在该文件拟发布之日前,便被警方带走,从此刘晓波则一去不返。一年过后,刘晓波被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他不服上诉,二审依然维持原判,不久以后便被押赴辽宁锦州监狱服刑。
重判刘晓波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因为在当局看来,他是一个死不改悔的“惯犯”,从参与八九民运到长期撰文批判执政者,以及领衔参与一些网络签名活动,早就令当局怀恨在心。对于他的手机、电脑,安排专人对其监控。《零八宪章》的签名活动虽然保密工作做得比较好,但是,仍然被提前发现,所以抢先对带头人采取行动。
然而,当局并不知道,在发布该文件之前,多人就商量了预案,一旦国内的人被抓,就让海外的人安排发布。原定于12月10日发布的《零八宪章》,不得不提前一天发布,两件事叠加在一起,引发海内外的巨大震动,国内首批签署人均被问话,而且不止一次。
当局对于《零八宪章》的巨大影响非常忌惮,因此,才有了其后胡锦涛在开会时的誓言:“绝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吴邦国的公开宣称:“五不搞”,作为官方对该文件的间接回应。虽然该文件并非刘晓波一人起草,甚至他还不是核心起草人,但是,《零八宪章》的一切影响都要算到他的头上,决定对其重判。
在刘晓波之前,以“煽动颠覆国家政权”这一罪名判刑,刑期没有超过10年的,但是,对他却破天荒地判了11年,显然,当局希望达到几个目的:一是打击刘晓波,使其长期无法发声;二是杀鸡儆猴,震慑同类;三是让改革派彻底放弃政治改改的幻想。
刘晓波是一个乐观向上的人,入狱对于他而言并不可怕,因为在此之前,他就已经有多次失去自由的经历。面对最后这一次牢狱之灾,刘晓波表现得依旧坦然,在家属前往探视的时候,笑容满面。因为他知道,到刑满出狱的时候,他才64岁。在人均寿命已经达到75岁的时代,只要他能活着出来,还能继续为民请命。
2010年,刘晓波服刑期间,得知自己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获奖令他欣慰,也让他情不自禁地想到了“六四”亡灵,所以,才迅速表示,这是对当年亡灵的慰藉,要将奖金捐献出去。然而,挪威的那把空椅子一直没有等到刘晓波,原本就患有乙肝的他,因为在监狱当中受到的非人道对待,最终使其转化成了肝癌,因为恶劣的生活条件和监狱方不及时治疗,病情不断恶化,最终撒手人寰。
刘晓波病重住院期间,一些友人千里迢迢地赶往沈阳希望到医院探视他,但是,均被值守人员阻拦。据悉,为了防止引发新的事件,当局派重兵对医院进行把守。当刘晓波的病逝引发国际舆论新一轮的高度关注过后,当局决定,要让刘晓波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不留一点痕迹。
刘晓波的妻子刘霞在为刘晓波海葬的时候,手捧鲜花和骨灰,眼里却是饱含泪水。事实上,很多无法参加他葬礼的支持者,何尝不是心如刀割?
7月13日,本来是一个平常的日子,但是,因为刘晓波在这一天病逝,这一天也就变得敏感起来,很多人试图在这一天将自己的通讯头像换成刘晓波或者一根悼念他的蜡烛。
刘霞因为巨大的压力和伤痛,不得不去国怀乡,即便身在海外,为了自己在国内的亲属不被株连,而不得不保持低调。可见,在这个世界上,中共当局为了控制一个人,已经不择手段了。走出国门,只要还有亲情牵挂,依然无法实现真正的自由。
刘晓波是一个伟大的自由斗士,虽然生命短暂,但是,他却是一个大写的人。虽然中共当局对其相关信息严加封杀,但是,很多人年轻一代仍然在通过翻墙技术阅览他的作品,了解他的事迹,甚至追寻他的足迹,争取续写后极权时代的抗争新篇。
“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刘晓波先生生命虽逝,精神却永存。他依然是很多人心目中的一盏明灯,照耀着前行的道路。而《零八宪章》作为中国大陆未来变革的最重要的道路文本永载史册,并会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大陆大变革的时期,展现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刘晓波先生病逝七周年的今天,让我们在暗夜里为他点一根蜡烛,或是走到水边,为他献上一束鲜花寄托哀思。
刘晓波先生,希望有朝一日,在这片您深爱的土地上,这个国家对您进行公祭!
2024年7月12日
(作者:特约评论员:高泰)
【维权网】2024.07.13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