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所有关心刘晓波的朋友们:
你们好!
自从晓波被捕入狱之后,香港的许多朋友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了对晓波的支持和对中共暴政的抗议。从民主派议员在立法会上的大声疾呼到普通市民邮寄来的慰问卡片,从白发苍苍的老人到中联办门口抗议的身影到八零后的年轻人赴深圳罗湖口岸“投案”的举动,都让我深受感动与鼓舞。我在每月一次的探监中,虽然不能将这些细节一一告诉晓波,但我相信,他对于千里之外的陌生或不陌生的香港同胞的关爱一定心有戚戚焉。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晓波并不孤独。
晓波与香港之间有着一段值得追溯的渊源关系。在一九八八年第一次访问香港五天之后,晓波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香港,这个每个毛孔都散发着商品气息的城市,第一次使我感觉到了商品化的力量,自由竞争的力量,以人的目光平等地面对人类的力量。……在地理上,香港属于中国;但在自由港这点上,香港属于世界。但愿香港永远是世界上的自由港。”从那时开始,晓波便对香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他也对香港的“先进文化”辐射内地抱有相当的期望。当时,在接受香港媒体访问时,他甚至石破天惊地提出“既然香港做了一百年殖民地才有今天的成就,那么中国需要做三百年殖民地”的说法。其实,这并不表明晓波不爱国,而是“爱之深,责之切”也。如今,香港回归十多年以来出现的若干乱局,更加验证了晓波当年的预见性与前瞻性。
一九八九年“六四”屠杀之后二十多年来,晓波数次入狱,即便在监狱之外也不得自由,不仅长期受到警察的监控和骚扰,也被剥夺了拥有护照和港澳通行证的权利,再也不能亲身造访香港。但是,晓波一直对香港魂牵梦绕,他高度关注香港的政治、经济和民生状况,他为维多利亚公园一年一度的“六四”烛光晚会而流泪,为香港同胞反对《基本法二十三条》的游行而鼓掌,为香港小圈子选举的虚假民主而扼腕叹息。多年来,晓波的大部分投枪与匕首一样的文字都在《苹果日报》、《开放》、《争鸣》、《前哨》等香港媒体上发表,他的文章也多次获得香港记者协会的“人权新闻奖”。晓波在香港的媒体、学界、知识分子和普通市民当中,拥有许多心心相印的好朋友,他也经常托到香港的朋友向香港民主派的代表人物司徒华、何俊仁、黄毓民、梁国雄等人问好。他深信,无论在香港还是在内地,热爱自由的人总是比敌视自由的人多。所以,尽管他个人的处境艰难而窘迫,但他始终对香港和内地的未来抱有乐观之期待。
有人将晓波看作是一名政治异见人士,其实,以作为妻子的我对晓波的了解,他更是一个追求心灵自由的作家。他对获得权力没有任何的兴趣,他在法庭的最后陈词中也宣称自己没有敌人。作为晓波的妻子,我为他的选择和承担而感到骄傲。晓波虽然被中共当局关进了监狱,但这并不是他的失败,失败的是那些害怕真理和真相的人。正如今年美国笔会奖得主、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在获奖感言中所说:“尽管沉默和失声是最恐怖的东西,但我们依然相信,那些被隐瞒的故事迟早会被讲述出来。而在这种情况下,讲述者很少受欢迎,但他们很必要,而且必须受到保护。因为假如我们不承认阴影的存在——无论是由别人,还是我们自己造成的阴影——我们又怎能希翼着能消除阴霾呢?”是是,我相信,无论在中国内地还是在香港,当我们的下一代都能沐浴着自由民主的阳光的时候,晓波的受苦和付出就绝对不是白费。我也相信,与我们同行的人,比我们要到达的目标更加重要。最后,再一次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刘霞
2010年9月9日
【民主中国】2010.09.10
0 条评论